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开固有思维,打开新的眼界

很多争议、冲突,实际上都是出于各方的固有观念和固有思维。

固有思维,是很多“二级管”产生的原因。在他们的眼里,不是一就是二,世界上就没有三四五六七。他们见过白色的天鹅,便说黑色的天鹅是骗人。他们只吃过淮北的枳,便说天下的橘都不好。虽然不是每次都明说,“我觉得”这样,“我觉得”那样,也会时不时加上几个字srds,便以为自己成了理性而智慧的代表。其实,这些不过都是他们的主观想法。与事实,有可能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说当下,就说说从前的,或虚构的故事。比如说到气量狭小,很多人脑子里先想到的人物形象,可能就是林妹妹和周都督。这都是文学作品中,留给我们的印象。这两个人物,一个完全虚拟创作的人物,一个是现实中的人,加以艺术化的创作。

所以,看他们,要从各自的故事背景来看。

讨论林妹妹,就要建立在红楼梦故事本身的前因后果里,而不是同人或衍生作品。

就红楼梦的文本本身,也是个很大的范围。你到底说的是《石头记》,还是《脂砚斋评石头记》,还是《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未看先晕。你也不能怪这些学者太钻牛角尖。要怪,只能怪作者太优秀。写出的这本书太优秀,以至于不但养活了很多人,还产生了很多红学派别。在缺乏一致评判标准的情况下,各说各话,各有各的理。如果要深深追下去,简直是没完没了。

加上衍生的作品,范围又海了去了,而且品质高下不一。比如说戏曲,就有各个地方的不同曲种,不同风格,加上对故事的理解。电影,不同时代的作品,也是不同的解读。

剧版更是不能放在一起看。认真的人做起来,能请出红学真大师开研讨会,花很大的代价去抓故事核心,抓细节。不负责任的人做起来,可以自己不看红楼梦,也硬生生给你导出一个“轰雷梦”。要问原由,演员头上贴着的密密麻麻铜钱,也许说明了一些。前者,能让你感叹美,一边流泪;后者,能让你垂死梦中惊坐起,坐起就yue,yue完再yue。就三个字,没法说。

作为浅显的探讨,只能简化再简化,只以通行的120回本为基础,尤以前80回为主。

再说说周都督。评论他气量狭小,还是潇洒大气,是愚是贤,还得先看看,你讲的,是历史里的周瑜,还是《三国志》里的周瑜,还是《三国演义》里的周瑜。除了盯着同一个名字,以及公认的优秀才华及外在之外,他们其实是三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你不能只说一个周瑜,便用三个不同的人设,来说明他如何如何。

就这样,你有你的固有思维,我有我的。过去没有机会在一个圈子里对话,倒也各自安好,各自吹自己喜欢的牛。现在,各个角落里的,都能凑到一起,在同一个地方出声,那自然是热闹起来。

不看事情的发生背景和前因后果,就把相对的东西当成绝对,都按照自己的固有思维,吵成一锅粥,正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