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由贾谊想到了屈原

在聊到贾谊的时候,有朋友说可以顺带聊聊屈原,毕竟这二人有很多相通之处,贾谊也常以屈原自比。那就通过这篇文章,和大家聊一聊屈原。

我们熟知的屈原,是非常脸谱化的。其实要读懂屈原当时的心境,就不得不从当时的国际形势说起。屈原活动的时代,是周王定、周赧王时代。那个时候的天下大势,是绝对的趋于统一。从东周初年一百三十多个诸侯国,到这个时代还剩七个大国,几个小国,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本来中国的战国时代跟日本的战国时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周朝也可能走向幕府时代。但是一百年前的周考王把周朝最后一块土地封了出去,自此周朝彻底失去了神圣。整天借宿的周天子再想当精神领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么谁来取代周朝成为下一段传奇?按我们的印象中战国时代,秦国所向无敌,东方六国绑在一起都不是秦国的对手。其实并不那样,至少在屈原生活的时代,秦国并不是天下第一。当时是秦惠王时代,秦惠王就是芈月的老公。秦惠王的老爸重用商鞅,搞了一次变法。商鞅变法留给秦国的最大遗产就是放弃节操和下限,让秦国因为没底线而所向无敌。秦惠王刚上位,就宰了天怒人怨的商鞅,开始向东方六国展示獠牙。

当时的东方六国的情况是这样,本来最强大的国家是晋国,可惜那时候晋国解体,分成了赵、魏、韩三国。赵国继承了晋国的主体,有点像俄罗斯跟苏联的关系。当时的赵国还没进行胡服骑射改革,韩、魏两国地理位置不好,夹在强国中间积极推进合纵,不希望成为强国宰割的对象。燕国实力弱小,离中原较远,还挨着匈奴,能自保就不错。反倒是齐国实力强劲,和秦国齐名为东西方两大强国。不过这两国在南方的楚国面前,都是稍逊一筹。

楚国的特点是地盘大,论面积是周朝第一大国。这战略纵深和庞大的人口基数,让楚国在不断的蚕食周围小国,实力之强,令天下诸侯不安。虽然楚国的吴起变法没有深入贯彻,但是这位精通儒家、兵家的吴起却为楚国立足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楚国的强大,让中原的韩、魏不安,也让秦国向东发展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楚国国姓为芈姓熊氏,同样出自芈姓的还有屈、景、昭三氏贵族。屈原正是楚国王族屈氏后人,一个天生骄傲的贵族。屈原作为贵族家庭出身的孩子,生而不凡,全家都对他寄予厚望。屈原自幼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长大以后那是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简直就是男神一样的存在。

楚怀王非常的信任屈原,让屈原担任左徒,主要职务是就是总理兼外交部长。这一方面是因为屈原是王族,另一方面是因为屈原的能力实在太强,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屈原看问题透彻,办事靠谱。屈原的理想是贯彻吴起变法,用儒家思想治理楚国,逐步的一统天下。

当时由于韩、魏两国危机意识很强,于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纵横家们大放异彩。纵横家们忽悠的各国君主晕头转向,在合纵和连横之间摇摆不定。在东方六国眼中,秦国是虎狼之国,没节操、没文化,跟胡人没有区别。在秦国的照耀下,本来被中原各国排挤的所谓蛮夷楚国,反倒显得形象搞大了很多。在屈原看来,值得拉拢的,唯有实力强大的齐国。韩、魏天生命苦,就那地理位置,秦、楚、齐、赵无论谁强大,都得拿他俩开刀。所以只要齐、楚联盟,赵、魏、韩、燕都得乖乖臣服。当时齐国的齐威王、田忌、孙膑这黄金一代不在,齐宣王更重视文教,所以在国际军事同盟中,楚怀王当选为霸主,在屈原的辅佐下,楚国进入了巅峰时代。

看上去屈原顺风顺水,但是屈原作为一个政治家,被高尚的人格所拖累。政治家是不能爱惜羽毛的,要办大事,就不能太有原则。比如说清末两大名臣李鸿章、左宗棠,论本事,那是左宗棠大。但是论办事,李鸿章成绩最好。这里边的区别并不是左、李二人能力的差距,而是左、李二人跟李莲英关系好坏的差距。独裁政体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屈原人格高贵,虽然掌管着朝里朝外的所有大事,但是屈原就差那一步,并没正式当上上柱国(即楚国丞相)。但是在这个时候,屈原就开始大刀阔斧沿着吴起的道路进行改革,跟全朝的小人为敌。楚国相位空悬,左徒屈原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上官大夫。屈原忙着办事,而上官只能忙着进谗言。当时屈原奉楚怀王之命制定法律。上官一看,就跟屈原聊聊,原原啊,法令写完了吗?拿过来哥看看。

