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自闭,妈妈深感无助,那可能是你不了解自己7岁的孩子

如果你正在带一个7岁孩子,或者你的孩子即将7岁,我觉得你有必要读一读下面的文章。

今年我家孩子7岁,正在上一年级。我觉得自己是个很开明的母亲,尽量学到的知识和一些自我认知尝试着去理解女儿。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之间还是会有不愉快。

我们会因为吃零食的问题吵架,会因为我喊她写作业,她总是拖拖拉拉,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看iPad,半个小时的作业硬是拖了2个小时而内心狂躁。

在我自认为自己是个非常称职的母亲时,我发现,和女儿之间的吵架,更多的来源于我对7岁的她,心理情绪的不了解

我带她去看《疯狂动物城》,她并没有特别开心,我不知道哪儿出了问题,是我的哪句话触碰到了她?后来,女儿告诉我,“妈妈,我觉得《疯狂动物城》有点可怕,它们的速度都太快了。”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孩子会因为人物的移动速度过快感到害怕。

那一刻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个40岁的成年人。可能我一直在拼命地找寻对孩子的同理心,但是这条路上,我这个当妈的学习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

前段时间,翻到一本书叫《我的7岁孩子》,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很多7岁孩子细节的地方。让我知道,孩子在某些阶段出现的一些“糟糕”行为,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在书里我知道了孩子为什么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害怕,也知道了他们为什么有时候会哭闹不停。

理论这种东西,可能并不能适应每一个孩子。但是,我在自己女儿身上也看到了一些7岁孩子的影子,在此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7岁孩子的心理情绪,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够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或许这样就能尽量避免亲子之间的误会和争吵了。

第一,7岁的孩子都是“胆小鬼”,他们多愁善感。

我相信很多7岁孩子都问过这些问题,

“妈妈,咱们家会没钱吗?”

“妈妈,我们周围会不会发生战争?”

“妈妈,你去世了怎么办?”

一些家长面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惊喜,亦或是担忧。喜的是孩子开始变得成熟,忧的是他们思虑过多。但是我相信很多家长们永远想不到这是孩子们在表达自己的害怕情绪

7岁的孩子真是满心的担忧,满心的惧怕,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甚至去考虑一些根本不曾发生过的事情。他们会担心等到上二年级功课太难;担心这次成绩没考好,老师不再喜欢他;担心自己因为咳嗽就因此去世。没错!在这个时期他们就是“胆小鬼”。

所以,当孩子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惧怕时,我们不要对着7岁的孩子说“你怎么这么胆小”类似的话了。因为不是只有你家孩子胆小,7岁的孩子很多都这样,他们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

当孩子问到死亡、战争时,不要觉得他们考虑太多,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去解决孩子心中的不安。我给女儿讲述死亡,告诉她死亡其实一点也不可怕,每个人都需要独立成长。

有一天,小区里有人去世,女儿问我:“妈妈,人死了之后要去哪里呢?”

我说:“我们国家实行火葬,就会把去世的人放到一个炉子里去烧掉,留下骨灰。等想这个人的时候,就可以去墓地看望他。”

女儿继续问:“那妈妈你去世以后,也要被烧掉吗?”

我说:“是呀。但米米用不着害怕,妈妈会陪你长大。”

女儿说:“那有没有不火葬的地方呢?我还想再见到妈妈。”

我说:“在咱们国家是不行的。但是在国外,有一些国家是实行土葬,就是把去世的人能直接埋到土里。”

听到这,女儿忽然间非常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妈妈我一定好好学英语,这样我就可以带你去土葬了。”

我一时间哭笑不得,应该说是太欣慰了。我知道她可能已经做好了某一天我离开的准备,并且为那一天的到来考虑着。不要觉得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最起码我知道,离开了我身边,她依旧可以把自己照顾的很好。

第二,7岁的孩子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你会发现7岁的他们常常会拧着眉头,嘴角朝下撇,眼眶容易红。但是他们绝对不会让眼泪掉下来,因为7岁的孩子觉得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

我家孩子有时候经常抱怨: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坏事总落在我身上?而她说的倒霉仅仅是自己的鞋子被弄脏了。你可能会觉得孩子的承受能力弱,但是不得不说,这就是7岁孩子,他们可能动不动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出必须的引导。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坏事情发生,它不只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

我们可以给孩子举例,比如我们每天都会看到有车祸发生的新闻,我们逛公园可能也经常听到有人吵架,总之,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坏事情的发生是常态,不要让他们产生个案归因,走进死胡同。

