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让80、90后痴狂的四驱车现在还有人玩吗?

最近我刷到一条抖音,讲的是迷你四驱车的发展史以及各类底盘的介绍,可能很多人都刷到了。
于是我就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小时候的四驱车现在还有人玩吗?
《四驱小子》
《四驱兄弟》
《四驱小子》里的天皇巨星,《四驱兄弟》里的旋风冲锋、飓风音速、巨无霸、蜘蛛王、魔鬼司令……让一代人记住直到现在。
小学的时候,我改装过一台魔鬼司令,就是《四驱兄弟》里土方令的车,我到今天都不知道ta是男是女。用攒下的零花钱换上了轴承导轮、玻璃钢护架、超窄幅铝合金车轮……当年妥妥的顶级配置。一套下来车身太重,于是找了隔壁初中初二的一个小孩,花了50块让他帮我把车壳全部挖空,用剪刀捣鼓了一个下午。最重要的马达自己实在不会手绕,只好偷拿了家里的100块,买了当时奥迪顶级的风暴成品马达,还剩下几块钱买了瓶可乐。

轴承导轮

超窄幅铝合金车轮
于是我成为了全校最快的仔,整天提着个小工具箱在学校里晃悠,和初中的孩子打成一片。那时我带着它去参加商场里的比赛,以第二名的成绩晋级市里的大赛。可是在大赛时我的车突然坏了,只能弃权,这是我童年最大的遗憾之一。
超窄幅铝合金车轮
奥迪成品马达三巨头
这件事让我又装了一台备用车,结果偷钱的事东窗事发,被我爸用雨伞狠狠打了一顿。为了隐藏证据,我以十几块的价格把车卖了,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在我印象里,四驱车最火的时候是在90年代末至2000年初,当时小到学校边的小卖部,大到市中心的商场,都有自己的跑道,从区到市,再到全国的比赛层出不穷。但是再往后,四驱车就像一夜消失了一样,我周围的人突然就不玩了,跑道也被撤下了,比赛也就没了。
1988 J-CUP
很多人都以为创造四驱车的是奥迪,不是BBA的奥迪,是“奥迪双钻,我的伙伴”的奥迪。但其实真正创造四驱车的是日本的田宫,在80年代,田宫将遥控车简化创造出第一款四驱车,并于1988年举办了第一届“J-CUP日本杯”大赛。
1996奥迪杯
再到90年代,奥迪将四驱车带入了国内并大加推广,加上当时有国家体育总局支持,以及《四驱小子》和《四驱兄弟》的推波助澜,四驱车一下爆红,上升到体育运动层面。96年的首届“奥迪杯全国少年四驱车冠军赛”全国有80万学生参赛,现在有谁可以做到?
奥迪
田宫
但奥迪和田宫的关系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有人说是奥迪和田宫有合作关系,但98年关系破裂,也有人说奥迪从一开始就是模仿田宫的,在当时众多模仿者中奥迪的名气也是最大的。
图片来自“航仔模型玩具”
不可否认的是,奥迪对国内四驱车的推动是极其巨大的,因为不仅花了大力气推广,而且卖的东西也便宜。暂且不论马达和改装件什么的,一盒奥迪四驱车只要20块,满大街都是,一盒田宫四驱车要80块,在没有网购的年代想买也买不到,虽然20年过去了还是80块。
但成也奥迪败也奥迪,为了追求发展,注定不可能吊死在一棵树上。2004年以后奥迪开始通过产品+动画的模式推广其他产品,比如后来有点尬的《火力少年王》就是普及悠悠球而出的。于是四驱车逐渐丢失了奥迪拳头产品的地位,在国内的发展也就这么到头了。
同时在日本,J-CUP自99年起就进入了长时间的停办期,在国内,国家对四驱车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减弱。更重要的是网游的兴起,让当时的学生群体放下了四驱车,转而溜去黑网吧打游戏,于是大约在10年前,奥迪在花里胡哨的“战龙四驱”系列失败后也放弃了四驱车,不过那时奥迪已经变成奥飞了,转型做动漫去了。现在的奥飞旗下著名IP不要太多,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十万个冷笑话》等等。
2012 J-CUP
后爸奥迪放弃了四驱车,但亲爸田宫在J-CUP停办期间依然坚持新产品的研发和小规模比赛的筹办。在2012年,J-CUP时隔13年卷土重来,一下让四驱车在日本东山再起,之后的每一年也是如期举办,此外还有亚洲杯和世界赛。所以在海外,四驱车多少有些重回巅峰的势头。
而在国内,四驱车好像并没有随着J-CUP的回归大火一把,毕竟现在小孩的娱乐方式太多了。如果我现在还小,宁愿趁着爸妈上班在家偷偷撸啊撸,也不会带着四驱车出门跑个大老远,更何况现在哪还有跑道了?
但玩四驱车依然有自己的圈子,只不过现在这个圈子不再是孩子们的天下,而且变得相当专业……
南京好歹也是个强二线城市,我百度了半天发现了一家正在营业的实体店,其实叫“俱乐部”应该更贴切一点,卖东西的同时还有自己的车队和跑道,那就杀过去。
