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叛乱中的唐军收复洛阳之战 2024-07-29 21:32:59 公元757年9月,随着唐军在香积寺之战中获胜,安史叛军迅速转入守势。鉴于关中地区的残破和长安城需要休养生息,官军方面决心东进,准备以最快速度进击洛阳。但叛军也因战线缩短而缓解了兵力不足,转而集结了超过以往的野战力量。一个月后,双方就在毗邻黄河的陕州对阵。唐军依靠加盟的回鹘骑兵帮助,再次击破对手,并成功夺回了比长安更为要紧的东都洛阳。 关中的命脉 唐军夺回长安 却没有收获更多有价值的成果在香积寺的大决战中获胜后,唐朝军队进入了久违的都城长安。同时,在此前居于二线的朔方军开始接过主攻任务,由名将郭子仪率领逼近潼关。此时的安史军残部也立足未稳,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在官军的紧追不放下分崩离析,又折损了约5000人的步兵力量。包括李归仁在内的主要将领,则继续向着东面狂奔。然而,京畿的光复并不能让唐朝松一口气。因为相比早年的秦汉时代,唐朝的关中已出现严重的生态恶化情况。为了养活首都圈内的超量人口,数以万计的卖炭翁们将周遭植被破坏殆尽,并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肥力下降。由繁华都市所产生的各类垃圾残渣,也让包括地下水在内的主要资源遭到污染。因此,曾是龙兴之地的千里沃土,已不得不从东方输入大部分生活物资。两年的内战与横征暴敛,更是摧残了长安当地的民生经济。如果唐军不迅速夺回洛阳,那么先前的战果就会成为自己在军事战略上的沉重负担。 破败不堪的关中 必须保证江南物资的输入因此,担任天下兵马元帅的广平王李俶,在留下少量戍卫部队后就率军东征。这位未来的唐朝皇帝,一共只在当地呆了3天,并劝说回鹘人不要按合同劫掠城市。但承诺给重要佣兵的利益不能赖账,而富庶的洛阳无疑更可以满足兵痞们的贪婪胃口。于是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唐军从潼关出发,几乎兵不血刃的拿回了华阴、弘农与武关。依靠作为黄河支流的渭水维持交通运输,并将先前已得到休整的朔方军调往先锋位置。他们还在沿途留下了隶属安西都护府的阿拉伯雇佣军和于阗仆从,以便巩固后方并减轻后勤压力。但最为重要的回鹘部队,却始终伴随在主力左右,俨然成为当时官军之中的定海神针。考虑到安史叛军通常有丰富的骑兵战经验,这样的做法也自然是情有可原。 力主快速进军洛阳的 广平王李俶 安旭庆的求生欲 安禄山留下的有限精锐 已经在关中折损大半在唐军迅速东进的同时,安史集团内部也因前所未有的挫败而万分焦急。在起兵之初,他们一度非常轻松的控制了黄河下游与大部分运河航道,却始终无法将南北两头的次级交通线截断。前任领袖安禄山的病死,也加剧了貌合神离的各内部势力。靠父死子替上位的安旭庆,实际上无法压住史思明这类老臣,迫切需要军功来竖立个人威信。但香积寺的战败与长安城的弃守,已经让这位少帅的能力遭到属下质疑。因此,作为叛军南下基地的洛阳,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放弃的。如果东都继续不保,那么创立未半的大燕政权就将失去整个黄河以南地区,并随即陷入李唐王朝在国内外部署的三路反击。不仅需要守卫漫长的黄河下游,还要应付从朔方东进的唐军分支,并随时可能遭到漠北的突厥系部族干扰。唐军也会因为重新控制运河,恢复江南粮食的快捷供应,并招募到更多可战之兵。 洛阳是唐朝与安史集团都要控制的天下中枢此外,古代东亚帝国的大型城市,往往在设计时就不曾考虑军事防御因素。因为其首要职能是容纳足够的官宦人口,并储藏足够的战略储备物资。这就让城市面基显得非常硕大,而所有守卫者都需要在各段城墙间疲于奔命。时间一长,大量居民人口又会迅速吃光粮食,让大型都市的坚持时间远不如边境要塞。洛阳作为其中典型,自然会让安旭庆放弃守城待援的期望。