屈原又不是傻子,知道这孙子拿走就会改署名,所以就说还没写完,不给丫看。上官大怒,跑到楚怀王那里就开始胡咧咧,说屈原自负的很,号称世界上只有他能制定出这么好的法令。地球人都知道大王您才是伟大光荣正确,他凭什么这么夸口?我都看不下去了。

楚怀王一听对啊,寡人最牛逼啊,屈原凭什么这么自负?可恶。自此楚怀王对屈原态度大转变,屈原一看坏菜了,准是姓上官那孙子进谗言了。这倒不奇怪,关键是楚怀王是不是缺心眼?上官说啥就信啥?这种情况要是换成明朝张居正,谁敢搞他,他就搞死谁,要不怎么办大事?

然而屈原不是张居正,不屑跟上官这样的小人争宠。那你倒是跟楚怀王解释解释啊,就不,不解释才是态度。但是这口气憋得难受,此情此景,屈原只好赋诗一首,这就是那篇旷世佳作《离骚》。

屈原在朝中仅仅有一个上官大夫做敌人也就罢了,毕竟屈原是王族。但是屈原在整个朝廷一个盟友都没有,只要节操上有亏,屈原就与人为敌。在朝中有三个有权势的人跟屈原过不去,除了上官大夫,还有靳尚、熊子兰。尤其是熊子兰,那是楚怀王的小儿子。那屈原还怎么在朝廷立足?终于,楚怀王让屈原挪窝,罢了他左徒之职,改封三闾大夫。三闾大夫主要管理屈、景、昭三氏祭祀等宗族事务,相当于宗人府。这就意味着,屈原没资格在朝堂上参与政事了。自此,屈原被贬到汉北地区(今河南南部),淡出朝廷。

屈原远离朝堂,等于楚国这个强壮的巨人失去了大脑。当时的三大强国的国君里边,秦惠王属于不害人就算对社会做贡献的类型,在各国国君中,最像个大王。齐宣王虽不及齐威王霸气,但是齐宣王也是齐国的著名君主,此人有学问有知识,坑他可不容易。齐宣王无意制霸天下,把精力全放在了国内。那就只剩下雄心万丈的秦惠王和楚怀王,秦惠王要想实现秦国的霸业,就得向楚怀王下手。

打是下策,谁吃饱了撑的敢单挑楚国啊,更何况楚怀王跟齐宣王是盟友,秦惠王也不敢动手,打输了就完蛋,答应了自己也得残废。如何一统天下,秦国上下有政策、有计划,可以按步骤实施。楚国自从没了屈原,脑袋就空了。秦惠王决定,制霸天下,先从破坏齐楚联盟开始,正好符合秦国一贯的远交近攻政策。

秦国当时有个一肚子坏水的纵横家张仪,受命前往楚国连横。

其实这时候楚国还有一个纵横家叫陈轸,这哥们来楚国的目的是合纵。张仪来到楚国,更好跟陈轸的计划相反。张仪以自由人的身份来到楚国,受到了楚怀王的热情招待。张仪那是名声在外,谁都知道这是个人才,鬼谷子的高足。张仪到了楚国,重金贿赂了上官大夫、熊子兰、靳尚等高官,然后在楚怀王的朝堂上开始胡诌。他说秦国最恨齐国,早就想办了齐国。但是因为有楚国给齐国撑腰,所以秦国不敢动手。秦国希望能和楚国结盟,只要楚国跟齐国断交,秦国愿意割给楚国六百里地。而且秦国还想跟楚国和亲,愿意把闺女嫁给楚王。

楚怀王一听这不天上掉馅饼么,顶啊。底下最有权势的熊子兰、上官大夫、靳尚这三位收张仪的钱了,那当然帮着张仪说话。楚国上下一心,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别忘了,朝上还一位陈轸呢。老陈私下去找楚怀王,说秦国最怕齐、楚联盟,一旦楚国跟齐国绝交,秦国一定会翻脸。到时候楚国将面对秦、齐两个强大的对手,而楚国地理位置又在秦、齐中间,会死呀。不如假装和齐国绝交,派将军带兵跟张仪一起去秦国,先让秦国割地再说。

