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瀛鳌临床惯用秘验方

1.芩仲降压汤

黄芩、杜仲、生地、山茱萸各15克,牡丹皮8克,生石决明、钩藤(后下)、甘菊花各10克,川牛膝12克,茯苓、茯神、柏子仁各10克。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20分钟,下钩藤,再煎1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2次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临床应用时可随症加减:如眩晕重者加生牡蛎18克,天麻8~10克;头痛者加夏枯草、白芷各10克;胸闷痰多者去山茱萸加瓜蒌皮10克,枳壳6克;心悸者加炙甘草、麦冬各10克;大便燥结者加当归12克,枳实6克。本方亦可制成蜜丸常服。服用本方应忌烟、酒、辛、辣等刺激品,不宜饮浓茶,少吃鸡和飞禽等动风之品。

病例:沈某,男,69岁。罹患原发性高血压10余年。数月来血压持续在190/112毫米汞柱左右。服多种降压药效果不显,眩晕,心烦,急躁,难寐,症情顽固,双手持物时微颤,大便干结。诊见面色微红,舌红、苔薄腻微黄,脉沉弦微数。即本方连服10剂后,血压降至150/100毫米汞柱,诸症均缓,但睡眠仍欠实,再以上方去山茱萸,加夜交藤12克,又服10剂,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夜能安睡。后以本方制蜜丸续服巩固,随访3年,未见复发。

2.润腹通幽丸

当归45克,熟地36克,川芎30克,桃仁45克,瓜蒌仁36克,火麻仁6克,郁李仁36克,川厚朴、枳壳(或枳实)各20克,肉苁蓉40克,紫菀36克,羌活3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此方适用于阴血亏虚,肠间有燥热积滞之便秘。若大便细硬或呈块状,质较深硬者,上方去羌活、川厚朴,加元参、麦冬各45克,熟大黄40克;平素口苦口干,溺黄者,去肉苁蓉、羌活,加黄芩36克、黄连30克;体丰气虚,便后乏力,甚则气短,微汗出者,去川厚朴,加炙黄芪60克;便秘缘于脾胃伏火,能食而瘦,口渴多饮,去郁李仁、紫菀,加熟大黄40克、黄连36克;兼腹胀、嗳气、欲便而不得便者,去熟地、郁李仁、羌活,加槟榔40克、木香20克、熟大黄36克。忌辛辣刺激品,忌饮烈性酒,饮食宜搭配精粗,多吃蔬菜(以菠菜、韭菜及多纤维蔬菜为宜)、果品(香蕉、梨、杏仁、核桃仁、山楂等)及蜂蜜、芝麻等;并进行适度的运动和腹肌锻炼,或做腹部自我按摩。

病例:王某,男,61岁。患慢性便秘已10余年,平均四五日1次,大便干燥,便时较感吃力,腹微胀,溺微黄,咽干口苦,舌体瘦薄,质较红,有薄腻黄苔,脉沉实、微数。乃于此方加减,药用:当归45克,熟地36克,白芍30克,桃仁45克,瓜蒌仁36克,火麻仁60克,黄连36克,黄芩40克,枳实24克,川厚朴20克,熟大黄40克。如法制为蜜丸,丸重6克,每次2丸,每日2次,温开水或以开水对入蜂蜜半匙送服。连吃2料丸剂,大便基本正常(每1~2日1次),粪质逐渐变软而成形,腹胀除,溺黄退,体力亦有所增强。

3.宁心饮

太子参15~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怀小麦30克,甘草6克,大枣7枚,丹参、百合各15克,龙骨(先煎)、牡蛎(先煎)、磁石(先煎)各30克。先把药按先、后煎分开,用水浸泡30分钟,头煎将先煎药放火上煎20分钟,然后再入其他药合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分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本方为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味而成。适用于惊悸因阴血不足而发者。其辨证要点为:心悸而伴见阴虚诸症,如五心烦热,口干少津,入夜烦躁,少寐多梦,脉细数,舌红少苔。

