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笔墨形式与造境

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相比花鸟画与书法,山水画是八大山人最晚涉足的,因此,其山水画的章法、笔法和墨法都明显地受到花鸟画和书法的影响。正是花鸟画与书法的积年修养,让八大山人的山水画的风格、意绪、境界、品格自当为后世敬仰,极具史学与艺术学的研究价值。

1、笔墨与造型:笔简而形具

八大山人一生沉浸在笔墨境界之中,绘画作品很少着色。他的理性表现在笔墨和构图的处理上,二者都很讲究“理”的阐发。八大的山水画虽然造型奇特,大门始终未脱离江西地形、地貌所具备的基本形象。在把心象从具体物象中抽象出来的过程中,他极有分寸感,不仅能致广大,而且能尽精微。他从不信笔涂抹,越到晚年,越是以精妙之笔塑造独特的形象。

八大山人在其《山水鱼鸟册·之八》中的一首诗里谈到了用笔精妙的洞察:“使剑一以术,铸刀若为笔。钝若楚汉水,广汉淬火烈。何当杂涪川,元公乃刀划,故此八升益。昔者阮神解,暗解荀济北。雅乐既以当,推之气与力。元公本无力,铜铁断空廓。”饶宗颐和王万宇先生都岑对这首题跋作过详细的分析、饶先生说:“书画之道,犹如铸刀。”八大山人以浦沅铸刀和阮咸辨律的高度要求自己,晚年的他使用中锋,用笔愈发简练,但简练不是单调,笔画的长短、欹正、穿插各不相同,如其绘画用笔一样丰富精炼。正如吴昌硕所说:“八大山人笔力千钧”、“比如金刚杵”以及“高古超逸、无益笔,无剩笔。”

概而言之,八大山人的笔墨特点及成就,可用“损”、“和”、“洇”、“拙”四个字来概括。具体如下:

第一,“损”。景物和物象少,而笔数极简。“空白”极多,某些地方一笔不着仅盖方印也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而物象的造型用笔确是“损之又损”、寥寥可数。用笔虽少,却厚实、盈满、得趣。

第二,“和”。一是指八大山人的精神气质,另一是指书法与绘画的融合。书画结合,一笔兼用,越到晚年,笔法越含蓄圆润。

第三,“洇”。明中期用的“生纸”极易走墨,难以控制。八大山人充分利用了生纸的特性,通过对笔中含水量的控制以及其“无双的腕力”,使笔墨出现更丰富的变化。用水洇表现“含苞欲放点”,更为形象地表现树干、树叶的稚嫩枯老,表达了他“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感情。

第四,“拙”。八大山人常常将矾头画成圆的,远处的石坡下也无任何支撑,出其不意地斜在那里。造型的“奇”与“意”、“趣”紧密相联,笔简意繁,“大巧若拙”,却又不熟矫揉造作,刻意为之。

以上四点,既是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笔墨特点,也是他绘画艺术的特点,而这时他发展中国水墨写意画的非凡成就之所在。

2、章法:知雄守雌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的虚拟性与平面性表现的最为充分而自觉。其笔墨浓淡上并不因为远近透视之变化而变化,或者不论远近用笔之浓淡均相似,或者反而近淡而远浓,或者近、远浓而中景反而淡,以此来混淆视觉直观的空间感。这正是八大山人在山水画章法布局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正如八大山人自题山水册中所说:“春山无近远,远意一为林。未少云飞处,何来人世心。”八大山人正是以此来寄托自己悠然闲远之思。他或者让两厢虚而中间实,一座山峰一块巨石突兀而上;或者从左,从右,山体从一边生去;或者一左一右,相互穿插,相续相接,直上画面顶部,打破隔断式空间习惯;或者取两厢实而中间空,上下实而中间虚的奇特构图。

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画面设计性极强,每幅画的经营布阵都看似不经意而处处经意之极,所谓'下手时,他人寻起止不可得’。但不论八大山人是刻意还是无意识地选择以形写心中山水——“心”者,指的都是经过文化熏陶或甚至是囿于传统的心。“意境空阔,意味无穷”,他的山水画在大处纵横排奡,大开大合;小处欲扬先抑,含而不露,张弛起伏,适可而止。古往今来,于《老子》书“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之渗透,无过于八大山人者。知此二者,则“黄金分割”“三角形”“不齐之齐”“齐之不齐”种种高论均可避舍。知阳而守阴,知刚而守柔,一切处于蓄势待发之状态,而此种状态则为八大山人感悟所致,不用刻意为之。也许,最迷人处正是八大山人画面中那似乎宛在浑然天地、辽阔宇宙之中的空白。