第三,7岁的孩子一旦陷入某件事情很难将自己拔出来

“7岁的孩子,他们往往倾向于陷在某件事情或者某件情形中拔不出来,不完成不罢休,或者不满意不罢休,除非有人出来制止。”这是《我的7岁孩子》里的描述。看完这段话,我欣慰了很多。

我家孩子平时总是喜欢看iPad,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对此我很头疼,觉得这孩子真的是太没有自制力了。因为她的种种沉迷行为,纵然是尽量做到宽容的我,有时候也忍不住生气。

站在我们家长的角度,总觉得孩子做一件事情容易上头,付出的时间太多,怕她们沉迷其中。但其实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并不是孩子偏爱如此,而是他们的生理机制使然。

每个人大脑中都会分泌多种让人产生快乐感、安全感和成就感的快乐激素。例如,让人快乐的多巴胺、带来激情和活力的去甲肾上腺素。当我们达成某个目标时,大脑将会作为奖励,分泌快乐激素,刺激你继续坚持这件事。这个阶段的孩子,快乐激素活跃,会让他们常常沉迷在某一件事情里,无法自拔。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不是你家孩子一个人的问题。但是放任孩子不管也绝对不行,你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合理地控制他们的行为。比如,如果孩子特别爱吃糖,家长把糖放在冰箱里,孩子看不见的话就会好很多;如果孩子特别想玩iPad,那就让他先完成任务,在延迟满足的前提下去顺应孩子,做完任务后孩子的兴趣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烈,看iPad的时间也会随之缩短。

第四,7岁的孩子易退缩

我家女儿性格温和,和小朋友一起玩儿也不强势,这样的情况下,有时候就容易“吃亏”。比如,和小朋友玩警察抓小偷游戏时,孩子们让她一直当小偷,她其实内心很不高兴,但是她一直不说,最后只能偷偷地哭。我问清楚原因后,告诉她下次不想当小偷时,就告诉小朋友们“我不想一直当小偷。”但是,当再次玩游戏的时候,她依然不想说,只能自己很难受,或者直接不去参与。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家长们都会好奇,自己孩子以前遇事情都是寸步不让的,现在怎么反倒畏畏缩缩了?这出去不得吃亏嘛!她要怎么去保护自己呀?

怀疑自己的孩子性格大变,或者不够勇敢,这些都是正常的关切反应,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批评孩子。因为这是7岁孩子的通病,7岁的他们遇事往往就倾向于退缩。等他们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就会慢慢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这个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千万不要说“你怎么这么胆小”这样的话。在孩子的自我认知阶段,家长们的“权威话语”,可能直接让孩子给自己一个自我定位。我会告诉女儿,找机会和小朋友们说,做游戏要追求公平。如果他扭扭捏捏,那家长可能需要给孩子们一个“不勇敢”的理由。比如说,“你这样做没有错”“去做了一定会成功,妈妈在后面看着你”,一定要鼓励孩子去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第五,渴望获得属于自己的空间。

“7岁的孩子想要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位置和空间,既可以是具体的物理空间,比如说餐桌汽车有专属于他的座位;也可能是用他们良好行为表现获得一个专属地方。”

在这段话中,不知道家长们是不是觉得平平无奇。但是我从中看到了自己女儿的影子。她喜欢固定的位置吃饭,吃饭时带着她的玩具,给娃娃也摆好座位。有时候家里来了人,她可能因为执着于那个位置而哭闹,而我也会因为她的不懂事而生气。

所以,不是你家孩子不懂事,而是7岁的他就是希望这样,作为家长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没有大影响的情况下,尽量地去顺着孩子,给他们一个专属的空间。

我觉得,带孩子时,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知孩子的行为和性格特征,那么当他们对你“突然发难”时,家长们就不会显得手足无措,任由他们哇哇大哭;当你们吵架时,作为家长我们能更快地找到吵架的核心,去化解亲子间的“矛盾”;当可以提前预知他们可能会害怕时,我们就可以找准机会适当地保护和鼓励他们。

我相信,当我们真正了解孩子时,带孩子的焦虑会越少,幸福感会越多。

亲妈学堂(米妈):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个公益纪录片导演。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留英双硕士,在读博士,有11年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我还是一位妈妈。三重角色使我时刻审视着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所有我分享的,都是基于自己从教、为母经历的真实教育案例和思考。我倡导无论如何都要自己带孩子,也希望为妈妈们打造一个“舒适圈”,减轻带娃负担。欢迎关注、转发分享、讨论、提问,一起探讨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

往期内容推荐

我们也要签“婚前协议”了

我们也要签“婚前协议”了

六一儿童节开玩笑可以,但别拿刑法来玩ok?

六一儿童节开玩笑可以,但别拿刑法来玩ok?

更多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品专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