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解读《李清照》第4集:风波再起

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夫妻恩爱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美满的前半生。但是随着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了国破家亡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的李清照,为何批驳苏东坡、欧阳修写的词不是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穿越文字亘古的背影,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解读李清照,一千年前的悲伤,请欣赏康震教授的精彩讲述。

01

视  频

02

解说词

画外音:

在上期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讲到,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可不幸的是,这种甜蜜的生活没能维持多久。双方的父亲因为得罪权臣蔡京而被辞官。不久,赵挺之便死于政治争斗中,赵家开始败落,赵明诚和李清照只得离开汴京,回到赵家的故乡山东青州。那么,回到青州的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他们的生活还会像以前一样幸福吗?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挫折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继续讲述她跌宕起伏的情感生活,系列节目《李清照》第四集《风波再起》。

康震:

上一集我们说赵挺之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当中被斗败了,回到家以后去世了,去世以后,他的大家庭就被驱逐回了山东青州老家,我们说实事求是地讲,父亲的去世,政治的失意,被逐回家乡,肯定会在包括赵明诚在内的赵氏三兄弟的心上留下很沉重的创伤,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我们知道,对古代人来讲,毕竟做官是他们最显达的一个职业。突然,当朝宰相的父亲去世了,又遭到了政治对手的陷害和迫害,那你想,他内心世界能没有波澜,能没有痛苦吗?肯定有。他回到青州以后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他和李清照的生活状态会是怎样的,我们说赵明诚和李清照在回到青州了以后,夫妻之间的感情是越发地深厚了,他们彼此相爱、相知、相敬,特别是李清照,首先她并没有因为在此之前,公公赵挺之没有去援救她的父亲而埋怨赵明诚。更不会因为现在赵挺之遭了难了,去世了,赵氏兄弟现在都落到这个下场,而反唇相讥赵明诚。所以我们说赵明诚虽然在政治失意和人生低谷的时候回到了青州,但是他依然得到了李清照的宽容,李清照的谅解,李清照的关爱,包括李清照对他的一如既往的爱恋,这对于一个身处逆境和困境当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支撑。总之,我们说,青州这十年是赵明诚夫妇生活最安逸、也最愉快的十年,也是李清照本人这一生当中生活得最愉快的十年。

画外音:

在青州十年的隐居生活,使得李清照和赵明诚更加恩爱,夫妻俩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继续撰写整理《金石录》一书,他们依然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但世间不如意的事情时有发生。就在这十年当中,朝廷的政治格局又在逐渐地发生变化,蔡京被驱逐出政治舞台,赵明诚再次重返仕途。就在赵明诚返回仕途期间,他和李清照之间在情感上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康震:

这问题就出在李清照的一首词当中,这词大家都很熟悉,叫《凤凰台上忆吹箫》。这词写道: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这首词很明显的,是在思念远离她的赵明诚,其实我们可以掰着指头算一算,赵明诚和李清照真正分开生活真是没多长时间,比方说从他们开始相识的时候就在东京汴梁,那时候两个人都在东京,后来他们结了婚之后,他虽然做太学生到后来做官,也都是在东京。就是后来到了青州的时候,这十年两个人还是厮守在一起,所以他们俩基本上没有分开过,后来赵明诚兄弟返回仕途做官了以后,赵明诚在一些州郡开始担任官职,由于种种的原因,他没有把李清照带在身边一起出去做官。所以应该说,青州十年的安逸生活结束了之后,随着赵明城仕途重新的开始,他们两个也就开始了两地长久分居的这样一种状况。所以我们说这时候李清照很多的表达离情别绪的那些很有名的词,就开始出现了。

比如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节选)

比如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节选)

