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午马未羊丨煤 球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 午马未羊 / 文
蜂窝煤又被简称为“煤球”,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包括林州在内的中国北方广大地区里,用作采暖和生活的重要燃料,并且是不二选择。
在牧区,少数民族还可以烧牛粪,但是内陆除了烧煤,别无选择,当然山区群众靠山吃山,可以烧柴,但那也仅仅是一小部分。
所以寒冷就是北方过冬的最大难题,为此除了烧煤,大棉花被子必不可少,再加上火炕,才能安然过冬。不过豫北林州没有烧火炕的习惯。
我最早的记忆里,比煤球还要年代长远的,就是传统的煤火灶,高大的砖砌的灶台内,直接燃烧的就是散煤,也就是把煤粉煤块像活泥巴一样,用水搅拌成湿湿的糊糊状,然后呼到灶台内!为了透气儿,在正当中还必须戳一个窟窿眼儿,这事儿就全仰仗着一件“兵器”,那就是“火通”。“火通”乃生铁铸造,长约一米,一头又细又尖跟钢针相仿。另一头头顶呈铁钉形状。拿在手里沉甸甸,非常好玩……
煤球都算是升级后的新一代产品了,广泛使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几乎家家少不了。我记得几乎每家窗户下边都会码放一堆煤球,这成了标配。
煤球炉开始很简单,除了砖砌,和铁制的一般款式外,越往后发明的款式就越多了,特别是增设了专门排烟管道的那种,冬季来临时候,炉子上必须在装上铁皮卷制的烟筒管儿,做成九十度再伸出窗户外头去!
就是如此仍然避免不了每年冬天,还是会发生有人因煤气中毒的悲剧发生。可以说这种事情频发的程度不亚于夏天的溺水事故。
最后几年煤球炉的形状,花样是多种多样,昂贵的要价都在几百上千块。开始有了带水箱,带小型暖气片,的炉子,还有什么“炮弹火”专门烧炭取暖的神器。
当然煤球炉子三件套得家家必备,什么“火钳子”“火钩子”“火盖子”“铁制簸箕斗”等等……
生产煤球的工厂那时候很火,小小的林县城里外及周边大大小小云集了200来家的煤球厂。
最近的就是老瓦窑街上的大众煤球厂,还有小西环也有一家,反正是犄角旮旯的地方就像后来的废品收购站一样,煤球厂几乎无处不在。
在此之前,每家每户自己“做”煤球是惯例。就是常说的“打煤球”,估计现如今的零零后,甚至九零后见都没见过吧!
打煤球首先必须要有一件专用的设备,“煤球机”都是自家用铁管焊制的,两根细铁管焊接成丁字架形状,竖着的细铁管最下端按照煤球形状再焊接一个模具性质的玩意儿,就是中间都是实心铁钉,上段是蜂窝铁片,充填满煤泥后,一压就会“拉出来”一个湿湿的煤球儿,唯一不同就是不冒热气儿……
我很喜欢煤球机,也喜欢打煤球,感觉非常有趣儿。通常就是买来上千斤的煤之后,在四处搜罗来一堆“煤土”就是黄土。现在住市内,找点土还真非易事。
打煤球一般得几个人才能快点完成,有一年我叫来了最好的两个同学,中午母亲下厨烙的油饼款待。煤球就打在自己门前,即北关街路边的人行道上,结果当晚下了场雪覆盖住了,过往行人看不见踩毁了大半……这是一九九五年的事情了。
打制好后的煤球,还得经过晾晒,中间还得经过几次翻身,转身等等,完全晒干后方能使用,非常费时费力。
2000年后,从事卖煤球的应运而生。多为外地人,开着三轮车,更早些就是拉着一个架子车,车上一两千斤的货物,艰难地四处叫卖,非常辛苦。这里边大多数还都是两口子,一起拼搏,尽管夫妻两个卸煤球时抹的黑鼻子黑眼儿的,一块煤球也就挣几分钱,但是很满足,夫妻俩也很恩爱相互体贴。
夫唱妇随不见得非得富贵荣华。粗茶淡饭,荆钗布裙也一样幸福长久……
煤球现在想想的确也很落后,首先不卫生,而且会生出许多煤渣!倒煤渣是一年四季的首要任务。
除此外燃点火力不够,别说大火爆炒,就是一家四五口的饭菜都难以依靠一块煤支撑。中间必须再加一块,又一时火苗子上不来,就得全家等着,小孩子经常饿得嗷嗷叫,那也不行。
记得我老娘就会经常眼见火焰不济时,在加点小细柴火,或者玉米棒子的芯儿。所以锅底和四周都是烟熏过的痕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夹煤球器应运而生。就是人工制作的铁丝箍,另一边是十字交叉的铁柄把,套上煤球一夹,就会变成两半。
煤球机,和煤球夹,我都还保留着舍不得扔,要作为历史和民俗产物收藏起来……
社会发展的脚步现在要比大多数人的思想进步,幅度还要快还有大。随着国家大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的覆盖,天然气入户已经在林州普及,而且快有十年之久了吧。
煤球也从此没落,逐渐被淘汰,随着前年整治冬季雾霾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散煤治理工作最后彻底取缔了煤球这一历史产物。包括煤球炉子收缴在内。冬季施行了集中供暖的办法。
又是一个冬季来临了,现在无比怀念有火炉子的岁月,无论烧水还是烤红薯都是极好的!真可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午马未羊 河南林州人,爱好文学,有多篇文章刊发《芝兰园》。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