9月发生在关中的乱局,也是因为长安城的防御能力低下,而不得不让主力出城决战。如今,安旭庆索性从北方各地抽调了10万部队南下,加上早先的城市驻军和关中残部,凑出不少于唐朝官方的武装规模。 规模过大的洛阳 在军事上不利于守军防御但在经历了长期混战的消耗,安旭庆可以拿出来的部队质量已大不如前。尤其是以契丹-同罗骑兵为主的核心武力,在香积寺和潼关等地折损过半。虽然安氏具有半粟特半突厥出生,但长期的主要交涉对象是东北方的契丹,因此可以获得的兵源比较有限。加之中亚当地已因为阿拉伯扩张而变天,让很多迁居东方的客番失去了本土支持,也影响到叛军方面的外援募集。反倒是唐军能够依靠自己的国际认同,招募到大量的突厥和中亚部队。因此,安旭庆可以动用的援军就以过去的北方军镇步兵和新募兵为主。这让他们的机动能力大为下降,更加倾向于依靠有利地形实施防御作战。为了阻止唐军靠近洛阳,他们选择在位于今天三门峡位置的陕州进行阻击。通过黄河河道掩护全军的右翼,并用当地的山脉建立起居高临下的俯冲优势,也依靠临近山系保护内陆的左翼。 洛阳是隋唐运河系统的总阀门考虑到唐军可能的迂回攻击,叛军也将数万部队置于后方的山地中隐藏,并准备利用他们进行自己最擅长的侧翼偷袭。数量较少的骑兵,主要被用于组成一线步兵的总预备队。沿着黄河前进的唐军,依然有大约16-18万人的部队,在数量上呈现优势。但郭子仪却不愿意总是让从西域返回的安西军抢走风头,主张以自己可以节制的朔方镇兵马担任主力。皇族出生的广平王李俶,更是深谙平衡用人之道,毫不费力的批准了这个要求。但唐军方面也需要顾及安史集团的作战风格,并参考此前朔方军士兵所表现出来的实力稍逊。于是,作为实际统帅的郭子仪下令分兵,让李嗣业带着安西军步兵从右路迂回,并辅以数千回鹘骑兵支援。为了以防万一,他也选择将少量回鹘人留下,作为自己的中预备队使用。 数量有限的回鹘骑兵 被不同唐军拆分使用 三条战线 沿着黄河东进的唐朝官军公元757年10月,决定唐帝国未来命运的陕州之战正式打响。超过30万人马辎重在黄河与山地之间展开,大有一口气吞没对方的架势。安史一边由御史大夫严庄挂帅,严格约束部众不要轻易离开山头阵地。郭子仪也对发起仰攻有些信心不足,更期望用侧翼的安西军与回鹘人打开局面。因此在战役的初期,大部分人始终都在原地观望。叛军自然希望对方贸然来攻,并因此派遣小队轻骑兵出阵挑战。但面对众多结成方阵的步兵,这些人马根本不足以撼动任何防线,反而在唐军的复合弓齐射下迅速败退。稍后,又有200名叛军骑兵前来叫阵,并成功吸引出一些官军骑兵迎战。但他们不经交手便选择逃跑,并吸引唐军追兵一起爬上山坡。郭子仪见状,也只能下令步兵立刻前进,免得因精锐武士牺牲而影响全军士气。 安史军的骑兵部队 依然来自北部的边界两头但当唐军爬至半坡,就遭到叛军阵线的猛烈阻击。尤其是在战线的两侧,都由安史方面部署的更多弓箭手,着重加强对朔方军侧翼士兵的投射压力。由于大部分唐军没有盾牌,只能在前排盾兵掩护下以手里的复合弓还击。但居高临下对方无疑在对射中握有先机,并可以轻松将箭矢越过前排重装部队的头顶,直接扎向后面的普通士兵。结果,进攻者的阵势逐步由矩形转为梯形,并继续尝试以近战击杀对方。但已被远射火力削弱的两翼,根本顶不住高处对手的紧逼,进而让最当中的分队陷入被包夹的危险。郭子仪一贯谨小慎微,便命令朔方军立即下山,逐步同对方脱离接触。安史叛军也因为素质下降而不愿追赶,企图继续在山头等着官军来攻。 大部分隋唐步兵装备有弓箭 却没有盾牌进行掩护原计划配合夹攻的安西军也遇到了麻烦。配有马匹代步的他们,在迂回过程中突然和叛军的伏击分队遭遇。主将李嗣业立刻让士兵下马,并在山间同对方也陷入了混战。配合他们行动的回鹘骑兵,也无法在狭窄的复杂地形上发挥全部实力,只能依靠单兵战力与对方血拼到底。但两拨人马毕竟都更加善战,逐步将同样缺乏准备的安史军逼退。同时,位于正面战场的严庄也开始进行变阵。因为确信郭子仪的储备兵力已被牵制,他就用自己的预留骑兵和临时抽调来的精锐步兵,组成约3000人的迂回分队。准备从左翼进行一次小范围夹击,尝试截断唐军步兵的后路。