都是在青州生活结束以后的这一段时间写的,但是你要知道,刚才这首词的味道可是有一些不同寻常,这个词写的内容是什么呢?这天早上李清照起床了,可是她起来之后啊,她说“被翻红浪、香冷金猊”,香炉里边点的香片早都已经熄灭了,“被翻红浪”是一种高雅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被子窝在床上不叠,不是像红浪一样吗?她也懒得去梳头,为什么懒得梳头呢?女为悦己者容。丈夫老不在家,打扮那么漂亮给谁看啊?美丽却没有对象,美丽也是一场空。而且她的丈夫显然是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为什么呢?“宝奁尘满”,那梳妆盒上都是细细的一层尘土。“日上帘钩”,她起来得也很晚,日上三竿才起床,就是写出了一种慵懒,同时也写出了一种寂寞,写出了一种冷清。

接着她说“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照镜子一看,自己又瘦了、又憔悴了,为什么呀?不是因为喝酒很多了,也不是因为秋天到了自己非常地悲伤,是为什么呀?不好说,“多少事、欲说还休”,想说来着,说不出口,因为有点不好意思说,说出来了呢,就觉得心里头更难过。

怎么办呢?她说“休休”,唉,罢了、罢了、罢了,算了、算了、算了,不说了。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她很想告诉她的丈夫,这次你就不要再走这么远的门了,你能不能留下来,她唱了千万遍的阳关曲,想让丈夫留下来,可是他还是走了,毕竟他要去奔仕途嘛。“也则难留”留不下来,人还是走了。

她只有什么呢?看着楼前的流水,你注意她用个什么词,她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说好听点就是深情地凝望,关注地看。只有楼前的流水,能够了解我内心的感受。

所以“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她到底愁什么呢?刚才说了“欲说还休”,现在又说,在凝眸的那一瞬间,又平添了一段新愁,那我们就禁不住要发出疑问了,就是说第一,她有什么事不能说、不好说的,又有什么新的忧愁在困扰着她?这些秘密都藏在这首词里边。

画外音: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康震:

我们得特别注意她里边用到的一段典故,一个是“武陵人远”,一个是“烟锁秦楼”。

“武陵人远”说的是什么呢?是一个传说,说汉朝的时候有两个人到山里边去,结果迷了路,反而成好事了,为什么呢,迷路了以后碰上了两个仙女,应仙女的邀请,他们便与仙女在一起生活了半年多的时间,等到他们再回到自己的家里头,这才发现老婆孩子全都没了,剩下的是谁呢?是自己的第七世孙,这就是所谓的“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一看就是个传说的故事。

“烟锁秦楼”说的是什么事啊?是说当时秦穆公的时候,有个年轻人叫萧史,特别善于吹洞箫,秦穆公很喜欢,把自己的女儿弄玉嫁给了他,弄玉嫁给萧史之后专攻吹箫,而且就是模仿凤凰的叫声,吹出来那个劲儿,终于有一天让凤凰听见了,就来了,来了之后,萧史和弄玉这一对伉俪就骑着凤凰飞走了,去过他们幸福美好的生活了。这就是这么两个典故。

毫无疑问,这典故乍一听觉得也没什么,都是跟离别有关的典故,可你别忘了,“烟锁秦楼”这个典故那是萧史和弄玉骑着凤凰都飞走了,现在的情况是,赵明成一个人骑着凤凰走了,李清照一个人在屋里待着。“武陵人远”的典故呢,是这两个人在山里边迷了路,碰见了仙女,跟她们生活了一段时间又回来了,换句话说是迷了路之后就有了外遇了。所以这两个典故用得很蹊跷,难不成说赵明诚在外面做官碰见仙女了,而且从此跟仙女生活在一起了。所以我们说,我们迫切地想要知道,在结束了安逸的、幸福的青州十年生活之后,她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画外音:

刚才康震老师讲到,就在赵明诚重返仕途期间,他与李清照在感情上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李清照的词《凤凰台上忆吹箫》显露出来。李清照在词中一句“多少事、欲说还休”给我们提出一个疑问,李清照究竟想要说什么呢?在李清照的内心深处究竟隐藏着哪些难言之痛?她与赵明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康震:

