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 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

毫无疑问,“碎片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从前的日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再后来,我们失去了那份逍遥,没有了那种自得,时间左右了我们,于是我们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的一去不返,感叹时光的匆匆,时间的悄无声息让我们焦虑不安,“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朱自清《匆匆》》);而当下,在这个“互联网还要加”的时代,我们深切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时间的匆匆,还有时间的“碎碎”。新媒介不失时机、不分时段的“轰炸”,移动终端各种APP的强硬推送,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我们的时间被频繁的信息撕得粉碎。

由此而来,原本持续而专注的阅读过程常常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一分钟看完一部书、三分钟读完一个朝代,成为一种阅读时尚。零星时间的阅读与浅层次的思考与之相伴而生,我们接收的知识、信息是零碎、散乱的。在亟需提取知识的时候,要么面临“斗大的馒头——无处下口”的窘境,要么面临“大海捞针”一般的长时间搜索过程,结果往往像贾宝玉见到林黛玉时的处境,“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究竟在哪里。不少学者对此深表担忧,认为时间碎片化、空间碎片化造成的知识的碎片化,日益使人们陷入缺乏深层阅读、深度思考的困境。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也没有必要谈“碎”色变。

一个人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难道不是从利用零星的时间、获取碎片的知识开始的吗!东汉末年的董遇,就是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那个学者,他是如何读书的呢?利用“三余”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读书;夜间,不便下地耕作,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读书;雨天,没有办法出门干活,这也天气变化带来的一种空闲时间,读书。这些时段,或长或短,获取的知识肯定也是零碎的,但不妨碍他成为汉献帝的老师,成为时人眼中的“儒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说自己平生文章大多是“三上”之上思考出来的,“三上”指的是马上、厕上、枕上。由此可见,碎片化的时空、碎片化的知识,不是影响我们取得成就的决定因素,而且还是必须的步骤之一。

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处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

如果一味听之任之,仅止于此,不管碎片的知识如何琳琅满目,终究还是碎片,那有些学者的担忧极有可能会成为现实。正如我们平时用的电脑,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需要对散乱的文件进行整理,剔除那些无用的垃圾,按照分区、文件夹让它们各就各位,以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顺利地找到它们;有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对磁盘碎片进行深度清理,把散乱的碎片整合成为有机联系的存在,这算是一种深度的知识整合,以便我们“老马识途”,在深度的思考中快速获得知识资源。

我们当下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是一个必然存在,所以我们对此不必过多纠结,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碎片、剔除无用的碎片,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碎片。既然是因为知识的碎片化影响了我们的深度思考,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碎屑凝练起来,让它们不再那么“碎”吗?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对碎片的知识进行整合,以此弥补知识碎片化的弊端,实现从碎片到整体的跨越。这也就是知识整体化的过程。

古典诗词的阅读亦然。

在对古代诗词的接受过程中,几乎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这样的:背诵一首名诗,背诵几首名诗,再到背诵一些名诗,我们对有些诗歌的接受甚至是从其中的名言名句开始的,名句——名诗——一些名诗,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个接受过程。有的人诗歌储备量可能多一些,有的或许少一点,不管哪一种,本质上还是碎片,如果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将它们整合起来,它们依然是一个个散落的存在,最好的状况算是一个个散落的群体。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中,为什么一些参与者背诵了大量诗歌,却常常止步在给出一个或几个关键字的“飞花令”“超级飞花令”阶段上。

“飞花令”就是一种整合,是按照某种主题将大量零散诗句的整合,本身更像一种诗词的竞技文字游戏,还不能将足够多的诗句、整首的诗词聚合为较大的整体,因为中国古典诗词数量庞大,诗词内容本身更是丰富多彩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加便利、易于操作的聚合方式呢?

以人为纲,这恐怕是最容易操作,也是最有效的整合方式了。

诗词是由人创作的,一个人一生可能创作很多诗词,如果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一个诗人一生创作的著名诗词串联起来,这就是“诗传”。

利用“诗传”的方式对个人记忆中散乱的诗歌进行聚合,这是一种整体化,不但能实现对碎片化的超越,更是极为有效的诗歌阅读方式。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词,至少有六个方面是必须的: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在哪里写的,为什么写,写的什么,怎么写的。前四个方面,都直接涉及作者,这没有疑问。后两个方面,对诗词“写的什么”“怎么写的”,尽管有的时候,单纯从诗歌文本中就能获得大部分的信息,但要真正深入、更加通透地读懂文本,还必须了解作者。如朱熹那首著名的诗歌《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单纯从文本来看,这是一首游春的诗,写春天到来的美好及生机,但如果了解朱熹及其他的思想,知道朱熹一生从未踏足泗水,就会明白这首诗不是纯粹的游春诗,而是一首哲理事,通篇用比的手法,写自己学习儒学的心得,只有进了孔圣之门,才能领略无边的生机。所以说,阅读诗词,不但要读懂文本本身,还要追究言外之意,前提是了解作者,只有全面了解,才能真正理解,不至于一知半解,甚至误解。

