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买手机最终选择了OPPO、vivo,我真的需要阻止ta吗?
临近过年不少人又开始琢磨选手机了,尤其是还能得到压岁钱的年轻人们。不过选机也是一个费神费力的事情,不管选了哪款,总觉得自己没选的更好。如果像评价君这样家在四线城市,选购手机反而变得简单了许多——即便互联网再发达,你能免疫得了线下销售那张嘴?于是有人向评价君提问:如果有人想买OPPO、vivo手机,该怎么阻止她?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的有人向评价君询问。那该如何回答?评价君随便搜了一下,发现带有类似焦虑的网友还真有不少,总怀疑周围的人买手机是被导购骗了。评价君首先觉得,提问的人是不是首先自己把这件事看得太严重了?买手机不是作微商做传销,不是买理财,不过是一个普遍不超过3000元的消费而已,至于严重到需要求助如何“解救”的程度吗?
不管是OPPO、vivo还是什么别的品牌,对于线下销售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提成,而对于提问的这种“明白人”来说,多数时候都只是劝导自己的朋友、平辈、要好的同学、同事等等。两者之间的驱动力相差明显,就算友谊胜过真金白银,也犯不上真的为一款手机而“友尽”吧?所以所谓阻止,既处于劣势又包含风险。
还有,如果真的在网上向别人询问这个问题,就证明自己已经输了,即便有人帮忙恐怕也只能把事情搞砸。这其中蕴含着双方信息量的巨大不对等:线下店面的导购对推销话术和各种参数卖点倒背如流,只要掌握购买者的需求在哪,就能轻松加以说服。他不需要上网去问“我该怎么说服别人……”而你就需要,就凭这点评价君就已经能断定结果了。
评价君接触不少产品,也看过非常多的各种交流、评论。对这种“看见朋友要买某产品就决定阻止他”的行为,评价君觉得很多时候是不合适的。这种思路的出发点往往并不是真正的理性消费,只是出于一种自己对某些概念更懂的优越感,甚至很可能根本不顾及别人需求。比如自己认准了某米性价比高,难道别人买手机时也非它不可么?如果这个定律成立,这个世界早就是性价比产品的天下了,根本没有苹果三星什么事。
信息社会、互联网大潮下,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懂而别人不懂的。就算是与许多手机品牌都有亲密接触的评价君,也会遇到不少犯错被指出来、被要求修改的情况,更何况是完全依赖各种媒体途径了解信息,处于信息链条更下一环位置的众多网友呢?互联网带来的扁平化让大多数人都处在同一个信息层面,你要阻止乱花钱的那位朋友,未必就真的不如你懂,只是选择会有不同。
总之,现在没那么多人真的会被营销蛊惑,能接受某产品,说明这产品在卖点宣传上一定有切中要害和刚需的地方。同时也可能是因为消费观不同:对有些人来说买手机是大事,要货比三家;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不过是看看哪款产品样子和功能合适就掏钱了。这是两种消费观念的结果,不能说后者就不理性,更别尝试教育后者,你敢保证你推荐的产品他就一定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