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皆吹尽,明朝遇归人 2024-05-14 22:43:36 阅读第1117天 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轰然倒下。276年的历史,倒下的不仅仅是大明,而是这个国家。————题记当时要饭的朱元璋,恐怕想不到二十年后他会做皇帝吧。明朝,这个在史书上被骂得遍体鳞伤的帝国,留给更多人的,也许只有无尽忧伤。纵观各朝开国,明朝得位最正。没有欺负孤儿寡母,靠着一刀一枪,从异族的手中夺回了这汉人江山。可惜,可叹……<一>极品皇帝随处有关于隋朝亦或明朝的历史,应该是被抹黑得最为严重。隋炀帝杨广,基本在历史书上就是一个只会吃喝玩乐,动不动砍人的昏君。可曾想,这位天子的丰功伟业乎?明朝皇帝也是悲催,悲催的不是他们的为人,而是明朝之后就是异族当政。史书上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明朝皇帝皆奇葩。没错,就是奇葩。有在皇宫开超市,玩cosplay的;有娶了比自己大十几岁奶妈,还宠幸依旧的;有不爱皇位爱艺术的木匠;也有动不动封自己为大将军出征的胡闹皇帝……可是,留下的这般印象这么深,一方面是春秋笔法的锋利;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记恶不记善。那些皇帝做过什么好事,不一定想知道;可是有什么八卦,却是很兴奋。明朝的皇帝有个性吗?相当有个性。可是看看明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再往前的朝代去翻,会发现,明朝的皇帝奇葩勉强算,至少暴君还是没有。汉唐擅长出昏君,也容易出中兴之主;南北朝时期有几位暴君,是极有特色,可惜知者不多。大清的康乾盛世,我们回首去看,总是感觉被历史扇了耳光。一个《尼布楚条约》,把所有的面子都栽进去了。十数万大军,和千余蛮夷骑兵的躲猫猫之旅,硬是被形容为“扬我国威”,也是极为讽刺。 1840年到1911年的中华大地,让人怀疑数千年的风水是否真的出问题了。被那些看不起的蛮夷用坚船利炮轰破的国门,就再难关上。当然,极少有人从这条破门出去看看外面风景,而是选择用白纸糊上,继续过着“天朝大国”的安逸生活。那三大条约,外加几十条没那么出名的小条约,把这块神州大地数千年的元气基本上葬送殆尽。近500年前,尚有一个声音告知宇内: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条明朝祖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明朝帝王。终明16位帝王,再艰辛之时,未有和亲,未有丧权辱国之条约,未有皇帝迁都之行! 纵使帝王被俘,也未投降,立新帝而抗外虏;纵使兵临城下,帝王仍领臣工守城,事不可为,自缢煤山:勿伤我百姓一人!大明出了很多奇葩皇帝,确实是极度的不合格。按照某些“历史家”的说法,大清虽然签订诸多丧权辱国条约,但是未出现过一任昏君。好有道理的言论!无论如何,明朝逝去的皇帝,也是遵循着祖训,保留着那汉人王朝的底线。待见到明太祖时,虽然没有当好皇帝,但是无愧朱家子孙,无愧天下贵胄之后。也许是这片国土得来太容易吧,后来者难以珍惜。清朝代明的过程,可以说是极为轻松。除了把屠刀指向手无寸铁的百姓,最大的挑战也不过是拿着简陋兵器的流寇。待到某天签署合约,只要还能留有一块地方,继续当着皇帝,便是极好。明朝祖训被吐槽最多就是不懂变通。很显然,大清帝王最善于变通。一番眼花缭乱的变化,这个王朝已是支离破碎。<二>爱恨交织的制度和思想明朝皇帝确实有胡闹的资本。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也不升迁大臣,但是明朝照样运转,哪怕碰到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建国初期建立的内阁制,甩开西方国家三百多条街。虽然有着制度的差异,但是确实相较前面朝代的运行机制先进许多。尽管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分权和制约。对于武将的制约,是为了避免给给皇权带来威胁,这种设想本没有错。也许,未能看到的就是前宋文人集团的强大力量,会比武将的刀剑更为恐怖。客观而言,武将这个集体较为特殊。任何时期,能够握住刀剑的人终究是最有话语权。这道理不是毛爷爷才明白,千年前的帝王也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 其实真正的武将叛乱带来的给国家最大影响,就是唐朝中期的节度使设置。这类由制度造成的误差是可以调整,但是也让宋、明的君王深以为戒。自从语言、文字出现之后,我就说过,文字的杀伤力是比刀剑更为恐怖的。握有军权固然可喜,但是制约的条件太多,就军饷一项,就可以拿捏死死的。文人集团的放纵,没错,就是放纵。偏文轻武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稍微抑制武将,而是文官集团直接可以跳到皇帝脖子上耀武扬威。宋、明的那些读书人就已经证明了这点。文官也许由于“弱小”,更容易抱团。人啊,一旦抱团,产生的动静就会明显不同。等到帝王发现之后,才发现,文人的尾大不掉,更甚武将。为何帝王还是选择这种操作呢?因为开国之主,定是武将出身。他很明白自己怎么夺天下,更怕别人这么夺天下。于是,武将就悲剧了。看看我朝真正掌兵权之人,就知一二。还有就是对文人的一种“蔑视”。这种蔑视的缘由也很简单,文人再怎么样也难以翻天。很不幸,翻天做不到,但是逐渐将这个国家消耗殆尽却是可以。皇帝躲过了武将的突然爆炸,但是留下的,就是一个逐渐散发毒气的“哑弹”。文官的倾轧,更甚武将举旗叛乱。毕竟一个有形可控,而朝堂之上文人的更是杀人无形。<三>我们怎么看历史黄仁宇先生所著《万历十五年》,被称为是具有“大历史观”。我对这点无法评价太多,但对正文最后一句尚存疑惑: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这句话站在现在的角度去看,是没有错的。如果将我们真正放在那个时间,也许我们发现还有着无限的可能。研究历史,最容易出现思想家和神棍。原因很简单,历史已经发生,并且明知结果。当我们评价一个皇帝或者某位大臣的政策,完全是站在历史的已知者去看。如果换个位置,也许我们就会发现需要智商充值,而且是冲200送50。 历史有没有对错呢?没有。这句话我也觉得很不负责任。历史为什么没有对错?