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清照的故里

李清照,这是一位让无数须眉倾倒的一代词宗。这位生活在宋朝最混乱的时期的女性,用她的存世不多的词作,反映了一位贵族家庭出生的女性,在她少女、少妇、孀妇时期跌宕不平的生活境遇。一位女性的细腻的内心世界,袒露在读者的眼前,我们随着她的词作去欣赏少女的天真、少妇的痴情和孀妇的痛苦。国破家亡这四个字,伴随着李清照客死他乡。我日前来到济南章丘区百脉泉公园游览,无意中居然发现了公园中有“李清照故居”,这让我有点惊喜。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章丘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家庭生活环境和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吟诗填词,是她生活中主要的消遣方式。当她的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问世之后,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但是,赵明诚热衷于金石书画的收藏,这是很“烧钱”的。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金石字画,夫妇“相对展玩咀嚼”。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卷入北宋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章丘县治明水镇。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朝廷禁止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接着又规定“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据此,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章丘,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1106年)二月,权臣蔡京罢相,赵明诚父亲赵挺之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此同时,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但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无情的政治灾难又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三月,赵挺之被罢罢官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不久即获释。赵家难以继续留居京师。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赵家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据此算来,李清照在章丘明水镇老家生活的时间是很短暂的。

在明水“李清照故居”就在百脉泉湖的一侧,靠近湖的西侧有一涌泉,名为“漱玉泉”,我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原来李清照的词集《漱玉集》得名于此,后人因此也称李清照的词为漱玉词。我想起在济南趵突泉公园也有一个漱玉泉,虽然在泉旁的一块牌子上写着李清照在此作词,但这样的冒名顶替有点看低游客的智商。

【济南趵突泉公园的“漱玉泉”】

不过,现在章丘百脉泉公园的“李清照故居”也不见得就是真的,因为没有任何考据说明北宋李清照家的故居就建于此地。即使有证据证明这里确实是故居所在地,充其量也只能说是“李清照故居遗址”。现在不少风景区都喜欢与古代名人沾上边,章丘有漱玉泉就足够了,最好在泉旁边建一个李清照纪念馆,而不是“故居”。为了增加“故居”的说服力,大门一侧竖了一块石碑。

在碑的背面破天荒地罗列了一系列的人名和他们的著述、职称。虽然没有明说,但也等于说碑后的学者是认可“故居”的说法的。但是,我认为这个碑立得不严谨,有误导之嫌。

在“故居”园内,有两处建筑,一处是模拟李清照家庭的生活场景的“燕寝凝香”,另一处是展览李清照文学成就的展厅“漱玉堂”。

燕寝凝香展室模仿李清照夫妻的起居室而建。燕寝凝香出自李清照《感怀》一诗:“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燕寝,内室的意思;凝香表示居室的高雅。展室以屏风迎门.东侧是伉俪和美的饮茶塑像,西侧是李清照夫妻的卧室。

漱玉堂以李清照(漱玉集)中“漱玉”二字而得名。迎门屏风是李清照的行迹示意图。室内自西向东绘制有十八幅写意画,生动鲜活地展现了她从公元1084年出生明水,到公元1156年仙逝江南漂泊辗转的一生,橱窗内是李清照各版本的诗词及研究专著,充分展现了“一代词宗”李清照诗词创作的卓越成就。门口楹联为:与谪仙后主并称三李合花气泉声共入一帘(注:“三李”为李白、李煜、李清照)

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因此,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在“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较为详尽叙述:“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不久,赵明诚调任莱州知州。初,李清照未同行。至秋八月,清照才由青州赴莱州。宣和七年(1125年),李清照42岁。赵明诚改守淄州知州。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岁,仍随赵明诚居淄州。李清照在宋钦宗靖康二年44岁时,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

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从青州起运,历经千辛万苦,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奇迹般地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综上所述,青州,才是李清照在“靖康之难”前主要的生活之地,那里是她的婆家,李清照在章丘明水生活的时间并不长。

昨天(10月18日)我到青州,本想去“范公亭公园”(范仲淹曾经在青州任知州)拜访“李清照纪念馆”,但不巧的是,因为“整修”不开放。

在公园的文字介绍中,此处也叫“李清照故居”。我想,即使真的是故居,叫李清照故居也是不够准确的,毕竟,李清照是住在她丈夫赵明诚家乡。著名诗人臧克家题匾“李清照纪念馆”是非常得体的。值得一说的是,在章丘百脉泉公园,有一座小山包,在山顶上竖了一尊李清照的铜像,原来上山去参观是要另外花10元钱的,但现在不开放,上山的人造岩石很多都破了,好像很久没有营业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山上究竟有什么值得一看。不过,那尊所谓李清照的塑像,我看了不舒服,那不是我心目中的李清照,太婀娜多姿,太雍容华贵……

第977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