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要进一步厘清学校与家庭的责权边界
【教育读书】
要进一步厘清学校与家庭的责权边界
作者:阚兆成
这样的现象我们都不陌生:学校布置了创造性的作业,比如进行社会实践、画黑板报、做手抄报、参与志愿服务、承担小课题研究。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表现,家长们一起上阵。不少家长忍不住抱怨,这到底是给孩子布置的作业,还是给家长布置的作业。很多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本是为了给学校发展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必要的监督,但在执行过程中,不少家委会成员成了班级物品的“采买员”“修理员”和“卫生清扫员”。家庭与学校如何更好地合作,找到理性的合作边界,还是一个亟待探索的新课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学校老师习惯通过微信群将预习、听写、手工、阅读等家庭作业发给班里的每位家长,不是让家长提前辅导,就是让家长教着背课文,还要对作业上的每道题进行批改、检查,最后要在作业本上签字。这些都是家校责任边界不清造成的。
老师给家长布置教学任务,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文化知识教学的主要责任在学校,教师不能把课堂上应当完成的事情压到孩子的课后作业中。有些教学任务是不能让家长帮着做的,譬如让家长指导孩子预习,因为家长水平参差不齐,指导过程和效果会千差万别,万一辅导错误,岂不耽误了孩子。随着年级升高,很多家长也是无能为力,进而导致预习的质量差距拉大。老师布置过预习任务,很容易把教学起点定位过高,使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成绩慢慢落在后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品格、习惯、道德的培育是家庭的主要责任,然而,目前很多家庭忽视了孩子的成人教育、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等自己份内的事情,而是越位、过分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绩。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困惑、成长烦恼、同学关系等问题视而不见,家庭教育变为学校教育的附庸,父母成为校外作业辅导员,成了孩子学习的监督者、控制者和压力制造者。
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没有什么错,但应该关注的是学校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譬如“学习”中的“习”。当下的孩子太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了,“生活即教育”“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等理念在很大程度是没有落地的。然而,家长在这方面具有优势,若是通过节假日补上这些不足,家庭教育就能起到很好的补位作用。
理清家校责权边界,各司其职,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家庭和学校是两个不同的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系统,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缺一不可。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最重要的是厘清家校之间的责权边界。明晰哪些责任该由学校承担、哪些责任该由家长承担,将有助于解决家校职责交叉、任务混淆的问题。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每一类教育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和责任。很多家长认为他们的责任是管生活,学校的责任是管教育,并不清楚自己在基础道德教育、人格养成、行为习惯等方面肩负的重任。家长往往以没有时间、文化不高、不懂教育等理由推托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然而,孩子出了问题以后,却又往往把责任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
学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考虑社会实际和家庭实际。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必须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教育职责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职责有主次、分工有侧重,家校责权边界明晰,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