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不离菜,百病不来,巧用大葱来治病
葱,不仅是厨房里的必备调味品,也是一味传统的中药,能有效地防治多种疾病。庄子说过:“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脏。”《神农本草经》指出:“葱实,味辛温。主明目补中不足,其茎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迄今的研究表明,葱白具有散寒气,通阳气,抑病菌,增免疫的功效。
01●
解表治外感
葱的白色根茎,称为葱白,具辛温之性,归肺经。能轻扬上达,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常用于风寒外感症。
用葱白治疗外感病最经典的方子是《备急肘后方》的“葱豉汤”, 即用葱白与淡豆豉配伍,治疗外感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无汗而喘者,有辛温解表,通阳发汗之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用葱须与豆豉相配伍,名双解煎,并谓:“岂知双解煎——葱须豆豉,涌而汗之,一剂立雪(“雪”当“除去”解)所苦。纵不全瘥,亦可小瘳。”
治疗感冒,葱白与生姜合用,谓“葱姜汤”,可发汗散寒解表。与白菜心配伍,白菜心能开胃消食,两药合用可治疗外感风寒、鼻塞流涕,食欲不振者。与青萝卜配伍,萝卜能化痰消积,两药合用对外感风寒兼有食积的人比较适合。
北京儿科名医刘韵远总结的治疗外感风寒发热最好的方剂是“一个葱白,三片姜,5克苏梗煎成汤。”他曾会诊一消化道出血伴发热的患儿,体温39℃,给予抗感染、枕冰袋,酒精擦浴处理,体温仍不降,刘氏观察患儿后,立即从家中取来姜和葱,另加5克苏梗,用刚开的水沏成汤,嘱家长给患儿频服,不要掀被、通风,令其汗出。第二天烧退。
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载有一首名方“葱白七味饮”,是养血解表法的代表方。以发汗之力较轻的葱白、葛根为君药,以豆豉、生姜为佐药,共奏发汗解表之功。又以干地黄、麦冬为臣药滋阴养血,再用味甘质轻之甘澜水煎煮以养脾胃。
实验研究也显示,葱白挥发成分对白喉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小验方】
徐启方:预防春秋季感冒方
葱白9克,豆豉15克,萝卜3片,金银花9克,生姜9克,白糖适量。前五味煮水,调白糖,睡前服一杯。
——《青岛名老中医验方解析》
02●
通阳止疼痛
东汉医学大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葱治疗疾病。如治疗少阴病下利,腹痛,里急后重的白通汤,由葱白四茎,附子一枚,干姜一两组成。方用附子、干姜温阳散寒,葱白通达阳气。
再如治疗“肝着”的旋覆花汤,由旋覆花、葱、新绛组成。肝着是感受风寒之邪,胸胁气结,痰瘀阻络,导致胸胁闷窒,甚或胀满刺痛的病症。方中的葱,是葱白、葱管同用,以宣痹通阳,行气活血。
北京名医荪霈治疗心阳不振引起的心动过缓者,治宜通阳安神。方用葱麻厚朴汤,由全葱30-60克,炙麻黄1-6克,厚朴3-10克,浮小麦30-100克组成。
《古今录验》载:疗妊娠腹痛,或是冷痛,或是胎动,葱白当归汤方。葱白(一虎口),当归三两。水煎服。方用当归养血,葱白通阳散寒止痛。
此外,《备急千金要方·胆腑方》载:治虚劳烦闷不得眠方:用大枣十四枚,葱白七茎。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散寒通阳,葱既能内服亦可外敷
葱白外用:连须葱白15克,切细,用米酒一茶杯,煮开后,分三次服;或葱白炒热,布包敷脐下,用于阴寒腹痛拘急、四肢厥冷、口唇青紫、阴囊内缩等。寒凝腹痛或小便不利,用葱白炒热外敷肚脐,能止腹痛和利小便。
《外台秘要》载:治疗若但两足肿者方。剉葱叶,煮令烂以渍之,日三四度,良也。
03●
消肿散结块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葱,所治之症,多属太阴、阳明,皆取其发散通气之功。通气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气者,血之帅也,气通则血活矣。金疮磕损,折伤血出,疼痛不止者,王璆《百一方》用葱白、砂糖等份研,封之,云:痛立止,更无瘢痕也。”跌打损伤,造成局部红肿疼痛,可用葱白捣烂,焙热封裹损处,有显著的消肿止痛,散瘀止血之功效。
用葱白治疗痈疮肿痛,《圣济总录》载:用老葱、生蜜、醋,外用治疗急慢性疔疮,疼痛,伴有发热之症。《外科精义》有乌金散:葱白、米粉、醋,外用治疗痈疖肿痛,无头,不变色者。
产后乳汁不通,乳痈初起而见壅滞肿痛,乳房焮胀者,用葱白与瓜蒌配伍,外敷,有良好的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疗痈定痛的作用。《食疗本草》称其“疗效最为显著”。
此外,葱白有解藜芦中毒的功用,如《儒门事亲·卷二》服“藜芦吐者不止,以葱白汤解之。”
04●
葱管导尿出
历史上,唐代名医孙思邈用葱管导尿。《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以葱叶除头尖,纳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孙思邈以小小的一根葱管,插入急性尿潴留病人的尿道,然后从葱管另一端吹气导尿,解救了危急病人尿潴留的痛苦,开创了历史上人工导尿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