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必考内容(初一地理)!赶快复习,考好了回来谢我!)
初一年级的期中考试马上就要到了,明显看到很多同学开始紧张起来了。
我们学校期中考试是非常严格的,一旦发现作弊是要严厉处罚的,不但当科成绩记0分,而且还要全校广播通报批评!也只有这样,学校的校风正学风浓。考试的前两到三周,大家都非常用功的复习功课,这里做一份初一年级的期中考试考点复习清单,希望能帮到地理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
一般来说,初一地理期中考试的范围是第一二章,也就是前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需要理解多一点,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 记忆多一点。先看第一单元的内容:
考点:
NO.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记忆)
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NO.2 纬线和纬度
纬线:形状为圆圈,相互平行,由赤道向两极缩短;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的划分:赤道为0°,向南北两极增大到90°;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度数用N标注;南半球的度数用S标注。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纬线和纬度
NO.3 经线和经度
经线:形状为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汇集于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为0°,向东增大为东经,用E标注;向西增大为西经,用W标注。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东西半球划分:20°W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重点)
东半球:20°W—0°— 160°E
西半球:20°W—180°—160°E
经线和经度
NO.4 经纬网的判读(重点)
.会写一个地点的地理坐标 — 地点(纬度,经度) 如:北京(40°N,116°E)
会在经纬网图上确定“方向”
会在经纬网图上确定“距离”
会在经纬网图上确定“范围”
NO.5 地球的自转
(1)概况:1.地球的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周期(一天);3.绕转中心:地轴
(2)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1.昼夜交替;2.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3.时差(时间东早西晚,同纬度东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NO.6 地球的公转
(1)概况:1.地球的共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周期(一年);3.绕转中心:太阳
(2)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2.昼夜长短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物体影长的变化);
4.四季的更替;5.五带的划分
必考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
A春分日:3月21日前后;B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C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D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四季的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但日期相同
北半球: 春季(3.4.5 月) 夏季(6.7.8 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五带的划分
热带:23.5°N ——23.5°S(包括回归线;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23.5°N(S)——66.5° N(S)(不包括回归线和极圈;四季分明)
寒带:66.5°N(S)——90°N(S)(包括南北极圈;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的分布
NO.7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如数字式 1:100000 ;线段式:
出题方式:(1.比较比例尺大小;2.量算距离;3.选择合适比例尺)
图幅相同的地图(纸张一样大),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2)方向: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
1.找指向标(指向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2.找经纬线(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NO.8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必考图: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示意图
图3.1 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图3.2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图3.3 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图3.4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图3.5 鞍部:两山峰之间的低地;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越密集坡度越陡
.分层设色地形图(蓝色:海洋;白色:冰雪;绿色:平原;黄色:高原山地)
必考图形:等高线地形图
一.考试常考: 如上图:
1.分析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 AB处为山脊; CD处为山谷; F处为陡崖; E处为鞍部
2.判断方向。大青山位于小青山西北方向,大青河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3.计算高差。如:图中两座山峰相差 米。
4.判断坡度陡缓。甲处比乙处缓。大清河比小清河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因此河流流速快。
5.根据比例尺计算两地间的距离。若两山峰间的图上直线距离为三厘米,则实地距离为3千米。
6.根据海拔高度计算温差。甲处的气温为20℃,大青山山顶的温度约为16.1℃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考点1. 海陆分布特点
1.地球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29%,海洋占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
考点2. 七大洲四大洋
1.大洲面积比较:按面积大小排序(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洲)。
2.分界线: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马运河);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3.大洋面积比较:按面积大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考点3. 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大陆漂移假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3.板块构造学说观点:
全球表面分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4.板块运动导致全球出现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必考图形:世界地图1
大洲:A:非洲 B:欧洲 C:亚洲 D:北美洲 E:南美洲 F:大洋洲 G:南极洲
大洋:1:印度洋 2:太平洋 3:大西洋 4:北冰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
二.分界线:
A和C: 苏伊士运河 ;D和C: 白令海峡 ; D和E: 巴拿马运河 ; B和A: 直布罗陀海峡 ;
B和C:【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 】—【土耳其海峡】
必考地图:板块分布图
A:印度洋板块 B:非洲板块C:南极洲板块D:亚欧板块E:美洲板块 F:太平洋板块
1红海面积扩大的原因:A板块与B板块的张裂
2地中海面积缩小的原因:B板块与D板块的碰撞挤压
3喜马拉雅山形成的原因:A板块与D板块的碰撞挤压
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D板块与F板块的碰撞挤压
5安第斯山脉形成的原因:C板块与E板块的碰撞挤压
必考地图:东西半球分布图
①北美洲 ②南美洲 ③非洲④欧洲 ⑤亚洲 ⑥大洋洲 ⑦南极洲
A北冰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
必考地图:南北半球俯视图
名称: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③印度洋 ④北冰洋
北半球中: A亚洲 B欧洲C非洲 D北美洲
南半球中:A南极洲 B南美洲
记忆方法:
地图上,南极尖尖的角对着南美洲 尖尖的角;ABD三大洲位于同一条线上
部分试题: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