病例:闻某,女,24岁。1983年2月来诊。素有“心动过速”,屡次急诊,某院均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近来心悸难宁,夜寐惊魔,胸闷气短,口干津少,咽痛便结,环唇殷红,舌红少苔,脉濡细带数。即以本方加元参9克,酒大黄3克。服药7剂,诸症均减。此后又连服30剂,3个多月后来诊,告心悸未作,一切正常。但因前日受野猫惊吓,旧羔复作。经某院急诊处理,证情趋平,但仍有余悸,再按原方去元参,服药7剂,心悸得宁。

4.整脉饮

生地15~30克,桂枝6~12克,麦冬15克,甘草6~10克,丹参、黄芪、大青叶各15克,苦参12克,茶树根15克。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亦可制成糖浆。每日1剂,上、下午分服。如制成糖浆剂口服,每次25毫升,每日3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症见胸闷,心悸,心烦少寐,口干咽痛,舌红,脉有歇止。病毒性心肌炎,常因病毒感染后累及心脏引起。又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而造成心脏扩大和心律失常等后遗症。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有:清热解毒,以清余邪;疏血通阳,以宣痹阻;益气养阴,以复心损。本方系由炙甘草汤化裁而成,用大青叶、苦参、茶树根,解毒清热以除余邪;丹参活血,桂枝通阳,二药活血通阳,以宣痹阻;黄芪、甘草补气;生地、麦冬养阴,以复耗伤之气阴。全方既有清热解毒之功,又有益气养阴、活血通阳、宣痹之效,集中医治疗心痹诸法于一方,颇合病毒性心肌炎之基本病机,因而每获良效。

病例:周某,女,38岁。1982年5月3日初诊。半年前感冒后心悸不止,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大部分呈二联律。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诊见心悸难宁,胸闷气短,烦躁少寐,恶热咽痛,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而有歇止。即给服整脉饮口服液(本院——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自制的糖浆)。1周后症状逐渐改善,连服1个月,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5.宣痹止痹散

红参50克,丹参、川芎、田三七、郁金各100克,沉香50克,麻黄30克,附子50克,细辛30克,炙甘草100克,冰片30克。将前11味烘干,共研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装瓶,封严备用。早、晚饭前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每次1~3匙。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心绞痛。

病例:赵某,女,58岁。1982年8月15日诊。原发性高血压史12年。2年来,心前区阵发性刺痛,劳累或情绪激动时易发作,含化硝酸甘油可暂缓一时,心电图多次检查,均示心肌缺血。近因工作繁忙致病情加重,心前区疼痛频繁发作,甚则绞痛难忍,放射性肩背痛,伴胸闷、气短、四肢厥冷、汗出如珠,急取宣痹止痛散,连服3天,疼痛渐减,5天后疼痛消失,又将此散改为胶囊,每日6粒,常年服用,至今6年未大发作,心电图多次复查,均大致正常。

6.溃疡膏

生甘草300克,川贝母、杏仁、老木香、田三七各100克,吴茱萸、黑地榆各50克,黄连90克,郁金80克,白及150克,蜂蜜2500克。先将蜂蜜置入铜锅或铝锅内煎为淡黄色起大花,余药共为细末,纳入蜂蜜内搅拌均匀,呈稠糊膏状,贮瓶备用。每日早、晚饭前各取2食匙,开水冲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获明显效果或痊愈。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脘疼痛,吞酸嘈杂等。

病例:栗某,男,30岁。1973年10月诊。胃脘疼痛,反复发作3年余,钡透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脘阵发性疼痛,饿时尤甚,伴泛酸,腹胀纳差,便软色黑,舌红,边有齿痕,苔黄黯腻,脉弦而无力。即予溃疡膏,连续服用6个月,诸症均愈。经钡透及胃镜复查,溃疡病灶消失。追访15年未再复发。

7.活血定心汤

当归10克,丹参20克,桃仁、红花、延胡索、柴胡各10克,牛膝6克,桔梗、瓜蒌、薤白各10克,沉香8克,白豆蔻、茯神、远志、白人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羚羊角0.5克,甘草6克,米醋100克。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药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2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不齐。症见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失眠等。此方适用于冠心病的稳定期和缓解期,数年来用此方治疗冠心病及心绞痛的患者,均收到满意的效果。

