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忙,一闲,是最好的人生来源
一、脚要忙,走过山川大河
走过山川大河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山水让人的生命开阔
你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他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洛阳、太原、东鲁等地。
壮游让他的生命不局限于功名利禄,让他的生命变得开阔起来
所以他有千金散尽复来的豪迈,也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洒脱。
山水让人的生命厚重
你看司马迁,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整个中国走了一遍。
在长沙郡看过屈原沉江的地方,在楚地看过大禹治水的九江。
司马迁在漫游中寻找历史的现场感。
笔下干瘪生涩的文字瞬间有了坚实的依靠。
那些历史中的生命一个个在他眼前复活,
有了这份切实的感受,手中的笔便再也不会向皇权屈服。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于是,便有了史家之绝唱《史记》。
山水可以怡人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生总有这样的时刻,失意、苦闷、纠结,需要山水来抚慰超脱。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柳宗元有小石潭记,苏东坡有大江东去。
二、手要忙,踏实做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道与行动是一回事,
知道不行动,说明不知道。
只有做了,才算得是知道。
实践不只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也是促进个人加深了解的机会。
唯有此,才有可能获得真知。
勤能补拙是良训
后天的努力可以补足先天的不足,
曾国藩背书慢,于是手不释卷。
司马光背书慢,于是制作警枕。
孔子尚有韦编三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思索两次就够了。
有时候,不一定要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到位再上路。
边走边想,很多时候,事情是被推着向前,一点点完成的。
可能现在没有解决的方案,
但是走到这一步的时候,答案自然而然就有了。
三、眼要忙,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慧眼识人
某天,有新来的三位幕僚来拜见曾国藩。
第一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
曾国藩判定他做文书。
第二人,能言善辩,目光灵动,但说话时左顾右盼,神色不端。
曾国藩判定,狡诈之辈,不可重用。
第三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气 。
曾国藩判定,将来可为大将。
果不出所料,此人就是后来屡立战功的罗泽南。
为有源头活水来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人每天一大半的信息通过眼睛获得,
眼睛要忙起来,善于观察,发现自己不知道的细节。
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学习,人才不会呆板。
有源头活水,水渠才能清澈见底。
不断观察学习,才能保持自己头脑的活力。
四、耳要忙,虚心听取
两耳一嘴,要多听少说
放下自己的傲气,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样才能有进步的可能。
孔子说友直,不提意见的朋友不是好朋友。
一个人总是有视野盲区,容易灯下黑。
不听取意见的人很难走得远。
善于聆听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
这些经历构成了一个一个不同的生命。
孤独随之而生,倾诉的欲望也就随之而来。
善于聆听的人可以抚慰他人的心灵。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个善于聆听的人,
比一个善于表达的人更值得信赖。
五、脑勤,思考不能停
勤于思考
过去常说,眼高手低。
是在讲一个人不踏实,好高骛远,难成大器。
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如果眼低的话,手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
限制人的发展的最大障碍,从行动变成思考。
所以,人要勤于思考,打破自己的认知壁垒,才能走得更远。
日日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是一个人进步的最好方式
曾国藩有记日记的习惯,
他在日记啊中诚恳地剖析自己做事的得失,让自己得以改进修正。
为了督促自己,他甚至把日记向亲朋好友传送,
请求他们的监督与指正。
在不断反省中,不断进步。
六、一闲,心要闲
有一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才能有风风火火做事的身。
心里闲适淡然,才能不计较成败得失地去忙,
才能不会在忙里丢掉了自我与性灵。
心中的这份闲,是生命的自由空间,
正是它的存在,
让生命闲适而不散漫,忙碌而不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