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声东击西
陈豨终于举起了造反的大旗,刘邦和陈豨不得不正面对决。陈豨的谋反,在当时普遍受到同情。你想吧,陈豨是刘邦的铁杆,无论是大革命时代还是诛灭臧荼的时代,陈豨都屡立战功。韩王信北走匈奴建立伪赵之后,接替韩王信镇守代地的就是陈豨。刘邦想要废太子,所以在削弱太子党的过程中,收缴赵王张敖兵权的还是陈豨。而现在陈豨被逼反的痕迹明显,这让天下诸侯普遍寒心。
如果陈豨的门客有不法行为,当地政府调查是很正常的。但是中央派人来查陈豨的门客,说不是针对陈豨就没人相信了。再一个能查出来的事情,都是欲加之罪。在那个上流社会人人养士的时代,陈豨的门客算是相当规矩的了。就这样都能牵强的把罪名指向陈豨,搁谁都得反。
刘邦征讨陈豨,本想带上用兵如神的淮阴侯韩信。但是被刘邦伤透心、吓破胆的韩信决定跟刘邦决裂,坚决不跟着刘邦去讨伐陈豨。陈豨大反代、赵,自称代王。本来不带韩信的刘邦对此战并无必胜的信心,不过刘邦万万没想到,陈豨并没有跟他争夺天下的想法。陈豨企图在北方建国,因此并没有攻下战略要地邯郸。刘邦带兵来到邯郸,见陈豨意不在中原,于是突然变得胸有成竹。刘邦命令周昌继续征兵,并调燕王卢绾、梁王彭越、齐王刘肥参战。刘邦倒要让韩信看看,不带他自己一样能打胜仗。
其实这时候,最紧张的人并不是头一次造反没什么经验的陈豨,也不是在家忐忑等消息的淮阴侯韩信,更不是准备不充分的刘邦,而是那个背地打陈豨小报告的周昌。
周昌从中央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变成地方三公之一的丞相,本身就不爽。他检举陈豨搞事情时间节点选的不对,加上他自己准备不充分,导致陈豨突然造反,赵国二十五城丢了二十城。要不是陈豨不想夺取中原,周昌和刘如意都得变成陈豨的战俘。而且刘邦交给周昌的紧急任务他也没完成,这也不赖周昌,当时的形势下,周昌确实不能马上拉起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刘邦到了邯郸,庆幸陈豨没有南下。这时候紧张到极点的周昌开始推卸责任,说赵国形势一团糟,是地方上的政府官员和部队军官不给力,应该把这些人斩首。刘邦问周昌,这些地方官跟着陈豨反了吗?周昌说那倒没有。刘邦说丢城失地那是因为这些地方官手里没兵,怎么能因为这个斩杀地方官?都判他们无罪。
刘邦的潜台词是,这帮人丢城失地是因为没兵,而这帮人没兵的原因是朕不给,所以大家都留点脸,都赦之无罪,否则的话整个赵国都要反了。刘邦无视了周昌的小报告,然后开始检查周昌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让周昌组织的军队就先不看了,把军队的将领叫来聊聊工作吧。周昌无奈,从底下人中精挑细选了四个人,让这四个人去见刘邦。
刘邦一看见这四位爷就骂街,注意,是一见到就骂街。刘邦这些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身强力壮如樊哙,文弱不堪似张良,帅呆酷毙像陈平,不拘小节类刘敬······总之呢,这个人外形是什么样,刘邦并不在意。能达到让刘邦一见就骂街的状态,可见这四位爷得是多么的不堪入目。关键这四位不堪入目的爷还是周昌精挑细选的,那周昌这活干的怎么样,一目了然。被刘邦一骂,四个精挑细选的废物吓得如同烂泥一样匍匐在地。周昌也十分的忐忑,谁也不知道刘邦接下来要拿谁撒气。
但是作为一个领导,大局观极强的刘邦给这四块烂泥封了爵位,让这哥四个都食邑千户,这是四块烂泥之前没想到,也是在场所有人没想到的。周昌稍稍松了口气,但是跟着刘邦来邯郸的中央军不乐意了。建国五年了,诸将的分封工作依然没有完成。当年跟着刘邦入蜀的将领还有没排上队分封的,到让这四个奇葩先授了。诸将表示不满,封雍齿也就算了,封这四个就过分了。
刘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调兵的诏书已经传向了四方,齐王刘肥、燕王卢绾、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的部队都没有来。这里边有的是山高路远还没来到,有的是压根不想来。毕竟陈豨造反这个事,被逼反的痕迹太明显。也就是说,眼下刘邦能动用的,除了中央军,就剩周昌找的这群废物,不用他们没人可用。重赏了这四位,其他赵国子弟就会觉得刘邦重用赵人,所以就在刘邦和陈豨之间,更倾向于刘邦。