楚怀王思索一下,得出了重要结论,同行是冤家。老陈,你就是嫉妒张仪,等着看寡人是如何不费一兵一卒得到六百里地吧。楚怀王任命张仪为楚国丞相,全权负责跟秦国谈判问题。张仪以楚相的身份组织外交团队去秦国谈判,而此时的三闾大夫屈原惊呆了,那张仪是什么人?当过魏国丞相吧,但是他任魏相期间可是往死里坑魏国。蜀国跟巴国打架,张仪去劝架,结果劝着劝着,就配合秦将司马错灭了巴、蜀。就这节操,楚怀王居然信他。

果然,张仪刚到秦国就导演了一场车祸,然后消失了。楚国使者们丢了自己的丞相,赶紧往楚国报告。楚怀王多聪明,一眼就看出来了屈原不如上官大夫忠心,一眼就看出来了陈轸嫉妒张仪,这回也一眼看出了张仪消失并不是因为车祸,很明显是故意的。那张仪为什么故意消失?楚怀王十分自信的判断,这是因为张仪担心楚国并不是真的跟齐国断交了。当时楚国封锁了齐、楚两国所有的关隘和道路,口头宣布和齐国解盟。楚怀王为了让张仪和秦国放心,派出使者绕道宋国,然后再从宋国到齐国去骂齐宣王。这一骂两国就不仅仅是断交了,而且是反目成仇。

这时候秦惠王就派人去勾搭齐宣王,说楚怀王不地道,秦、齐揍他一顿想必是极好的。齐宣王马上同意和秦国结盟,想要教育一下楚怀王,告诉他什么是社会。

齐、楚联盟压制秦国的时代结束,齐、秦结盟夹击楚国的时代来临。秦国处理好一切以后,消失了三个月的张仪从天而降,找到了楚国使团。张仪对自己的队伍说,他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终于说服秦国割地了。你们看,这是地图,秦国足足割给咱们六里地啊。

楚国的使者惊呆了,丞相,不是说好六百里吗?怎么成六里地了?张仪一脸的蒙圈,怎么会?说好的六里地,没听说过还有六百里这回事啊。楚国使者一看张丞相不靠谱,赶紧回楚国报告。那头楚怀王还让陈轸等着看自己如何得到秦国的六百里地,现在成了六里地,在没人提点楚怀王的情况下,楚怀王恼羞成怒,悍然出兵攻打秦国。陈轸建议楚怀王吃了这个哑巴亏,索性一条道走到黑,跟秦国搞好关系,把在秦国失去的,从齐国身上拿回来。楚怀王不在乎利益,在乎的是面子,所以必须攻打秦国。于是,楚国贵族屈匄(音盖)挂帅出征。

人家秦国可不背这个锅,张仪是楚国丞相,又不是秦国丞相,他怎么答应楚国的,跟我们啥关系?有人管没人管?楚国仗势欺人来了。楚国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脑子一热攻打秦国。而秦国早就料到了这天,所以准备的十分充分,以逸待劳迎接楚军。同时,秦国通过外交斡旋,取得了国际上的普遍支持。战端一开,楚军恃勇而来,在客场作战十分的被动。与此同时,齐国开始攻打楚国,韩、魏也在楚国边境陈兵,伺机而动。战争结果可想而知,楚国在齐、秦的打击下战败,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无奈。韩、魏趁火打劫,把楚国先辈好不容易拓展到河南的疆域给占领。屈匄被斩,楚军八万精锐尽失。

楚怀王不认这个栽,凭借血气之勇,仗着祖宗留下的底子厚,马上又组织军队再打秦国,还是没有任何准备,还是仓促出战,结果还是战败。然而楚怀王依然不认栽,经过简单的恢复,第二年楚国再度出兵秦国。秦国一看楚国简直是疯了,这么打下去楚国一定会玩完,但是秦国如果消耗过大,那就是费半天劲便宜了齐国。所以,秦国不打了,给楚国认个错,想要割汉中求和。汉中去年还是楚国的,因屈匄战败而成了秦国的战利品。秦国这次用楚国的汉中求和,不算赔本。楚国都消耗成那样了,也不具备武力夺取汉中的条件。关于秦国的这个条件,没理由不答应。

