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吕不韦真是父子?司马迁用2个字暗示“真相”

(文末有福利)

《史记·吕不韦列传》:“姬自匿自身,至大期时,生子政。”

只看“姬自匿自身“这5个字,仿佛司马迁在《史记》中认定秦始皇嬴政的生母赵姬是在怀孕期间被吕不韦送给秦异人,也就是间接佐证秦始皇嬴政不是秦国王族子嗣,是吕不韦的私生儿子。

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著书《汉书》时,更是将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放大,直接称呼嬴政为吕政。此后历朝历代,这个说法都有权威人士笃信,明朝剧作家叶宪祖,在《易水寒》第二折:“自家燕太子丹是也。只因出质秦邦,受辱吕政;常怀报復,未得豪雄”,直言“嬴政”就是“吕政”。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吕不韦真的偷梁换柱,早早的就亡了大秦王族吗?其实从吕不韦私生子是嬴政的正史源头《史记》来看,司马迁已经给出自己的答案,他把答案隐藏在2个字中。

“至大期时,生子政”中的“大期”2字,给出了赵姬怀孕到生产的周期。而这个“大期”在古代,往往被共识为2种可能,1种是“十个月”、第二种是“十二个月”。

唐朝孔颖达在备注《左传·僖公十七年》中“梁嬴孕过期”事件时明确的写道:“十月而产,妇人大期。”

《史记集解》徐广所在读到“至大期”时备注“期,十二月也”;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也认同,说“十二月也”。

司马迁说秦始皇嬴政“大期”所生,可见嬴政不是早产、晚产,符合当时时代对女性生产周期的定义,否则多了、少了都会诱发社会大动荡,要知道嬴政是一统天下,做过皇帝的人。作为近秦朝的汉朝早期人士,司马迁也就不可能不知道。

与此同时秦始皇既然没有早产,那么嬴政从现代医学生理的角度来看,就根本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古代医学不发达,判断女性是否怀孕,往往是把脉。

而中医的判断依据“喜脉”(滑脉),最早是要停经45天左右才能被发现,也就是说,吕不韦若真心要偷梁换柱,赵姬是需要怀孕1个月左右才可能被送出去。

从结果来看,1个月的时间差是会直接在秦始皇嬴政出生时被体现出来,嬴政不可能“大期”才生,一定会是早产,而早产这么重要的事,赢异人作为王子,他身边的记录官肯定会记下来。不过纵观诸多史书,还未有“早产”的实例记载。《汉书》、《史记》都肯定嬴政是正常生产。

至于为什么会有“秦始皇嬴政是吕不韦儿子”的说法散落于正史中,我想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个:东方六国读书人对秦灭六国的泄愤,他们没有武器,那么笔杆子写臭秦始皇就是唯一的选择,而在血缘宗法制传承的中国古代,骂1个人血统不正,是野种,是为读书人能骂的最恶毒的话了。

因而在汉秦交替的乱世时,关于秦始皇的各种疯言疯语应该处于肆意编撰、传播的状态,直接造成秦始皇生世记载真假难辨。

第二个:“政治正确”的结果。中国历朝历代很讲究天人感应,就是朝代合不合法,是需要去证明前朝末年荒淫无道,本朝是替天行道,为本朝权贵起兵创造合理化条件才行。因而汉朝在建立之后,污名化秦朝是多么的不得人心,应该是当时读书人的正确操作,官府鼓励的方向。

第三个:“以讹传讹”的结果,汉朝是对秦朝史料直接梳理的朝代,后世研究也多是以他们为蓝本,而汉朝本身就有贬低秦始皇的舆论方向,大批“吕不韦生秦始皇嬴政”的说法被记载传承,后世学者一代一代的学,就有了今天“嬴政身世”的争论。

历史书是人写的,无法100%记录真相,大家读史、看史时要多去思考,各种假设中遨游,而这才是学历史最美好的时刻,探索未知……。

袁载誉 文史作家,著有《互联网简史》,专注人文历史知识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