病例:寇某,男,50岁。近几年胸闷,胸痛,失眠多梦,头晕时轻时重,血压忽高忽低。曾多次昏倒,经心电图检查,诊为心肌梗死。急送医院抢救,证情缓解出院。诊见语音低微,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紧。即予本方加减,断续治疗3月余,诸症全消,体力恢复,后依此方配丸药常服之。观察半年余,心电图基本正常,恢复工作,情况一直良好。

8.久泻回春汤

当归、杭芍各10克,桂枝6克,细辛10克,木通6克,生姜10克,甘草3克,大枣、党参、黄芪、山药、罂粟壳各10克。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2剂,早、晚各服1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慢性腹泻。症见五更泄泻,里急后重,便无常次,便带黏液,赤白相间,腹痛绵绵,食少消瘦。

病例:李某,男,53岁。腹泻8月余,轻时每日3~4次,重时每日5~6次,便时腹痛,神疲乏力,腰酸腹胀,舌苔微白,脉沉细。实为寒湿下注、脾肾阳虚、运化失司、摄纳无权所致,遂给予久泻回春汤加附子、肉桂,连进5剂,大便每日1~2次,又服9剂,大便每日1次,症状消失,随访数月,情况良好。

9.加味真武汤

制附子、生白术各10克,炒白芍、茯苓各12克,生姜10克,熟地12克(砂仁2克伴炒),当归10克,天仙藤12克,党参10克。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上、下午分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本方治:(1)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症见咳喘,水肿,心悸,脉细数无力或结代。(2)慢性肾炎,症见水肿,畏寒肢冷,脉沉无力。(3)肾虚喘咳,症见痰白清稀,动则喘剧,形寒肢冷。本方由《伤寒论》真武汤加味而成。真武汤扶心肾之阳气以化寒水,是温阳利水的代表方剂。使用本方应具备:①心、肾、脾阳气虚衰表现;②水饮上凌症状;③可兼有血虚、血瘀见证。临床应用时,尿少或肿甚者可合五苓散;肾虚痰喘者加沉香、磁石;唇舌发绀者合当归四逆汤。本方阴虚内热和阳盛实热证忌服。应低盐饮食。

病例:吴某,男,36岁。1976年2月2日初诊。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心衰病史多年。3个月来畏寒肢以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小便量少,面部及下肢水肿,舌淡紫,口唇发绀,脉细弦结代。即服上方,连服30余剂,证情渐趋稳定,心衰基本控制。

10.生脉龙骨牡蛎汤

太子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青龙齿10克,牡蛎2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地、百合、丹参各10克,川芎5克,蒲公英10克,怀小麦12克,红枣5枚。用水1000毫升,先把青龙齿、牡蛎用文火煎30分钟,入余药再煎20分钟,约煎至200毫升,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午后及晚睡前分2次温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神经衰弱。本方由《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和《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加成化裁而成。本方益气养心,兼清余邪,恰合病机。用本方制成注射剂,经动物实验证实,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

病例:吴某,男,47岁。1977年9月8日初诊。2年前因感冒和劳累引起心悸胸闷,自觉有心脏停跳感,严重时曾晕倒。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某医院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近来上症加重,胸闷气短,早搏频繁,夜间尤多,时呈二联律,影响睡眠。诊见舌质红,苔微黄,脉细弦结代,即予本方治疗,服药2月余,诸症悉除,心电图恢复正常。

11.养胃和中汤

北沙参、麦冬各10克,川石斛12克,炒白芍10克,生甘草45克,法半夏4.5克,陈皮8克,谷芽15克,白残花8克,蒲公英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气阴不足之胃炎、胃窦炎、十二指肠球炎、燥咳、血证以及热性病后期调治。加水适量、浸泡4~5小时,加水煎取二汁(注意勿过煎浓厚)。头、二次煎汁分2次温服。本方脱胎于《金匮要略》麦冬汤。其辨证要点是知饥而不思食。辨证时更注意吐酸、泛酸、吞酸、咽杂,苔润、苔少、苔光以辨胃阴之盈亏,苔黄、苔白以辨其寒热之属性,从而权衡法半夏、陈皮的取舍加减。