一进门,满眼都是货架,各种“两个星”的产品,唯独不见童年时的“两个钻”。拉着老板聊了一会才知道,现在玩四驱车的都是按照“田宫例”来的,奥迪一是停产,二是不符合田宫例。
田宫例是什么?这是田宫为四驱车比赛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对车辆、马达、电池、改装件,甚至连尺寸与重量都有限制。也就是说你要么用田宫的零件,要么用同规格的仿件,或是在两者基础上改造的零件。
其中马达必须使用田宫原厂的,且禁止私自拆开改动,因为田宫的马达出厂都在3万转以下,几款接近3万转的在比赛中还不给用。但当年我魔鬼司令上的风暴马达转速接近每分钟7万转,手绕马达甚至可以轻易达到十几万转以上,妥妥的违规。
2018 J-CUP跑道
这么做一是因为田宫比赛的难度很大,以前奥迪比赛的跑道都是“竞速道”,跑道的布置撑死让你转个弯、转个圈,追求速度。而田宫比赛都是“技术道”,跑道从2D变成了3D,马鞍、跳台、好汉坡等设定会让车时不时跳起来,极其考验稳定性,就算是奥迪杯的冠军车来了也必飞出跑道。
无限制轨道车
二是因为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趣味性,老板有句话说得好:“奥迪的比赛就是单纯比马达,你赢了只能代表你的马达比别人好。而田宫的比赛每个人都在用一样的马达,这样才能真正考验你的水平。”当然也有嫌田宫例磨叽的,于是奥迪没落后从四驱车中又分出了“无限制”一派,随后衍生出了更硬核的“无限制轨道车”,这玩意的速度堪比真车,万一飞出来撞人脸上就凉凉。
正好俱乐部正好在比赛,在这里每周都有内部的小比赛,隔段时间会更新一次跑道。我扫了一眼那些人,多数看上去已经人到中年,少数和我一样是90后,有点惊讶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孩子,但更惊讶的还是他们的车,都是些像这样的:
这些都是什么?老板告诉我,随着田宫比赛难度的增大,四驱车也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改装方式。
单纯改个龙头、凤尾已经是过去时了,现在还加入了避震、配重、刹车、“提丁”、“提壳”等等,以及通过CNC计算机数控技术切割底盘和改造零件。
图片来自“随便112345”
最有意思的是避震,2005年推出的MS以及2008年推出的MS-L底盘让避震的改装开始发展起来。经过切割后可在底盘前后加入弹簧,形成“内避震”,就像汽车的扭力梁悬挂一样,当在跑道中跳跃后,可以大幅减少落地后二次跳跃的幅度,增加稳定性。其他底盘也可以改装避震,避震也分内、外避震,只不过MS和MS-L底盘目前是最主流的避震底盘。
除了避震还有提丁提壳,说白了就是将配重和车壳安装在支架上,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底盘上,另一端保持可活动的状态。这样车壳就会随着起跳、落地上下摆动,而车壳上的配重可在落地时产生瞬间下压力,也是一种增加稳定性的方法。
2015世界杯冠军车
所以现在的比赛车会先切割底盘,去掉原厂无用部分的同时尽可能轻量化,装上改造后的龙头、凤尾、导轮等零件,并安装避震、配重和刹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提丁、提壳等改装,最后还有一系列调试,当然远不止于此。一台好的比赛车,就算大范围使用仿件,价格也会轻易上千,如果用的都是田宫零件,那么价格再翻个两三倍吧,关键很多大型比赛规定必须使用田宫零件。
四驱车的火是一个时代造就的,那时候孩子喜欢呆在外面,课余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现在孩子喜欢呆在家里,仅存的一些时间也被繁多的补习班占据。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四驱车是几乎不可能回到当年那种盛况的,因为这个群体已经断代了。现在玩四驱车的,还是之前的那一批人,只不过他们以前还小,现在都已经长大了。听上去很惋惜,但时间是向前走的,一样东西老了,总会有新的东西去替代它,我们永远不会回到过去。说不定几十年后,我还会写一篇文章缅怀一下现在的撸啊撸。
有些人说,童年那些美好的事情,如果等你长大之后再做一遍,可能会发现并没有那么美好,因为东西没变,人的心态却变了。话虽如此,我还是想再次接触一下四驱车,算是圆了我以前的遗憾。于是我挑了一盒限量款巨无霸和十来袋现成的零件,十几年过去了,我的又一台车就这么诞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