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零八首《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杜甫)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二】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中唐·杜甫·七言古诗】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拼音版:
wáng láng jiǔ hān bá jiàn zhuó dì gē mò āi !wǒ néng bá ěr yì sāi lěi luò zhī qí cái 。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yù zhāng fān fēng bái rì dòng ,jīng yú bá làng cāng míng kāi 。qiě tuō pèi jiàn xiū pái huái 。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xī dé zhū hóu zhào jǐn shuǐ ,yù xiàng hé mén tā zhū lǚ ?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zhòng xuān lóu tóu chūn sè shēn ,qīng yǎn gāo gē wàng wú zǐ 。yǎn zhōng zhī rén wú lǎo yǐ !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作品介绍]
[注释]
1、短歌行:乐府旧题。乐府有《短歌行》也有《长歌行》,其分别在于歌声长短。郎:年轻男子称谓。司直:官名。
2、斫(zhuó):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斫地:砍地。莫哀:不要悲哀。
3、拔:提拔,推举。抑塞:犹抑郁,郁闷,愤闷,被压抑。磊落:形容胸怀坦白。
4、豫章:两种乔木名,樟类,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翻风:风中摇动。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
5、跋浪:涉浪,乘浪。沧溟(míng):海水弥漫的样子,这里指大海。
6、且:暂且。脱:卸下,取下,这里做放下讲。休徘徊:这里指不要犹豫不决的意思。
7、西得诸侯:即得到西蜀诸侯的遇合。得,得其信任。棹(zhào):摇船的工具,也泛指船。锦水:即锦江。
8、趿(tà):拖着拖鞋。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9、仲宣:即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春色深:春末。
10、青眼:魏国诗人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对人表示好感,白眼对人表示蔑视。高歌:放歌。吾子:指称王司直。
12、眼中之人:有两说,一说指作者自己,一说指王司直。
[译文]
王郎你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愤慨,不必悲哀,我能举荐你这个忧郁而坦荡的人间奇才。
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你先放下手中之剑,不要犹豫,划船去见西蜀的诸侯。
以你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
仲宣楼那边已经是春末,我以青眼看着你,放声高歌,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有《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壹/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沿江至江陵寓居。暮春时遇王司直正要西入蜀中谋求出路,王司直向杜甫极言其怀才不遇之感。杜甫在送别时作此诗以劝慰。
整体赏析
上半首(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后五句)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别人青眼相望,这才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平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西行诸侯”以下,谓王司直知我,我复舍此何向?刘云:豪气激人,堂堂复堂堂(末句下)。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通篇飞舞豪爽,末收住有力。范德机曰:结句七字而含无限之意,势力如截奔马。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葵曰:起棹弄有笔意,通篇飞舞豪爽,末收住有力。顾璘曰:尾语深而劲。陆时雍曰:短掉处,人所难能。“豫章”二语,谓时方多难,所以下有“且脱佩剑休徘徊”之句。周珽曰:前述司直告己之词,玩“莫哀”、“我能拔尔”、“且脱佩剑”、“欲问何门”俱王酣歌内意。故后答言:承君青眼相盼,然眼中之人;惟我最老,恐不能副“翻风”“跋浪”之望也。