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我为什么不选择称帝?
若使人生尽如意,墓门应表汉征西。要谈及曹操,有个话题是绕不过去的,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自建安元年迎奉汉献帝刘协以来,曹操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是权臣也位极人臣,但就是权臣到皇帝,臣到君的这一步没那么好走。先看看曹操走到了哪一步,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废黜三公,重置丞相,也由他来担任丞相,背景是曹操刚刚平定整个北方归来。
建安十七年(212年),仿照当年萧何的待遇,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背景是曹操刚刚平定了马超、韩遂等关中势力。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位魏公,加九锡,建魏国,而魏国的都城在邺城,还可以置百官群卿,背景是曹操征孙权归来。同年七月,魏国始建社稷宗庙,刘协礼聘曹操三位女儿。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亲耕籍田,这是天子才有的操作,魏公也列诸侯王之上,背景是夏侯渊在凉州捷报频传。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耕籍田,进魏王,背景是曹操平定汉中归来。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又享受了一系列天子才有的待遇,如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冕冠有十二旒liú,背景是孙权请降,要进行联姻。
至此,在一系列战争胜利的推动下,曹操离称帝只差一步。
曹操没能称帝是有各方因素影响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民心向背,需要有着足够的名望做铺垫,想想后来的司马昭,因为弑君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使得魏晋嬗代的进程被拖缓,还需要通过伐蜀获取名望。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而在图谶盛行的年代,想称帝也要证明自己是天选之人。如那句著名的“代汉者当涂高”,皇宫门立双阙,即象魏或者魏阙,这也足够高,用来预示魏将代替汉。
早在建安元年(196年),就有王立表示火德将被土德替代,魏将代汉,能安天下的就是曹氏。曹操听说这事,也派人去告诉王立别瞎说。其实,后来曹丕称帝就是先弄了个黄龙祥瑞出来...
此外,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发生了多次叛乱,在许都有吉本、耿纪叛乱,干掉了曹操的丞相长史王必。在邺城有魏讽叛乱,连坐者数十,主要是荆州人士。宛城有侯音叛乱,要响应关羽。接连有反对者跳出来,也是看曹操离称帝越来越近,这也使得曹操需要考虑自己身边到底有多少反对者。
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曹操真的忙不过来。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阵斩夏侯渊,曹操亲自率军前往汉中相持,同年还有关羽围攻襄樊。基本上从218年到220年曹操就没闲着,在长安、汉中、洛阳、摩陂来回奔走,上千里的路途,再加上《吊魏武帝文》中提及曹操还有病在身,哪还顾得上称帝的事。
是以,当初说着要题“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曹操,会说孙权提议的“天命”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会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当尘埃落定,斯人已逝。
流星、彗星:你知道三国时期发生过多少次流星、彗星吗?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