站在彼时的那个十字路口,所说所为,谁又知后续如何?不看历史,谁又知道小米加步枪干掉了那有着强大支援的国民革命军呢?不看历史,谁又知道胜券在握的李自成居然会兵败一片石?不看历史,谁又知道那个任性皇帝是真的能够上战场杀敌,并且领军取胜?不看历史,谁会知道,多少继承皇位的确实不是太子或者嫡长子呢?……也许,现在我们可以给出各种理由:民心所向,才有党的胜利;不明情报,农民起义的劣根性,导致了它的必然失败;敌人出现过少,换成其他人,也能获胜……这些理由,当提出来粉饰历史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感觉自己像一个站在舞台的小丑。不过想想,为了能够给后世之人留下一点历史的“必然性”,该有的原因还是会有的。社会心理学中有两个词,叫做幸存者偏差和达克效应(认知偏差)。生活也好,人际交往也好,还有工作,这两种偏差就是会把你带偏。看历史,研究历史更是如此。对于历史,我始终心怀敬畏。它造成的最大负能量,要么就是把人为了理由而理由,在自己编织的虚假世界迷失;要么就是把自己幻化为神,去俯视历史。无论哪种,也终究会被时间扫进角落,一切归于平静。<结语>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不知道李世民说这句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者后人去品鉴他的历史又会如何。在我想来,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什么?也许更多是教训吧。我不知道那些历史成功的经验是否能够复制,但是那些坑,那些始终萦绕在无数人物心头的问题……现在,依旧存在,而且一直存在。其次,就是触发思考,对比古今。那些历史长河中的所思所为,带给我的不是即食快餐,而是需要加工的原材料。也许可以干煸。可以蒸煮,也可以红烧,一切都没有定论。不是说给我一把白菜,我就只能清炒,我也可以水煮白菜,也可以做成泡菜经久食用。历史的那些风华,带给我的就是无限思考。不是因为如此,就是只有这般。那些无数岁月留下的斑驳,也许是让我能够做出更不一样的画作。也许更美,也许更是涂鸦一片…… 赞 (0) 相关推荐 明代多产奇葩皇帝,是怎么维持近300年没灭亡? 明代多产奇葩皇帝,是怎么维持近300年没灭亡?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明朝历代皇帝顺序表 为何明朝隆庆皇帝的存在感竟比雍正皇帝低很多? 71 ℃ 学过初中历史的都知道,清朝有"康乾盛世".按某百科的说法,此一百三四十年时间里,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极致的发展,进行 ... 往来皆过客,何曾有归人 念人不及,来世画笔,几人温柔,看人间,一笔生死,断续往事,写不尽流年,来世花,今生画,锦瑟难,相思苦,无人问,世俗彼岸花,一笔勾销,只是情断今生,来世佛,缘无期,人算生死,断续一梦,何必修缮千门,只是 ... 提示|未来三天,大风劲吹!这份安全提示请收好 据@河北天气消息, 未来三天 全省大风劲吹 局地有沙尘天气, 沿海地区阵风9级! "五一节"期间,天干风大,气温较高,火险等级极高.这份由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河北省气象局联合发布的 ... 实验小学 陈皆一 || 《明朝那些人---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外2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作品选刊 明 朝 那 些 人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实验小学虎山校区 四(5)班 陈皆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 ... 4月你好:愿所向皆美好,所遇皆良人 杨柳依依醉春风,桃花朵朵别样红. 不知不觉,烟花三月悄然落幕,芳菲四月款款而至. 褪去了早春的温柔,暮春时分春意更浓. 樱花似雪杏花俏,海棠娉婷枝头笑,四月的人间美得如诗如画. 让我们温柔地告别3月, ... 墨竹翁 || 往来皆过客,何处有归人 壹▼冬饮 闲坐寒山里,台前酒一壶. 红梅烧冻雪,落木盼春途. 贰▼悟 起灭皆因果,悲欢乃俗尘. 往来皆过客,何处有归人? 叁▼无题 晨光几缕染烟鬟,寒雾层层绕蜀山. 萧木落花伤岁腊,归南游子盼西还. ... “往来皆过客,何曾有归人” 文/唯晨 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慢慢明白,有些事注定无法左右,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必挽留. 做人要懂得随缘,该放手时就放手,若今生无缘,付出再多也会被无情辜负. 李白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 惊蛰—眼中皆风景,所遇皆温情 愿此生与你温柔终老,白云不羡仙乡 随着节气走,寻着春意行,又是一年惊蛰时. 惊蛰是传统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意为春雷惊醒,唤醒万物,大地重现生机.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新 ... [文心夜话] 红尘皆过客,何曾有归人 2017-05-20 甜蜜 红尘皆过客,何曾有归人 作者│寒雪 朗诵│如玉 红尘皆过客,何曾有归人00:0012:22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的展开. 1. 我想写下 ... 刘伯温预言明朝“遇顺则止”,200多年后精准应验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明朝第一谋臣刘伯温向来以精通兵法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占察谶纬而著称.民间素有"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说法,人们常拿刘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