3、心象:因心造境

“心象”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目标,也是中国文艺理论中最大的一个审美概念。它是一种发自心灵、来自魂魄的艺术关照,是审美主体心胸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移情与神思。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美学意味,正在与他能笔以达意,器以显道,形以传神。从他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予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神韵气质,他强调艺术的取舍与夸张。“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似奇反正,似奇反真。

八大山人晚年之作愈趋宁静,更贴近宇宙本体,略无间隔,创造无我,无时空的独特心象,将自然万象提升为一种色相皆空的晶莹世界,“山色依然世外尘”,达到无念,无相,无住的禅境,从悲怆郁结中解脱,象征心灵与自然的契合一体。

八大山人是明清之际中国画坛上“坐标式”的人物,他的超世绝俗,自然尚真处处显示了其本性中的洒脱和旷达的名士风采。他透过山水画作品彰显出其情感的纯洁、人格的高尚与思想的深刻,这使得他成为“人品”决定“画品”的经典案例。八大山人的作品是精神的象征性、艺术的表现性和造型的抽象性的“多位一体”的综合体,从这个层面讲,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无疑具有当代性价值。

—END—
梦绾美术史

这里是林夕学姐的艺术考研殿堂,独家分享若干美术史的干货资料、备考心得、血泪经验、艺术资讯等精华笔记,希望我们可以一起为艺术而战,我在这里等你哦!
8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这里是你的艺术百宝箱

一个与你一起奋斗努力的考研小伙伴

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日子里

学姐与你一起努力

星光不负赶路人,你终成硕

(0)

相关推荐

  • 八大山人绘画的“廉”与“空”

    黄思阳/文 摘 要:八大山人(朱耷)是清初"四大画僧"之一,其画风因简练雄奇,笔势阔大痛快,意趣空灵冷傲,稚拙清新而在中国绘画风格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构图.用笔.用墨.用色四个方面 ...

  • 赵望云山水画水墨语言上的贡献

    中国哲学讲究"人与天齐".这里面有两重意思.一重意思是,人应该同环境相和谐,努力同生存的环境保持天然节拍的一致:另重意思是,人应该同自己的天性保持本真的一致.这种要求,也就成了中国 ...

  • 这才是八大山人书画的最高境界,单一个“留白”技巧,从未被超越

    [摘要]:八大山人的书画线条变化不多,画面极简,构图大胆奇崛,意境深邃,这与他高超的"留白"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八大山人的传世作品,试分析他书画中的"留白"用笔是 ...

  • 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笔墨形式与造境

    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相比花鸟画与书法,山水画是八大山人最晚涉足的,因此,其山水画的章法.笔法和墨法都明显地受到花鸟画和书法的影响.正是花鸟画与书 ...

  • 山水画写生太多影响造境?

    中国山水画自20世纪初引进西画写实主义理念和技法以后,就分化作我称之为"写生"与"写心"的两大画派. 前者以西画写生作为基础训练与收集创作素材的决定性技术手段, ...

  • 周闻文人山水画艺术品鉴

    2021-06-10 08:56·艺境 周闻,1950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务委员.绘画系主任兼国画教研室 ...

  • 清雅诗意——赵忠山水画艺术品鉴

    赵忠,字月松,号醉墨山人.1945年出生,宁夏贺兰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夏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宁夏大地山水画研究院院长,原宁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作品先后入选文化 ...

  • 醉墨江南——张华录山水画艺术品鉴

    张华录,1950年出生,号西溪闲人.就读于中国美院,师承潘韵.孔仲起.周仑米.严幼俊等名师教授.受黄宾虹大师画理启示,追随清画家石溪笔意,承宋人遗风其画中更添老辣意味,作品擅长勾斫笔法,笔多顿挫,劲健 ...

  • 艺术品鉴|宋元山水画的三种意境

    荆浩 匡庐图 无我之境 北宋初期,画家多学五代荆浩之画风,追求形似,讲究绘画艺术中的气.韵.思.景.笔.墨,这其中尤以关仝.李成.范宽三人的画作为典型.彼时的山水画作讲究用纯粹的客观手法和笔墨形式来勾 ...

  • 艺术品鉴|八大山人花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八大山人(1626-约1705)是清代杰出的花鸟画大师,由于时代特点和身世遭遇,他抱着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倾泄于诗书画之中.因此他的画面中浮现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甚至禽鸟一脚着地,以示 ...

  • 艺术品鉴| 山水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欣赏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为第一大画科,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山水画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