但是,楚怀王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主。他就不要汉中,他要张仪。等于楚怀王发动那么大规模的战争,就是为了找张仪个人报仇。秦国内部经过简单的商议,派张仪来到楚国,然后张仪被捕。

不过张仪一点都不担心。楚国高官哪个舍得杀他?都得过他的好处。大臣靳尚走夫人路线,让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劝楚怀王,说各为其主,放了张仪吧。而楚怀王,居然真的放了张仪。张仪趁机忽悠楚怀王跟秦国结盟,然后北上韩国,劝韩国跟秦国结盟与楚国为敌。

屈原赶紧上书楚怀王,不能留着张仪,必须杀掉。但是楚怀王接到信的时候已经放了张仪,于是此事作罢,不了了之。

屈原痛心疾首,明明白白的一个强大的楚国,被楚怀王玩的成了个弱国,满朝文武要么没看出来张仪的阴谋,要么看出来也不敢说,要么说了楚怀王也不听。屈原无可奈何,眼睁睁看着被东方各国仰视的楚国成为了破鼓众人捶。

后来秦国的王位传到了秦昭王手里,而齐国也变成了齐湣王。秦、齐、韩、魏四国联合全方位群殴楚国,楚国进一步衰败。秦昭王提出跟楚国和亲,邀请楚怀王去会晤。屈原上书楚怀王,说秦国从来不相信用,没有底线,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千万不能去。结果熊子兰依然本着屈原反对我支持的原则,劝亲爹楚怀王赴约,结果去了就让人家给扣下了,楚怀王最后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长子顷襄王继位,屈原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毕竟楚国已经破败不堪,正是国难思贤臣的时候。虽然楚国只有屈原可用,但是,顷襄王启用的是自己的亲弟弟熊子兰。熊子兰跟屈原的仇大了,他一再挤兑屈原,最终,屈原被顷襄王流放。

屈原的政治生命,就这样被判了死刑。

被流放的屈原跟当地老百姓聊天,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他混到了这样一个地步。老百姓劝他,举世皆浊,赞也跟着沾点土。众人皆醉,咱也跟着喝点酒。何必把自己搞成这样呢?

屈原说,刚洗完头就不能戴脏帽子,刚洗完澡就不能穿脏衣服。高贵的品格不能受到半点玷污,如果大家都趋炎附势,向整个社会的病态妥协,那将来会变得更糟。

然而就是这次对话,屈原对楚国产生了绝望。之所以满朝奸佞,就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放弃节操换来个人利益是正确的。屈原一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二不能去别的国家效力。这种煎熬让他无法忍受。既然适应不了游戏规则,就不能失去一个玩家的品格和脸面,爷不玩了。

屈原跳入汨罗江,保留了自己高贵的品格。

屈原活在一个只讲利益不讲对错的时代,而他又是国家的王族,亲眼看着自己热爱的国家由一个霸者之国沦为二流,那种伤痛是无法言表的。再加上屈原看不到一点的希望,社会的大趋势就是价值观的极度扭曲。不管是坑蒙拐骗还是卖国求荣,只要能换来利益,就能受到人们尊重,这是成功者。而屈原本事再大、品格再高、学问再好,因为被流放而被世人看作是个loser。坏人成为了榜样,屈原只能选择了跳江。国家上层和底层百姓都不认可屈原,宋玉、唐勒这个阶层的人崇拜屈原,但是他们却不敢对楚国的朝政说出半点不好。所以谁也阻挡不了楚国的沉沦。爱国人人可以,但是真要说到卖国,只有熊子兰、上官大夫、靳尚这个阶层的才做得到。

屈原有一万个被楚王重用的理由,但是抵不过一个熊子兰的诋毁,而屈原又不屑与跟这种人争宠,所以留给他的都是绝望。汉代贾谊之所以感念屈原,也是因为如此。贾谊认为才能可以安身立命,所以他在朝不结党,不站队,还信了汉文帝是个明辨是非重用人才的明君。结果后来贾谊才知道,他有一万个被重用的理由,都比不上汉文帝宠臣邓通的一句诋毁。让贾谊跟邓通争宠?邓通能和汉文帝玩耍的时候去捡汉文帝丢掉的肥皂,贾谊行吗?