宋徽宗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当时已经四十一岁的赵明诚,到山东的莱州担任知州,这一次他提出来把他的夫人李清照也带在身边一起去做官,你想这是好事啊,终于要团聚了,自从离开青州以后,他们俩一直就是断断续续地两地分居,这应该感到庆幸,他们团聚了我们应该为她祝福,可是有一样就是说等到她辛辛苦苦地、风尘仆仆地从青州赶到莱州的时候,她跟赵明诚会面的情景好像不像她想像得那么地美好,这个答案就隐藏在她到达莱州后写的一首《感怀》诗当中。诗是怎么写的呢?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李清照《感怀》

这诗说的什么意思啊?我来到莱州这个房间里头,窗户破败,桌椅陈旧,年久失修,既没有书籍,也没有字画,我在青州所熟悉的一切,在这儿都没有,我已经变得像当初三国时候,袁术兵败如山倒的时候那种惨状。袁术兵败的时候,跟他手下说我想喝点蜜糖水,那人回答得好,说现在只有血水,哪有蜜糖水?袁术听了以后大喊一声,口吐鲜血而死。李清照说,我比那个袁术还要惨,这都是因为美酒和荣华富贵惹得祸,为什么呢?天下人都会追求美酒,都会追求荣华富贵,所以才会抛弃安逸清净的生活,到这个地方来追求功名富贵。可不是嘛,我的丈夫就没法儿陪我,害得我一个人待在这个冷冷清清的地方,我百无聊赖,怎么办呢,只好把门关起来,自己写两首诗,聊以消遣孤寂的情怀。

最后两句说得特别绝,说什么呢?说你别以为我很孤单,我一点都不孤独。我有好多朋友呢,起码有两个,一个叫子虚,一个叫乌有,合在一块儿就是子虚乌有,这是我最好的朋友。其实你要想想,这诗写得特别地奇怪,为什么呢?它不是一首送别诗,也不是一首相思的诗,而是一首什么呢,倍感冷落之后的抱怨的诗,这个题材跟刚才读的那首词完全不一样了,它表达是一种非常冷清和寂寞的氛围。

画外音: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李清照《感怀》

康震:

其实你说,这种抱怨你想想看有时候没什么道理,也不符合李清照一贯做人的态度。你想,赵明诚也是刚到莱州上任,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整理这个房间,他又不可能把青州所有的那些书、字画都搬到莱州来,而他们在青州十年期间的那些伙伴、那些朋友也不可能都跑到莱州来陪他们,这些情况,作为李清照,已经三十八岁的李清照,她能不懂这个道理吗?她又不是个糊涂人,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说,李清照到莱州来是做什么的,是来贪图享受的?那贪图享受应该到苏杭去做官。她是来见她的丈夫赵明诚,要跟他在一起团聚,要生活的。李清照这个人在生活态度上,是非常朴素而简单的,她从来就不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这在她写的《金石录后序》里边说得很明白,她的原话说“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什么意思啊?不吃大鱼大肉,不穿大红大紫,头上没有珠光宝气,房间里也没有雕梁画栋,这就是我崇尚的生活。再说只要跟心爱的人在一起,哪儿还去管那个什么破椅子破板凳的,那都不在眼睛里头,所以从情理上来讲,她不应该在这些方面去埋怨赵明诚。

画外音:

赵明诚把李清照接到莱州,结束了他们两地分居、异地相思的生活。这对于李清照来说应该是件高兴的事儿,可为什么李清照要写那样惆怅的《感怀》诗呢?在这首《感怀》诗里,我们能够察觉到一丝丝火药的味道。她竟然说她最好的朋友是子虚乌有。那么,赵明诚独居莱州时究竟做了什么?李清照为什么会如此伤感呢?

