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
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
一、怀人思乡的怅惘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刻画出落日徐徐下山的美景,把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巧妙地寓之于景中。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离情别绪。全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李觏《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诗由见落日而触发思乡之情,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把落日可见,故乡难觅的怅然之情表达得婉曲有致。
二、闲适隐逸的恬淡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在黄昏的美好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洒脱,诗人自身也成了夕阳景色的一部分。以平静的归隐心态,表达了天人合一、复归自然的情感,在这里闲适心境与自然美景获得了和谐统一。
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这些初夏景色本是寻常,但把它们置于夕阳西下的背景中,落日的余晖将天地都染得金黄,面对这样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归隐之情油然而生。
三、壮丽辉煌的苍凉
王昌龄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两句,将诗人登临纵目的胸襟和眼光描写得如此高远宽阔,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出“白日”的奇景。黄河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
杜甫的《后出塞五首》(其二)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此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描绘了一幅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的暮野行军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表现出一种苍凉庄严的行军场面,诗人在无边的苍凉中是否还暗含着对国运的隐忧呢?
四、人世沧桑的感伤
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由夕阳西下的眼前景触发的,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夕阳代表的时间意识与词人个体的生命意识矛盾地纠结在一起,夕阳的陨落让人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奈。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体现了词人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词人借一抹夕阳的余辉,感叹历史的滚滚洪流中那些无法直面的沧桑巨变。
五、国运衰微的慨叹
朱敦儒《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词的背景非常开阔,依山的夕阳映照着万里辽阔的大地,一泻千里的长江滚滚向东流去。一个“垂”字,生动地描述了夕阳西下的日暮之景,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国势衰落、江河日下的南宋现状,文辞豪壮却饱含悲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的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鹧鸪声声,则是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同时勾起其志业未就、中原久未光复之无限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