“仲宣楼”借粲依刘以自况,盖致望于王者深也。结大悲壮,真有截珊瑚手段。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诸侯”即谓王郎,而下文数语,词短而情长,不容再着一语。此篇乃老杜歌行之奇绝者。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起句如太华五千仞,劈地插天,安得不惊其奇崛。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子美歌行,此首为短,其层折最多,有万字收不尽之势,一芥子内藏一须弥山,奇绝之作。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十一字长句(“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太白所未有。通篇磊落英奇,集中别调也。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世情多猜,不敢竟其词焉,故命之曰“短歌行”。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卢世㴶曰:突兀横绝,跌宕悲凉。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二句形奇才(“豫章翻风”二句下)。上下各五句,复用单句相间,此亦独创之格。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仲宣”句,点地点时。在王则劝之“莫哀”,在我则“高歌”以“望”。照耀生动。结又以单词鼓励之。言下跃然。如此歌,才配副得英年人。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李云:如此可称悲壮。二句形奇才(“豫章翻风”二句下)。竟住“老”,不惟含蓄余情,亦且掉动上意(“眼中之人”句下)。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前半是王郎语杜,后半是杜答王郎,一问一答,截然两段章法,大奇。
贰/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这首《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是杜甫大历三年(768)寓居湖北江陵所做。王郎,名不确,“郎”是对少年的美称。杜甫《戏赠友》诗云: “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即其人也。司直,为司法官。《旧唐书·职官志》: “大理寺司直六人,从六品上,掌出使推核。”王郎怀才不遇,将入蜀求仕,杜甫做诗慰之。全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曰青眼高歌望吾子, 待少年人如此肫挚, 真是肠热心清,盛德之至耳。” (卢世㴶《杜诗胥钞》)。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起句突兀,一笔勾画出一个英俊少年。鲍照《行路难》: “拔剑击柱长叹息”,拔剑斫地自然也是舒泄愤懑的表现。试想:一个潇洒的少年,乘着酒兴,慷慨悲歌,拔剑起舞,其狂也可爱,其悲也可哀。所以诗人劝其“莫哀”,同时用赞赏的笔调描绘出这个豪侠少年的形象,继而笔锋一转,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意思是说我将长歌助兴,帮你消去抑郁,他日好去施展俊伟不凡的才能。抑塞,即抑郁,受压抑;磊落,光明坦荡。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王郎哀歌动人,杜甫善言劝慰:王郎你既有翻风跋浪之能,奇才终当大用,今日何须抚剑悲歌呢?豫章,两种大木,这里借指王郎有栋梁之才。跋浪,犹乘浪。沧溟,即碧海。诗的开头一句,诗人劝王郎“歌莫哀”,这里便将王郎比做擎天的大树,破浪的大鲸,言其前途不可限量,今日之徘徊悲歌,其情可悯,但听我歌诗之后,块垒既消,再也不必伤悲。劝慰之意再申,与开头互相呼应,歌诗至此告一段落,下面叙写江陵送别之意。
“西得诸侯棹锦水”,即“西棹锦水得诸侯”的倒装,诗人点明王郎的去向。诸侯,指蜀中节镇:棹,用如动词,犹言泛;锦水,即成都附近的锦江。王郎西行入蜀,泛舟锦江,可哪一位节镇会赏识他呢? “欲向何门趿珠履”,流露出诗人对王郎的一片关注之情。珠履,即镶有珠子的鞋。这里诗人借用战国时代春申君有三千门客, “其上客皆蹑珠履”的典故(见《史记·春申君列传》),含蓄地称赞王郎,并期望他入川能够得到重用,施展抱负。
诗的卒章,点明送行的时间、地点,并热切勉励王郎及时努力,建功立业。“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仲宣,即汉未王粲,为避乱依刘表于荆州,作《登楼赋》,后人称其所登楼为“仲宣楼”,楼所在当阳,这里借用,指江陵。青眼,表示对人极为赞赏,这里借用晋朝阮籍的典故。《晋书·阮籍传》说: “籍又能为青白眼,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一个“青眼”,一个“望”字,包含了诗人多少真情。楼头送别,注目高歌,诗人惟望其能遭逢知音,并以自己年已衰老为喻,劝王郎少壮努力,莫待老大伤悲。“眼中之人”,一说指杜甫,一说指王郎。后说较确,一是诗人对王郎呼而告之的语气,二是“眼中之人”承上“望”字,倍见诗人对王郎的厚爱。
这首诗,是杜甫暮年所作,“庾信文章老更成”,写得慷慨悲壮,情深意切,送行诗中,如此大开大合,天然浑成,确是令人观止。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