康震:

那么我们说,我们不愿意去猜度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我们又需要一个答案来解释这一切,因为什么呢?因为曾几何时,他们是那么地和谐;那么地美好;那么地美满,难道爱情这么脆弱,感情这么不经考验,理想中的爱情只存在于童话当中,不至于吧?而且俗话说得好,夫妻之间是“锅沿不离锅盖”,谁也离不了谁。因为谁也离不了谁,所以就老是经常谁可能就会碰谁。俗话又说得好“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记仇。”夫妻两个你想吵架,拌个嘴什么的,这是经常有的事儿。而且李清照这个人本身并不是个搬弄是非的人,从她跟她丈夫这种很高雅的生活情趣就能看得出来,她不会去计较那些小事,而且我们从她现在的文学作品里头,看不出来她要把那些家庭的琐事写到里边去,她犯不着,她也不会因为这些小矛盾发这么大的怨气。这是我们大家要非常注意的一点。

那究竟是什么问题呢?这就得谈一谈赵明诚蓄养侍妾和歌伎的问题,当时这个歌伎不但是私人蓄养,而且官府也蓄养,以备有招待任务的时候,有人来进行表演,这叫什么,这叫“官伎”。风气所及,当时太学的太学生们,也经常去青楼歌馆。那你现在想想,赵明诚好像是太学生吧,他也做过官吧,你就说连苏轼都蓄养了歌伎和侍妾,赵明诚总不见得比苏轼还古板吧,他也不能免这个俗。而且我给大家说,有一个铁证证明,赵明诚确实蓄养有侍妾,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边描述了赵明诚临去世的情景,她说了这么一句话“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说赵明诚临去世的时候,写下绝命诗,然后没有对她和其他的侍妾做后事的交代就去世了。“分香卖履”这是跟曹操有关的一个典故,曹操临去世的时候就“分香卖履”,就告诉他的夫人包括他的侍妾们、妻妾们,你们要怎么做才能保证你们长久地过上好的生活,所以用这个典故本身是说他没有来得及给包括我在内的其他的侍妾交待后事,但反过来就可以证明他是有侍妾的。

可是又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按道理这个侍妾也不是一天两天就有了,那以前有,李清照为什么不爆发呢?不表达怨气呢?干嘛就是日子过得好好的,青州这十年刚结束,然后她突然就开始在这方面爆发出来了不满的怨气,确实没有详细的史料,给我们描写他们两个的爱情史,但我们可以从常情做一些推测,赵明诚在做太学生的时候,包括在做那些小官的时候,他不是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你以为在家里蓄养那么多歌伎花个两三毛钱就可以了?那都得有俸禄支持着才行。他没那个社会地位,也没那个经济基础,再加上当时新婚燕尔,在他眼里头李清照那简直就是十全十美,所以他也不会考虑这些问题。即便是后来蓄养了侍妾和歌伎,因为是普遍的社会风气,李清照对这个现象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更重要的是,当时赵明诚的心思都在李清照的身上,这其实是最关键的,就是你即便蓄养了侍妾,如果你的心思都在夫人的身上,她当然能体会得到,能感觉得到,她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说了,当时的李清照还是很年轻的,现在不一样了,这青州十年固然是和谐美满,但岁月催人老啊,赵明诚都四十多岁了,李清照也快奔四十了。可赵明诚的地位越来越高了,他做了莱州知州,州郡的长官,第一把手。有钱了,有地位了,身边的年轻的、漂亮的女青年们也就比较多了。这个时候,在赵明诚的眼里,也许那个多才多艺的、非常有天赋的、当初他所追求的李清照,是不是有一点点人老珠黄的嫌疑了,起码你吸引力肯定是减弱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就是像李清照这么聪明、这么敏感的女子,她怎么能不体会到丈夫对她感情的那种微妙的变化,这是很可怕的,他天天对你都是笑脸儿,对你态度挺好,对你挺尊重,可就是有点不爱你了,你说最要命的没有了,剩下的全都有,那你想,李清照她之所以非常地欣赏她和赵明诚之间的关系,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她认为他们之间有着维系而不可断的共同的志趣,共同的情感的基础,你这个东西没了,那就跟要了她的命一样。所以我们说,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要用那两个典故。这回可好,丈夫看来真的像那两个人一样,到深山里边跟神仙跟仙女住去了,跟别的仙女骑着凤凰飞走了,就把她一个落下了。这种非常深切的孤独和寂寞的感觉,尤其是到了三十八岁的这个年龄的时候特别强烈。

画外音:

刚才康震老师讲到,李清照感怀怨恨,也许是因为赵明诚在莱州畜养侍妾和歌妓。可是,畜养侍妾和歌妓在当时是一种社会风气,一种文化现象,李清照不会为此而争风吃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李清照感到巨大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呢?难道是赵明诚嫌弃李清照人老珠黄不成?如果赵明诚不是移情别恋,不是因为李清照青春不在,那么,究竟因为什么呢?

