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 | 脑的静脉回流

脑的静脉回流

1

大脑深静脉的回流

  • A.丘脑和基底节上面观,显示了由前脑深部区域进入后静脉窦的静脉回流。

  • B去除脑干后的大脑下面观。前脑和中脑静脉血流汇入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然后汇入直窦。

2

大脑深静脉的回流及其与脑室的关系

  • 中枢神经系统的室管膜下区将静脉血或向上引流入上矢状窦,或向下流入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而二者均汇入直窦。这一区域的静脉的阻塞会导致回流受阻和灌注不足,引发相应引流区域周围脑组织的缺血。

    临床意义

  • 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引发一系列继发病变,特别是在邻近静脉窦、中耳或相邻面部区域。非感染性静脉血栓可能是由包括脱水、癌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其他高黏滞综合征、炎症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其症状因为感染发生的位置以及基本病理传播的过程而有所不同,包括头痛、恶心和呕吐、虚弱和感觉缺失,有时还会伴发失语症和昏迷。

3

脑干和小脑的静脉回流

  • 脑干和小脑的静脉回流在解剖学层面上呈现多样化。颅后窝的静脉可回流来自小脑和脑干的血液。上部的静脉回流小脑上方和脑干上部的血液,向后流入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和直窦,或向外侧流入横窦和岩上窦。前部的静脉或岩部静脉将脑干前部、小脑半球的上、下表面及第四脑室外侧区的静脉血回流至岩上窦。后部的静脉或幕静脉则将小脑蚓下部和上、下小脑半球中间部的血液回流至横窦或直窦。

    临床意义

  • 窦的交汇发生在颅后窝和枕叶的交汇处。上矢状窦内的血液汇入窦汇,最终流入颈内静脉。静脉窦血栓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上矢状窦。上矢状窦血栓在上矢状窦的后部形成时,常会导致头痛、颅内压升高和由此引发的视盘水肿(24小时之后),并经常伴有意识减退和昏迷。

4

脊髓的静脉回流

  • 脊髓的内、外静脉丛沿整个脊柱的长轴延伸,围绕椎骨形成广泛吻合的静脉环。来自脊髓、 椎骨和韧带的血液流入这些静脉丛。胸腔内压和脑脊液的压力变化可以通过静脉丛传递,从而影响静脉血容量。这些静脉丛最终会通过椎间静脉引流入椎静脉、肋间后静脉、腰静脉及骶外侧静脉。

    临床意义

  • 椎静脉丛与硬膜外脂肪一同存在于环绕脊髓的硬膜外间隙中。硬膜外隙的宽度足以允许导管的插入,故可进行局部麻醉。在局部麻醉剂时,麻醉剂被静脉丛吸收,扩散到相邻的脊髓中, 达到或略低于静脉麻醉水平的麻醉效果。这种硬膜外麻醉技术通常被用在分娩时。对于其他各类外科手术而言,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也通常优于一般麻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