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你看见的世界嘈杂,皆因内心狭隘产生的束缚

一、

人能够看见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见。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有一天两个人在一起聊天,他问佛印禅师说:“大师,你看我在这里坐着像什么?”

佛印禅师回答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而苏东坡说:“我看你像一坨粪。”

说完哈哈大笑,但是佛印禅师却笑而不语,这个时候苏东坡疑惑的问:“你尊我为佛,我却称你为粪,你怎么没有生气啊?”

佛印禅师这个时候便说:“因为自己是佛,看别人也会是佛,而自己像什么才会看别人像什么。”

这个世界的样子就是你内心的呈现,外界的因素能够影响自己的内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自己主观意识成型之后,这个世界在你眼中的样子,折射的就是你的内心状态。

所以我们不用改变世界,当然也不能改变世界,只要能够调整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以平和顺其自然,其实也就解决了人生的大部分矛盾和痛苦。

同一个世界,也会因为不同的心境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当你用狭隘的内心去观察世界时,世界满是嘈杂,所以你认为世界存在的纠葛,很多时候只是内心狭隘导致的束缚。

《庄子》之中有一个故事:

有一天,庄子要去城里看惠施,还没到的时候,惠施手下的人就对他说:“庄子要来抢你的相位。”

惠施特别惊慌,连忙派人在城里寻找庄子,找了三天没有找到。

庄子听说了之后,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除了泉水其他的水不喝,除了竹实其他的食物不吃,除了梧桐树,从不在其他树上休息。有一只猫头鹰抓到一只死老鼠,抬头看到这只鸟,就问它说:'你是不是要抢我的死老鼠?’”

这个故事是庄子讽刺惠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故事,但是其中反映的正是内心狭隘与认知局限产生的区别。

很多时候问题并不一定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只是你的内心产生了执念,太过于执着于某一种现象产生的问题。

就好像一个人总在挑剔这个世界一样,甚至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批判别人的人生,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想不明白。

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看这个人怎么这样”,“你看那个人为什么去那样做”。

二、

生活中有太多人犯这样的错误,当一个人处在这种局面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世界的问题,而是他自己本身的不够包容,过于狭隘,导致本性存在过于挑剔的问题。

当一个人能以宽容的心态和别人相处,忽视那些无伤大雅的区别,让自己静下心来,平和一些,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完全不同。

《菜根谭》中说: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放大自己的认知,不要让自己局限在某些狭小的空间之内,你会发现外界的事物都开始柔和一起来。

生活中存在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就是:和相对优秀的人相处,感觉就会越舒服。

相对优秀的人会多一些平和,少一些戾气,就是因为他们的优秀将自身烘托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一个人格局大了,就会自动忽略小的问题。

就好像网上流传的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三楼就会看到地上的垃圾,但是一个人站在三十楼,才会看到远处的风景。

道理就是这样,当你以平和去看待世界的时候,就不会再将小的问题当作问题,但是反之,有的思维狭隘的人身上都会带着“刺”,当他带着这种狭隘的视角去看问题的时候,那些小小的现象都成了他人生过不去的嘈杂,这样的人也难以相处。

所以说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但是当一个人的思维意识形成之后,他就会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世界。

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就在于解决自己的内在,不管你是选择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能够从三楼站到三十楼,还是从内在提升认知,改善自己看世界的态度,总之,只有在改善内心状态的同时,拔掉自己的那根“刺”,才能从根本改善这个世界在你面前呈现的样子。

作者|国学书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