《王平传》:我都跟马谡说了他不听,可怜第一次北伐就这么泡汤了!
这是《真·三国志》第 249 篇文章
今天来讲 王平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王平,字子均,今四川人,因为小时候养在外祖父家,因此小时候随外祖父姓,叫何平,后来才改回王姓。
215年,王平归附曹操,随杜濩、朴胡等人迁往洛阳(当时曹操面临刘备的压力,将汉中的人口都往内陆迁),被任命为代理校尉。
219年,黄忠于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王平便随着曹操一起来争夺汉中。最终,曹操退军,王平在战争中投降,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228年,王平随诸葛亮北伐,这是第一次蜀军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北伐,马谡被派去守街亭,王平当时作为马谡的先锋,一起前往。马谡到了街亭后,舍弃水源而上山,所谓“站得高、看得远”,马谡原本想借助地形上的优势,等到魏军来了后,给魏军们上一堂21世纪的初中物理课,带他们深刻体验一下势能转换成动能之间的能量转换。
然而,魏军张郃可没有心情陪马谡玩这游戏,相反,张郃擅长生物,不擅长物理,他切断了水源,给蜀军们上了一堂生物课,让他们深刻体验了一下身体脱水后的反应和状况。
马谡军长期没有水喝,士气低落,被张郃击败,士卒大都离散,唯有王平率领的千余人鸣鼓自持,张郃怀疑王平有诈,不敢进攻,于是王平趁机将诸营的军士统一起来,平安撤退。
回去后,诸葛亮将马谡及张休等人一并斩杀,王平因为表现突出,被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231年,诸葛亮围攻祁山,派王平驻守南围。司马懿亲率大军进攻诸葛亮,派张郃再次去给王平上课。张郃使出了浑身解数,上到天文下至地理,王平就是按兵不动,坚守不出,无奈,张郃无功而返。在此次诸葛亮退军的时候,张郃战死。
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于8月病逝于五丈原,大军不得不退还。当时,魏延因与杨仪之间互看不顺眼,于军中作乱,王平率军出击,魏延引兵来战,手下士兵却都被王平所遣散。
一时之间,魏延成了孤家寡人,兵败而走,被马岱所杀。
234年,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
237年,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死去的吴懿督汉中。
238年,大将军蒋琬进驻沔阳,王平被召到大司马府,被任为前护军。
243年,蒋琬病重之时,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
244年,曹爽率领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抵达骆谷,当时防守汉中的蜀军不满3万,面对来势汹汹的曹爽,大家都很不爽。
有人说:我们的兵力不足以抵挡魏军,应该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等到魏军进入汉中后,涪城的援军也差不多到了,到时就可以一起再将阳平关抢回来。
王平听后,摆摆手说:不行不行!汉中距离涪城有一千余里,魏军若是得到了阳平关,就会成为我们的祸患,应该派刘护、杜参军占据兴势,我为等则在后方观望,如果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则亲自带兵救援,那时涪城的救兵就刚好到来,如此才是上策!
大家都嗤之以鼻,认为王平的建议是让曹爽爽上加爽,唯有护军刘敏赞成王平的意见,于是按照王平的计策行事。最终,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赶到,曹爽没有爽到该爽的,却爽到了不该爽的(被费祎狠狠踢了下屁股),一切正如王平当初所料想的一样。
当时马忠在南中,防备南蛮;邓芝驻守永安,防备东吴;王平在汉中,防备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的国土安全,此三人又被称为平安三侯。
在平时的军旅生涯中,王平虽说是个文盲,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来,但他非常聪明,思路清晰,能够口述让别人代写,都字字在理。王平闲暇之余,让人给自己读书听,一般都听《史记》、《汉书》一类的书籍传记。王平很有悟性,虽说在听书,但也能知其大义与大意,概括能力很强,事后论述的时候也不会丢失其主旨。
王平不擅言笑,遵纪守法,与人交谈时从不开玩笑,不论是早上还是晚上,也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王平都能端正自己的坐姿,不像传说中的同事简雍一样,与人交谈的时候都侧躺着。
然而唯一不足的是,王平性格狭隘,好猜疑,这也有可能,是自己过于聪明了的后遗症吧。
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
如果觉得OK,记得点个“在看”哦!
END
对于王平,您还有什么看法与想说的呢
欢迎在底部留言留下您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编撰这部《真·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