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 | 习惯尴尬
创意来自网络
很久没联系,平时也没有维护亲近的关系,到了节假日,说了句祝福就戛然而止。乍一看,一股扑面而来的尴尬感,让人觉得心里痒痒很不舒服。但再问候一下,反而更尴尬了,完全不知道对方是否真的想接受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尬聊。
这种情景,太正常不过了。与之类似的还有,很久没有跟一个人联系却突然有事情想求其帮助时,总感觉要先叙叙旧培养感情和气氛再开口;商场遇到不熟的朋友却不知道要聊什么,强行寒暄……无论哪种,似乎都是满满的尴尬。
那怎么办呢?
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也许唯一的妥协方法是,“live with it”。
事实上,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想要维系所有关系的亲密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至于怎么取舍,这与个人的意愿还有时间限制有很大的关系。简单概括就是,即使没有保持关系,也未必是对方看不起你(当然某些势利眼除外),所以不用太纠结这个。当你不纠结的时候,也许别人也不会纠结。在善意的前提下,别人未必就会觉得被这突然的问候冒犯了。
另一方面,对方也许也没有做好准备接受这种“场面式”的寒暄。文首的例子固然有点极端,但实际上,强行的寒暄来化解尴尬多数时候只会更尴尬。就个人来说,如果不熟的朋友需要帮忙,不过分的话帮便是,我其实并不需要对方的问候。我自己的生活是带有点隐私成分的东西,从我的朋友圈看不到的内容,未必是别人应该问的。
最后,仔细想想,其实谁也没损失什么。久不联系,忽然祝福或者拜托,也许只是说明你不在对方最核心的圈子而已,而似乎对方也不在你的核心圈子(毕竟你也没有刻意维护跟对方的关系嘛),那就大家点头之交,也没什么不好,谁没几百上千个点头之交呢。不过有种例外,有些“明明心里很在意却不主动与别人联系”的情况也有,这类人恐怕是要受伤的了。
总结一句,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能天真地要求这个世界还是一个完全由亲疏定价值的世界。很多时候,人的工具价值是很重要的因素,这实在算不得什么罕见或不好的事。
Live with it.
同路却沉默玩手机可能是最不尴尬的情形了,过节一句简洁的祝福也就可以了,有什么事情要请求帮忙也不必那么拐弯抹角……能不能帮,愿不愿意帮与有没有寒暄无关,大多数人都清楚自己的斤两和价值。这样,也许才是摩擦成本最小的吧。
祝大家都过得好。谢谢阅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