康震:

李清照她之所以在《感怀》诗里边表现出了这么强烈的被冷落的感觉,是因为她意识到在她和赵明诚的感情和婚姻上出现了重大的危机感,她不但开始对自己没有信心了,对丈夫也开始失去信心了。

那么为什么呢?这不是挺自信的一个女性吗,她敢给公公写那样的诗都不怕,现在怎么在这个问题上就怕了呢?下面有两条材料很说明问题:第一条,是南宋人翟耆年撰写的金石碑刻的文字方面的专著,叫《籀史》。籀,就是篆书和隶书的意思。在这本书里边,他说赵明诚文物收藏得非常地丰富,但是“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翟耆年《籀史》。收藏得虽然很丰厚,但是却没有子女继承他的这笔遗产,每每想到这样的事情就禁不住叹息。这个《籀史》写在宋高宗的绍兴十二年,这个时候李清照还在世,李清照和赵明诚的一些共同的朋友和亲戚也都在世,所以翟耆年写的这件事情应该是有依据的,特别是翟耆年是在谈到金石字画的收藏的时候顺笔提到了说他没有孩子的事,不是专门说,可见这种语气写出来,证明赵明诚和李清照没有孩子在当时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普通的事实,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第二个资料,南宋人洪适撰写了一本书叫《隶释》,《隶释》也是研讨隶属撰写的历史。谈到赵明诚的身后事时,他说了一句话叫“赵君无嗣”,赵明诚没有后代,还不是说没有儿子,没有后代。这本书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距离李清照去世也就才十四、五年的时间,所以你看这两本书,一个是在李清照在世的时候出现的,另一个是李清照去世后不久出现的,写这两本书的人都是金石之学圈子里边的人,写的又是正经的学术著作,并不是要专门在书里边挖空心思地炒作这样一个话题,不是的,都是顺笔提出来的。所以可见赵明诚和李清照没有孩子,没有后代,这是一个可以认定的事实。

所以让李清照那么地不放心,欲说还休的多少事里边,起码有一个很重要的、重大的问题,就是她一直为她和赵明诚结婚二十多年没有生育孩子而感到深重地担忧。我们大家要知道古代有一句老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代社会,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如果没有给丈夫生孩子,没有生个儿子,那这个妻子、女人在丈夫的心目当中,在家族的心目当中,地位就大大地下降,价值也就会大大地打折,而且她在家里头没有地位,这直接牵扯到可能她将无法继承丈夫和家族的遗产。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不能生育的,或者是不能生男孩儿的一个妻子、一个女人,她将是感情和财产的双重失败。你想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感情这么样地丰富,创作上这么有激情的、细腻的女性来讲,没有后代,没有孩子,这个对她的打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担忧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这个事情得说回来,因为赵明诚有很多侍妾,他也一直没孩子,那就是说也许这个责任并不在李清照的身上,可是你想,在古代的时候,只要没有孩子一般都是把这个罪加在女人的头上,这就更加使得她承受了舆论上的压力,你想很多专家、学者都把她没孩子这事都写到他们的学术著作里头,说赵明诚一想到这个事就得叹气,那你说李清照她能好受吗?再加上这个时候如果赵明诚有意无意地冷落她,去亲近别的女性,那你还想让她活吗?多亏她意志坚强。

所以说到这儿,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这么美满的一对伉俪,这么天作之合的神仙眷侣,难道就要这么冷冷清清地冷战下去?这以后两个人就没有再复合如初的这种可能?最重要的是在经历了这个情感的重大的波折之后,他们还将迎来一个更大的政治的灾难,这灾难是什么呢?就是第五集我们要跟大家讲的《国难当头》,谢谢!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