屈原是永远不低头,贾谊试图低了低头发现还是不如人家低的深。屈原没有输,但是贾谊输了。屈原有告别尘世的勇气,而贾谊只能郁郁而终。留给我们思考的就是即便是按照今天的普遍价值观,人们还会觉得屈原不如熊子兰。屈原,你再厉害有什么用?有本事被朝廷重用啊,有本事也赚巨额的钱啊,不行别哔哔,还是人家熊子兰权钱双收,简直是国民老爸。

(0)

相关推荐

  • 楚怀王:那个气死屈原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文 / 子玉 战国之世,秦国历代国君都堪称圣主明君,而六国却是昏君频出,楚怀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我们还是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楚怀王装满水且养着鱼的大脑. 楚怀王十六年,秦 ...

  • 有志有才的屈原在昏聩不明的楚怀王手里怎能打出一副好牌?

    楚怀王统治初期,楚国仍占据地大物博的优势,但与新兴的秦国相比,已显然落后.楚怀王即位后,受到吴起变法的影响,也曾有过变法图强的要求,重用过屈原.可是,在旧势力的包围下,昏庸无能的怀王听信谗言,排斥忠良 ...

  • 屈原:最伟大的诗人,投江而死

    文 / 子玉 江水之滨,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人在漫无目的地游走飘荡,他光脚披发,他眼窝深邃,他眼中血色和泪水共舞. 你以为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你以为他是一个无业游民,但他眼中迸发出来的愤怒和无奈告诉 ...

  • 《大秦帝国》屈原一心要在楚国变法,结果惨败,还差点送了命

    <大秦帝国>说,战国时期,变法已经成为各国强大的唯一出路. 魏国李悝变法后,魏国迅速强大起来,西边占领秦国的河西,死死压着秦国抬不了头,南边儿和北边儿也挤压着韩国和赵国,俨然一个战国霸主, ...

  • 除了爸妈,怕你挨饿的恐怕只有屈原了……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 --<离骚> 每当念起这悲天悯人.情怀无限的诗句,Professor心中总是很伤感.不仅是因为很kan感bu动 ...

  • 端午节,再忆两千多年前的那位殉道者

    文 / 子玉 读历史,总有一个疑问,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与世俗格格不入为什么就不能随大流外圆而内方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后来慢慢发现,那只是自己的想当然.中国历史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则性强而又性格 ...

  • 西汉. 贾谊《吊屈原赋》原文及翻译

    <吊屈原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西汉. 贾谊<吊屈原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 ...

  • 贾谊《吊屈原赋》赏析【作者:郎晓梅】

    <中华辞赋>杂志2021第十期首页发表,作者:辽宁  郎晓梅 <吊屈原赋> 贾谊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 ...

  • 吊屈原赋·贾谊

    端午安康! 五月初五端午节,也称端阳节.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不仅是有口福,还有眼福. 每到端午节,大家不由得就会想到屈原想到<离骚>.也会想到贾生贾谊,想到<吊屈原赋>. ...

  • 吊屈原赋 贾谊撰 石斎书

    <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作品.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遂作此赋.此赋描写 ...

  • 【规划】由松江提出延伸轨交12号线与5号线所想到的

    据相关官方媒体报道,2016年6月28日下午,上海市松江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大会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松江区最新出台了<松江区国家新型城镇经综合试点总体规划(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 ...

  • 简单的平结手链的延伸,这个方法你绝对没想到

    平结手链相信很多人都会做,但是做完后再加一点小花样是不是会更漂亮呢? 就像下图这样的 加了一根金线后是不是觉得瞬间高大上了. 不过你要多准备一根大号的缝衣针,没有的话也可以用勾针. 手链除了平结还有个 ...

  • 人的脊柱长得都不一样,怎样延伸脊柱怎么可能一样?

    脊柱的延伸在身体的觉知上有两个关键点: 一个是脊柱延长的感觉,还有一个是脊柱的弧度要自然. 在我们进一步讲怎样练习去找到这两种感觉之前,我们首先要看看自己脊柱弧线的情况.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这个图:就是人 ...

  • 洋葱里打两个鸡蛋,没想到这么好吃,营养美味,孩子三天两头要吃

    洋葱里打两个鸡蛋,没想到这么好吃,营养美味,孩子三天两头要吃

  • 万万没想到!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竟是它…很多人都忽略了

    大家都知道,食盐摄入过多容易诱发高血压,主要是因为里面的钠离子. 但不是说做饭时少放点盐就万事大吉了,还有许多其他食物中也含有较多的钠,它们同样是诱发高血压的元凶. 钠从哪里来? 除了食盐外,我们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