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知礼方能立。

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

一言一默,一问一答,以及一行业,乃至家、国、天下,皆是修行道场。

心学绝不是关起门来,别具一格的自娱自乐。

打理吾心,即是打理吾身,这言默,问答,行业,家国,便是吾身。

只说个修身便把一切说尽了。

一言一默,一问一答,一家一事业,皆是修行道场。

礼乐也只是吾心的条理,人心的本质万古不变,人人相同。

吾心自足,皆因良知才是真师,无需外求,只需透彻这良知,一切俱足。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孔子也只是做了破心中贼的事,他以人心为道场,人间走了一回。

只是世人多以开疆列土,建国称雄为道场,却不见孔子传学千年的功夫。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只是以礼乐治天下。周公到底做了什么?

就是制礼做乐。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确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就是制礼。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礼?

礼即是本于天,本于性而作,是不是只适用于调理社会关系,或是说只是调理人与人的关系的?

也不是。礼即是序,依据天地之别而作,不只是人际关系需要,物质科学发展,同样需要。

譬如,最近闹的很热闹的美国卡中国芯片事件,更彰显礼的重要,或是说序的重要。工业科技,以及所有产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结构秩序。先要有各种基础产业,才能保证发展高端产业,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产业建设也要有序,有条理,这仍不出礼的本质。

同样,如印度在无法保证国民基本生活的条件下,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就是礼乱。

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保证有序发展,这就是礼。

明白了礼的本质,而礼的形式可以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随地域不同而改变,但本质永远不变。

有身,必有礼。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礼。

特别是这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是被今人诟病。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是,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是为礼。

倘若父不父,子不子,便是无礼。行不行呢?

当爹的对儿子说:“我是你爹。”

做儿子的说:“我还是你爹呢!”

这样爹不爹,儿不儿,肯定不行。推及开来,夫不夫,妻不妻,也是一样。谁也不是谁的老婆,谁也不是谁的老公,男女随便苟合,如同牲畜,也不行。君臣,也是这样。

礼,便是序,效仿天地之道,以明天地之别。

礼也是理。用于人类社会关系上叫做礼,如孔子讲的五伦十义。协调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很简单吗?未必。礼乐的制定要依据天理良知——人内心自然的条理,才能确保不失。

夫子有其德,无其位,不敢作礼,只能沿用周礼。

记得有句广告“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红及一时的亚细亚广场却最终惨淡收场也是败在了不知礼。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或个人,克己复礼的重要性,不得不重视。

至于乐,则另有一番滋味,理会时是另一片天地。

往圣皆过影,良知乃真师。若是透得这良知学问,一切经法学问,吾心自足,不假外求。

乃说: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