病例:朱某,男,50岁。1977年3月21日来诊。患活动性萎缩性胃炎,症见嗳气频仍,咽间气阻,饮食少思,食物过热则上膜食道部疼痛,时或嘈杂吞酸,脉细弦,舌红、苔薄黄。证属胃气阴不足,肝失柔养,气逆犯胃,胃气和降。故拟养胃和中法。上方加生地、丹参各10克。服药10余剂,嗳噫得平,食欲增进,食后无任何不适。

12.三草汤

三叶鬼针草60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15克,川楝子、延胡索各10克,白芍药20克,甘草8克。延胡索京醋制,余药生用,川楝子捣碎。诸药加水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备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病重者每日服2剂。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食道炎(噎嗝)、胃炎(胃脘痛)及单纯性阑尾炎(肠痈)。本方适用于热毒伤阴,津亏热结,湿热瘀滞于食道、肠胃之疾患。本方临床应用30多年,效果满意。临床所见,噎嗝有气虚阳微者;胃脘痛有脾胃虚寒者;肠痈发病急骤,变化较大,湿热、热毒瘀滞者,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热毒炽盛之危候,临症必须详细审辨,不可因循误事。

病例:黄某,男,44岁。吞咽时胸中连背灼热不舒已周余,尤其是吃油炸较硬食物,吞咽梗塞更痛,伴胸膈痞满,大便偏干,舌质黯红,苔黄少津,脉弦细数。乃平素嗜酒,过食肥甘厚味,湿热热毒蕴结于食道所致,服用本方10剂而愈。

13.舒气汤

鸡内金、豇豆壳、马蹄金、四制香附子各10克,青皮、川厚朴各6克,广木香3克(后下)。鸡内金先炮制。香附子先用姜汁、醋、黄酒、童便炒。青皮先用醋炒,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药煎2次,和匀。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肠胃功能紊乱、胃神经官能症及消化不良的胀满。脾胃不和,气机郁滞,升降失调引起的胀满,往往虚实并见,若过于攻伐通下,则虚证更显;过于滋补则脾胃运化更为呆纯。治当疏通气机,消除气滞。本方不仅有行气理脾之功,亦能奏疏肝和血之效。临床应用40多年,疗效满意。除药物治疗,调节饮食亦属重要,对于生冷黏腻食物如糯米、地瓜粉等制品需禁忌;孕妇胀满者,不宜用本方治疗。

病例:李某,女,53岁。1年来脘腹胀满,时轻时重,饮食少进,少腹时有不定位气团,得嗳气或矢气稍松,有时恶心或便溏,便秘交替。曾用通下之剂,下后胀满仍然;用补中之剂,药后口干,纳食减少。观其神倦喜卧,舌淡红,苔薄白,腹部坚满,脉细弦,证属脾胃不和,气机郁滞。采用舒气汤,服10剂而胀满缓解。

14.白药藕粉糊

云南白药,纯藕粉。取纯藕粉2匙,加温水少许,和匀后再加冷水适量,充分调匀,在小火上加热,边热边搅,待呈薄糊状已熟,加入云南白药1克,白糖少许,拌匀。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食道炎、贲门炎。症见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灼热、隐痛感,饮食量减少。患者卧床(低枕),含一口,仰卧咽下,再含一口,左侧卧咽,再含一口,右侧卧咽;再含一口,俯卧咽下;剩余者,仰卧咽毕。漱口后仍卧床勿起,1小时内勿饮水进食。每日服2次,以午餐后及晚间睡前服为好,使药物充分作用于患处。本方适用于胃阴不足,兼挟瘀滞者,临床出现饮食减少、剑突下疼痛等症者。

病例:詹某,男,64岁。自1986年10月起,自觉胸骨后下、剑突部隐痛,有灼热感,持续加重。同年12月24日经胃镜检查,诊为贲门口中度浅表性炎症,伴肠上皮化生。随即按上法服白药藕粉糊,每日2次。10天后症状改善,云南白药改为每次0.5克。1个月后症状不著,续服该药。至1987年3月8日复查,肉眼及病理检验均未见贲门口病变。以后隔日仍服1次白药藕粉糊,以资巩固。

