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闲话|北京,起风了
今年是来北京的第二年。从15号下午开始,大风呼啸。
11月开始的时候,我想这一个月的时间要干的事情都已经确定下来了,要抓紧时间去完成。却也是在这个月的开始发现精神状态并不是特别好,到14号左右的时候发现那种疲惫感愈加增强。其实在14号之前我发现了这样的状态,便在自我调节,以为是最近太累了需要放松一下,便去看了一场电影,然后从西单大悦城走回学校。尽管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放松方式,但发现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改善。14号的时候,恰好要去见老师,便和老师聊了聊,老师说这是前段时间熬夜造成的,多喝点咖啡,好好休息一周。老师的话就像是寒冷冬天的一杯热饮。
11月到今天就算是过去了一半多了,为了能够在北京生存下来,11月4号接待了一行6人来自广东东莞客人,凌晨接到客人后休息了一个半小时便带着去看了升国旗,从三点四十左右等到六点四十六,结束后送回酒店,自己回到学校再去找老师,找完老师洗了一个澡睡了一个小时又起来带他们去吃饭,完了下午在北大校门和保安交涉多时后进入北大校园参观。这是我来北京后第一次通过等候排队进入看升国旗,其实很多人来北京想做的第一件事都是看升国旗,看故宫。不过于我来讲,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机会看到升国旗的。所以这一年多的时间也便没有想过去排队看升国旗。9月30日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看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升国旗,因为那天没有任何游客。而在前一天晚上9月29日则从下午两点工作到晚上,9月30日凌晨两点多才睡着,四点到达天安门广场进行930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的工作。现在想来,在这些经历当中,无疑也是对身体的一个又一个考验,还好当时都坚持了下来,成为了人生中一段记忆终身的经历。
11月6日晚,和在校培训团干部做了一次座谈会。座谈会以“感党恩”为主题,主题发言结束后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互动发言。对于这次座谈会,是一次对于团干部工作的印证。很多同学都在说想要和团干部交流获得经验,对于我来讲,可能更多的是想看看他们的样子,工作中或者学习上的样子,便能大致明白团干部的工作是怎样的。话语的表达有时候由于时间限制只能点到为止,但留在人身上的沧桑和经历却永远也抹不掉。
最近一段时间,或许是由于上《青年工作》相关课程的原因,很多同学交流的时候反复在提阶层的事情,即如何跨越阶层,如何向有工作经验的人学习经验。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焦虑,就像是北京的风一样,一下子呼啸而来。但等到呼啸过了,这个事情也便就忘了。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去解释的,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要抱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一次次往复的交流中,你会发现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不一样,这是来自于接触的环境差异所造成的。当你听大家做交流的时候,尽管是一些简单的词汇,但却能够反应出很多东西。我想,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有时候并不是能够说用努力学习或者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就能解决的。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出一些改变,提升自己,也是在改变属于自己原本的“阶层”。
11月17日,听了一天的讲座或交流。主要是关于少先队辅导员的国培计划。对于少先队仪式和礼仪听了一些发言,对于如何树立少先队队员的光荣感也听了一些来自各地的少先队辅导员的案例。从中还是会发现地区的差异,对于政策的理解程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解读政策的时候,除了要因地制宜外,还要让真正懂政策,理解政策的同志做好宣讲,对于宣讲的重点要始终保持贴合实际。这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去修正,制度的完善和政策的解读能力,或许是很多工作的下一步重点。
北京,起风了。有的风来的很慢,你看不见,但一旦水面上起了波澜,路边的树叶开始下落逐步变秃,你就知道那个风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如何把那个风化掉,或许只有只有种植更多的“植被”,搞好自己的“生态环境”,才能把这股风抵在外面。
北京,第二年的风就这样来了。一切都会过去的,学会看淡才是大智慧。做人做事,对人对事,学会看淡周遭的一切,要明白生活的最终目的就是内心的愉悦。
图文 / 罗勇
排版 / 小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