刘邦在邯郸没能等来诸侯的援军,尤其是离得并不远的梁王彭越,能征善战可以填补韩信不来空缺的彭越,居然没有积极响应刘邦的号召。刘邦来不及分析个中原因,陈豨对汉朝的大规模进攻来了。
陈豨和韩王信联合作战,兵分三路对汉朝进行大规模的打击。韩王信在匈奴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那苦寒之地的环境多恶劣且不说,关键是冒顿单于根本不拿他当个人。韩王信本身就是汉朝的叛徒,他想要活命,必须铁了心跟着匈奴一条道走到黑,那韩王信的处境可想而知。
韩王信如此,陈豨也是如此。陈豨之所以下定决心造反,一方面是周昌打小报告挤兑陈豨,一方面是纪检部门搜捕审讯陈豨门客找茬,一方面是刘邦废诸侯王让诸侯丧胆,另一方面就是韩王信不断派人跟陈豨接洽,给足了陈豨造反的信心。
但是陈豨如果跟随韩王信的脚步,也会在匈奴地盘上遭受非人的待遇。鉴于此,韩王信拉陈豨下水,就是为了占据汉朝北方的土地,联合组建一个实力足够强大的国家来跟汉、凶三足鼎立。与其被汉、凶挤兑,不如让汉、凶争着买账。如今汉匈和亲,匈奴不打算对汉朝用兵。韩王信和陈豨的地位非常尴尬,所以这次大规模南侵战争,那是势在必得。
韩陈联军的计划是声东击西,鉴于刘邦亲自坐镇邯郸,诸侯态度不明朗,所以联军派出陈豨大将张春带兵万人攻打聊城,韩王信部将王黄带精锐骑兵千余人攻打曲逆(今河北顺平东南)。聊城在邯郸的正东,曲逆在邯郸的正北。如果刘邦按兵不动,则联军可以围困邯郸。如果汉军迎战张春,则王黄的机动部队则可以迅速南下破邯郸。另外陈豨立的丞相侯敞带了一万大军四处游荡,骚扰各路汉军不敢轻易擅离岗位,邯郸的形势,其实非常危险。
正所谓国难思良将,上阵父子兵。这两句本来不是一套,但确实是这次邯郸危机最应景的两句。刘邦审视了一下身边的这群战场宿将,出主意是都不行,但是论冲锋陷阵,有两个显然很靠谱。头一个,老将郭蒙。郭蒙那是老革命了,他属于在反秦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战场骁将。第二个更厉害,是汉朝诸将都服气的猛将曹参。刘邦派郭蒙带精兵去迎战张春,同时让曹参带领齐国的军队去协助郭蒙作战。
本来联军占据绝对主动,张春、王黄在东线进攻吸引汉军注意力,而汉朝的西线就会相对空虚。而韩王信的主力就在西线,随时能对长安、洛阳进行打击。就在这时候,韩王信没想到,陈豨的大将张春在聊城被郭蒙和曹参打的全军覆没。而且汉军东线的主力用的是齐王刘肥的部队,真正的汉军主力在猛将周勃、柴武的带领下猛攻韩王信的大本营马邑。与此同时,刘邦亲带周昌组织的大军从邯郸出发,攻下了伪赵王赵利守卫的东垣(今河北省石家庄)。联军声势浩大的南侵战争全线崩溃,韩王信兵至参合城(今山西阳高),跟柴武对峙。
柴武给韩王信写信,劝其投降。韩王信表示,自己在匈奴并不快乐,但是投降必死的道理他也是懂得。所以他本着不再受辱的原则,能多活一天是一天,坚决不投降。韩王信不降,柴武也不再讲什么情面,攻破参合城,屠尽一城人马,韩王信的两个儿子得以逃脱,汉文帝时韩王信的儿孙归顺汉朝,那是后话。
就这样,叛国五年的韩王信身死国灭,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韩王信的悲剧确实让人唏嘘不已,论起来他跟刘邦的关系可谓十分密切。当初刘邦跟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韩王信就被刘邦委以重任,独立跟项羽册封的韩王郑昌在韩地作战,屡立战功。荥阳大战,韩王信、周苛、纪信、枞公一起在关键时刻奉命殿后,给刘邦争取撤退时间。虽然那三位为刘邦死节尽忠,韩王信被俘投降。但是韩王信一瞅准机会,就逃出了项羽的大军,大有千里走单骑之势留有有用之身再度回到刘邦身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刘邦铁杆,被刘邦谣言杀燕王臧荼,无故废楚王韩信给吓破了胆。明明是刘邦对他的信任让他镇守代地,让韩王信怎么看都像废韩王的节奏。之后韩王信叛国北走匈奴,策反陈豨,终于在参合城结束了自己折腾的一生。
韩王信虽然战死,这场战争还没有完结。更多故事,下节再聊。
写有态度的文章
坚守最初的梦想
这
是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