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死亡建筑”我们在谈什么——殡葬建筑的空间序列和预置情感
我们毕生都在和不同人“道别”,在某人生命的尽头,“道别”场所成为最后感情释放的终点,敬畏、留恋、不舍、或是对死亡的敬畏和恐惧,给殡葬建筑、殡仪馆、纪念墓园建筑赋予特殊的功能需求和私密情绪处理。于是我们将从空间序列和预置情感两点来谈论“死亡建筑”。
▲Andrea Dragoni + Francesco Pes,意大利古比奥公墓建筑扩建设计
空间序列
空间流线和空间序列是谈论任何建筑不可或缺的,在“死亡建筑”类别上尤为重要,这其实也和预制情感相辅相成,不能完全独立分开谈论。首先空间功能需求使仪式参与者、等候者、遗体以及遗体处理等需要各自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流线,如何安排串起每个空间的流线使各自互不干扰避免交叉,是“死亡建筑”的第一难点。殡仪馆虽然是对外性质的建筑类型,但在使用者心理却定位为私密,甚至有排他性,因此相对独立和围合的组团空间,独立的出入口,等候场所等都让不同的吊唁组团互不干扰。
空间和动线永远是建筑语言的核心点,丧葬建筑的流线更为严谨却也更容易营造情绪。与商业建筑和其他公共建筑类型做对比会发现:商业建筑的动线也就是购买者路线是商业中最具价值的空间流线,核心买卖往往发生在这条流线上;公共建筑却更关注流线是否能使人与环境产生互动,甚至有些建筑结合周围环境条件引导人流在建筑外部流动,目的是与附近环境形成亲密互动。比如挪威奥斯陆歌剧院,由挪威建筑公司Snohetta设计建成。
▲挪威奥斯陆歌剧院,倾斜的底部建筑同时是供人攀爬观景的斜坡,使游客能远眺观海
预置情感
仔细体验其中来吊唁人的情感变化,在每个丧葬组团的独立入口时,通过使用长廊空间屏退其他杂念进入回忆逝者的状态;在等待区给予一同来吊唁的朋友亲人宽慰的空间,关怀情感和共同回忆在这样的空间流动;告别仪式时留给众人对生死的独立思考和对生命的敬畏;以及最后通向墓园静谧的室外空间,通过树丛景观柔和死亡的恐惧,使吊唁人内心平和的离开。
▲阿尔瓦-阿尔托赫尔辛基玛尔摩殡仪馆(Malmi funeral chapel)
▲林中墓园,阿斯普朗德(Gunnar Asplund)和劳伦兹(Sigurd Lewerentz)
▲意大利古比奥公墓建筑扩建设计,通过一些装置消融严肃氛围,化解恐惧感受
当然还有从其他角度考虑“死亡建筑”的设计主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式,比如在人口持续增长,人多地少的大环境下,垂直墓地的设计想法对解放城市土地空间具有突破性(如DEATH&CITY东京垂直墓地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团队);以及对与死者共同记忆的唤起和纪念,由此生成的骨灰盒壁龛设计(如索克里姆神庙维亚尔工作室)。总的来说,空间和情绪是“死亡建筑”难以脱离的设计思路。
▲DEATH&CITY东京垂直墓地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团队
▲索克里姆神庙维亚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