这个举动也在朔方军中造成恐慌,不少人已准备调头逃跑。但郭子仪还是立刻派出了留在自己身边的回鹘骑兵,瞬间挡住了安史方面的临时纵队。在血腥而短促的厮杀中,回鹘人的马上技巧经受住了考验,更好的马匹与单兵装备也使自己如虎添翼。最终,那些企图抄后路的叛军几乎是被他们全部杀绝。 唐朝官军与安史叛军的布阵及战场移动当李嗣业的安西军终于击溃对手,就迅速从后方威逼安史军的主力阵线。策马冲锋的回鹘人一马当先,在冲锋扬起的尘埃中杀出利箭。早先在香积寺就领教过他们实力的叛军,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而士气大跌。大部分人在混乱中一哄而散,争先恐后的想要立即逃离战场。山下的郭子仪目睹此景,重新让朔方军上山攻击,并让悍将仆固怀恩带着刚刚立下大功的回鹘人前出追击。由于战场后方是大片山地,所有安史步兵很难立刻找到出路,只能任由追击的官军大肆屠戮。身居高位的严庄意识到自己无法掌控局面,带着主要将领与残余骑兵撤离,几乎是头也不回的奔回洛阳。一直留在城中坐镇的安旭庆,也意识到洛阳无险可守,直接渡河逃亡邺城。唐军在完成追杀之余,也顺利拿下了几乎没有遭到破坏的东都。也顺便为官军留下了许多来不及搬走的府库和财产。 立下大功的回鹘人 终于在洛阳得偿所愿然而,为了弥补自己先前在长安的食言,李俶等人默许回鹘骑兵以搜刮战利品的形式获得补偿。这些草原骑兵便率先入城,并用3天时间将洛阳扫荡一空。但在唐朝贵胄们看来,东都的存量物资并不重要,打通运河本身才是值得庆祝的事情。直到皇子拿出10000匹绸缎赎城,这场浩劫才被叫停。不过,陕州之战终究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性战役。当年由安禄山亲自制定的直捣中心策略,已随着洛阳的光复而彻底破产。唐朝方面也成功的将江南、巴蜀、关中、河西和河套等地连成一片,从而形成对安史集团的战略反攻之势。至于遭到连续失败的安旭庆,也已经在内部失去了他人信赖,很快就将遭到老臣史思明的清洗。 赞 (0) 相关推荐 香积寺之战:决定大唐命运的一战!回鹘铁骑犹如天兵天将 安史之乱是大唐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大唐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联合了回鹘骑兵的情况下,才收复长安洛阳二京,最终镇压了叛军.回鹘骑兵淌血卖命自然不是做慈善 ... 此物最相思(第349章) 无论是李隆基在益州颁布罪己诏,还是李璘在江陵修筑江淮防线,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平定叛乱的重任,最终压在了李亨身上. 当李亨在马嵬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时,当李亨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 ... 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安禄山?一战打光唐朝精锐? 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安禄山?一战打光唐朝精锐? 原创2021-06-09 19:51·大福读史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 ... 香积寺之战:唐军战胜安史乱军的决定性战役 安史之乱在公元755年爆发,虽然长安等城市相继失陷,但唐军依然在顽强奋战.战斗双方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苦苦作战,几乎难分胜负. 如果非要找一个转折点的话,那应该是在757年发生的香积寺之战,这场重大的 ... 