孟子曾对弟子万章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吟诵古人的诗词,阅读他们的著作,却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怎么能行呢?所以要研究他们的时代与经历,这就是和古人交朋友。这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知人论世”传统的由来。只有“知人”,才能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写作动机等;惟有“论世”,才能根据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准确理解文本的内容。

通过“诗传”的方式,能够实现知人论世,能够将散乱的一句句、一首首诗词整体化为一个便于把握的系列。除此之外,这些诗人,本身亦并非一个个单独的存在,他们之间尚存在师友、亲朋、同僚等各种社会关系,他们通过诗词唱和交往,甚至斗争,由此可以构建一个更为宏大系统的整体,这不但能准确、深透地理解古人,读懂他们的诗词,而且,在我们嘴边“呼之欲出”的时候,诗词能够随时“脱口而出”,而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甚至“千呼万呼不出来”。这也正是我们编写《唐十家诗传》这套书的动机。

因为中国古代一向有“左图右史”的传统,而且我们这个时代不仅是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还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所以最初的设想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一个个诗人的重要经历以及著名诗词,文字的介入尽量精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图片与文字一一配合的形式未能全面实现,当然这是一个遗憾,算是给读者的阅读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吧。

《唐十家诗传》(2册) ,王立群著,大象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50.00元

这套书是以作者的生平为纲,以名作名篇为纬,努力做到纲举目张,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文尽量全部涉及,这给读者的顺利阅读提供了基础。另外,一些广为流传的诗篇、一些著名选本选录的诗作以及一些包含名言警句的诗文,也尽可能选录,这算是给读者的原有视野提供了拓展的可能。总之,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读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也能部分突破读者的期待视野,尽量使之能读、可读、让人愿意读。

一个作品,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才叫文本;一部著作,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才称之为图书。至于图书的实际样貌与我们的意图之间可能存在的罅隙,就恳请读者的批评了。

(0)

相关推荐

  • 碎片化时代,如何提升你的知识、经验、创新...

    第一张:创造力是将经验优化 第二张:精髓的知识叫智慧 第三张:艺术是将有机联系的知识"自由化"并赋予其色彩 结论是:整体看来就是把已有的零散的知识和信息被充分利用起来之后,才具有价 ...

  • 旧体诗笔记||碎片化的知识没有意义

    我昨天在公众号发了一篇<如何正确看待诗词大会?>,很多网友说,其实中国诗词大会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它激发人们重新注意古典诗歌的学习积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但是我为 ...

  • 诗词创作有要诀 大道至简天行健

    鲁迅先生说:"凡人之心,无不有诗."许多人不会写诗,不是说中国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不重要,也不是说非不愿也,非不能也,而是不去为也:或者夸张一点说,写诗与写文章 ...

  • 旧体诗笔记||再说知识不应该碎片化

    我们还是以古典诗歌为例.我们应该承认,我们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本上选了很多古典诗歌,也有毛泽东.陈毅.鲁迅等现当代人写的旧体诗(请注意,我们一般把古人创作的诗歌叫做古典诗歌,而把现当代人用古典诗歌的形 ...

  • 王立群讲诗词 | 合集(共8集)

    王立群讲诗词 | 合集(共8集)

  • 王立群: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

    王立群 (教授) 如果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一个诗人一生创作的著名诗词串联起来,这就是"诗传".利用"诗传"的方式对个人记忆中散乱的诗歌进行聚合,不但能实现对碎片化 ...

  • 在知识碎片化时代,高手是如何学习的?

    本文来源于"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上九资本立场,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作者:艾菲 来源:艾菲的理想(ID: xiaoyaolsh ...

  • 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

    王立群<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2月30日   11 版) <唐十家诗传>,王立群著,大象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50.00元 毫无疑问,"碎片化&qu ...

  • 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如何做好知识管理,才能自我提升?

    21世纪的竞争,是个人知识力的竞争. 尤其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碎片化信息如洪水一般涌向每个人,我们只有懂得获取知识.管理知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快速脱颖而出. 知识管理,对于职场人来说,越 ...

  • 信息碎片化时代应该如何做知识管理?

    光明网 09-06 17:43 原标题:信息碎片化时代,看百度如何做知识管理 作为一个合格的互联网居民,你的一天可能是这样的:早上起床习惯看一眼手机的满屏推送,然后点开一条条新闻;坐地铁上班的时候,在 ...

  • 碎片化时代,蚂蚁全媒体中心总编刘鑫炜教你如何用内容提升品牌形象

    囗蚂蚁全媒体中心.蚂蚁传媒网总编 刘鑫炜 移动互联网水平不断提高,传播媒体平台遍地开花,图文资讯.音视频.直播等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人都是自媒体,看似非常庞大的移动用户,具有非常庞大的流量红利, ...

  • 流量碎片化时代,消费者洞察到底该如何突破??

    和以往移动互联网快速直接的用户测试不同,消费品所需要的人群洞察,更加立体和复杂. 怎么基于深入的消费者洞察,确定产品定位,配称好渠道和市场运营活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做消费品在早期能够释放的潜力.   ...

  • 碎片化时代,如何进行深度阅读?

    文丨月月 · 主播丨啄二少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逐渐"比特化",人们有一种普遍性的焦虑,那就是唯恐错过任何事情.也正因如此,在这个时代,阅读出现了三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