15.和中健胃汤

姜半夏7.5克,党参15克,黄连、干姜各8克,丹参、白芍、蒲公英各15克,甘草6克。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

病例:姜某,女,48岁。1984年12月12日来诊。胃脘痞满胀痛3年余,胃呆纳少,食后胀甚,日渐消瘦,大便溏薄,倦怠乏力,面黄不华,舌淡红,苔白腻,边有瘀点,脉沉细弦。胃镜及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腺化生。屡用中西药其效不显。服和中健胃汤加鸡内金15克,炒麦芽、半支莲、生薏苡仁各20克。服6剂,痞满大减,胃痛已止。续服15剂,诸症消失,体重增加,面色红润。复查胃镜及病理,已转浅表性胃炎,肠腺化生消失,嘱饮食调养,随访半年一切良好。

16.健中调胃汤

党参、白术、降香各15克,公丁香7.5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属阳虚气滞者。本方系自拟验方,方用党参、白术益气补中;姜半夏降逆和胃;甘草用10克,取其有缓中止痛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甘草流浸膏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公丁香散寒、降逆、止痛;降香止血定痛,消肿生肌。

病例:房某,男,44岁。1970年10月6日来诊。胃病史10余年,空腹胃痛,得食则缓,喜热喜按,嘈杂泛酸,大便先硬后溏,矢气频作,胃有振水声,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钡透及摄片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服健中调胃汤加陈皮10克,茯苓20克,佛手、生姜各10克。3剂后胃痛止,原方加减治疗1个月,复查钡透及摄片,痛灶愈合,阴影消失。随访2年一切正常。

(0)

相关推荐

  • 【卢永兵:内科秘验方13首】

    卢永兵,1942年生,广东省名中医.揭阳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连续三届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 ...

  • 【内科名医方系列(66)余瀛鳌内科方22首】

    余瀛鳌(1933-),江苏阜宁人.出身于世医名家.1955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同年参加过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分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迄今. ...

  • “三高”人士暑伏特饮!丹参5g、麦冬10g、炙甘草5g、五味子5g,烹茶

    “三高”人士暑伏特饮!丹参5g、麦冬10g、炙甘草5g、五味子5g,烹茶

  • 余瀛鳌临床惯用秘验方16首

    余瀛鳌(1933-),江苏阜宁人.出身于世医名家.1955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同年参加过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分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迄今. ...

  • 【余瀛鳌:临床惯用秘验方16首】

    余瀛鳌(1933-),江苏阜宁人.出身于世医名家.1955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同年参加过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分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迄今. ...

  • 郭士魁临床惯用秘验方42首

    发表者:赵东奇 1.冠通汤 党参12-15克,丹参15-20克,当归.鸡血藤各12-15克,瓜蒌15-30克,薤白10-12克,红花12-15克,延胡索10-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活血.用 ...

  • 【邵长荣:临床惯用秘验方6首】

    邵长荣,男,1925年生,浙江省慈溪市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首届名中医,1996年被评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第二批500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

  • 沈绍功临床惯用秘验方

    沈绍功,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40余年来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曾任急诊科主任,基础研究所副所长等职.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

  • 【赵心波:临床惯用秘验方13首】

    赵心波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1918年考入京兆医学讲习所,1920年毕业,遂与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名中医)单士魁拜清末名医王旭初为师,学徒4年,1925年挂牌行医.从事临床近50余年,经验丰富,疗效卓越 ...

  • 【名医临床惯用秘验方13首】

    赵心波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1918年考入京兆医学讲习所,1920年毕业,遂与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名中医)单士魁拜清末名医王旭初为师,学徒4年,1925年挂牌行医.从事临床近50余年,经验丰富,疗效卓越 ...

  • 印会河临床惯用秘验方40首

    印会河(1923-),男,江苏省靖江市人.世医家庭.1954年上海市中医考试及格并取得开业执照.1956年3月江苏省中医学校任中医教研室业务组长兼金匮教研室组长.1957年8月以"名老中医& ...

  • 【老中医临床惯用秘验方12首】

    盛国荣,福建省南安人.生前系福建中医学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厦门苏颂学术研究会会长,<中医药通报>编委会名誉主任,福建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