唐朝安史叛乱,为何游牧民族回鹘不是趁火打劫,反而出兵营救 公元755年,刚刚经历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唐朝还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不过就是这年的年末,却也开始了盛唐的噩梦阶段.多种社会矛盾之下,再加上安禄山与宰相杨国忠素来不和,手握15万重兵的安禄山以" ... 金史列传中的兖王国用安出身红袄军,为何时而降宋,时而降蒙古? 作者:陈二虎 一.骁勇善战胜金兵 金末山东红袄军,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格局,声势浩大,红袄军将领,或出于不同的目的,或出于形势所迫,游走在蒙古,南宋与金廷之间,参与了当时许多历史重大事件,并且这些红 ... 公元686年,武则天因为策略的失误,削减安西四镇防务,这就让安西四镇成为了无人防守的真空地带,于是吐蕃趁此良机把安西四镇收入囊中。 到了公元692年,吐蕃内部发生叛乱,武则天想收复安西四镇,于是派遣 吐蕃王活捉一名唐朝大将,准备杀死他时多看了一眼,突然伏地大哭 大图模式公元678年9月份,在寒冷干燥,气候严酷的吐蕃地区,吐藩王正准备斩杀一位活捉来的唐朝大将,想以此来羞辱唐军,就在行刑之前,吐藩王不 ... 安史叛军的残暴作风,到底是来自粟特文化还是突厥文化?|文史宴 有不少人认为,安史之乱是粟特人乱华的结果,正是粟特人在唐朝广建社区,胡化河北,支持了安禄山的野心,最后导致了大唐的由盛转衰,甚至由此得出"粟特人对中国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的暴论,可怕 ... “恐怖”收藏家: 安思远沙龙中的古玉 据黑国强描述,他第一次来访安思远在曼哈顿第五大道的公寓时,电梯一打开,佔地三千平方米的一层楼,共有二十多个连通起来的房间,映入眼帘的全是来自各国的珍奇异宝:墙上挂的是文徵明的书法条幅.齐白石的李铁拐炼 ... 在学史力行中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紧密结合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进行.要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项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资源配置,厚植后发优势, ... 【大家】史一安——史不对称环氧化发明者 Key Word Shi asymmetric epoxidation 简介 史一安教授,江苏武进人: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考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有机化学专业, ... 粟特化还是突厥化:安史叛军集团的文化面貌 有不少人认为,安史之乱是粟特人乱华的结果,正是粟特人在唐朝广建社区,胡化河北,支持了安禄山的野心,最后导致了大唐的由盛转衰,甚至由此得出"粟特人对中国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的暴论,可怕 ... 《新京都文艺》作者:史天中《如果能这样》总752期②2021年102期② 请点⤴ 新京都文艺关注公众号! 喜欢就常来看看! 这里有您关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如果能这样 作者:史天中(七先生/吉林) 把天贴在床头上 抟着一把云彩 等拐杖轻声呼唤 好吧!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