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云门传奇:樵风泾之“郑公风”

若耶溪畔有关郑弘的传说,自古以来,一直在当地口口相传,“郑公风”便是其中之一。
史载,郑弘为东汉会稽山阴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曾祖父郑吉曾为西汉首任西域都护。而郑弘自己在官场上,从一名小小的乡官一直升任到朝中宰相,再到后来被人诬陷而遭罢免,一生清廉正直,为后人所称道。
相传,郑弘年少时,住在若耶溪畔樵坞村。家贫如洗,他以上山采柴,下山卖柴度日。经常来往于若耶溪附近的上灶与会稽城之间。
平日里,他由若耶溪出入山中。若耶溪畔有射的山,东西两座,隔溪相望。
西边的一座,山腰有“壁方三丈”石室。当地传言,曾有羽人飞仙来此游息。
东边的一座,山崖高处石壁有圆形白石,形似射的,传云“仙人射的”之处。
郑弘经常上射的山采柴,只是搬运柴木非常辛苦。有诗为证:“绕林山竹深,华盖绿荫沉。晨岚忙樵肩,暮色汗柴船。”
那时,若耶溪上灶江只通射的山下。郑弘需把所采之柴,先一担担挑下山,堆积在射的山河埠头,再落船运城,或沿河兜售叫卖,或低价卖给城里柴店。每日刨去租借柴船铜钱,柴钿实在所剩寥寥。
所幸郑弘能吃苦耐劳,生活节俭,几年下来,积攒了点钱,又在远亲近邻处借了些,终于买上了一只有船蓬的柴船。这可是郑弘存了很多年的心愿呢!
有了自己的运柴船,郑弘上山采柴的劲头更足了。他常常一边筑柴,一边唱山歌。射的山间,回荡着郑弘的歌声,一直传到若耶溪畔:“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在射的山西南,还有一山,当地村民传言山上有一白鹤修炼多年,若有羽仙来射的山射箭,此鹤便会前去替仙人们衔箭觅箭。并传说此山正是仙鹤“刮埌”索箭,积土而成,故而名唤白鹤山。
一日,郑弘发兴走远了些,来到白鹤山采柴。
但见雨后初晴,山雾似轻纱般飘摇。古木参天,秀竹林立;鲜苔缀石,兰草芳菲;山道弯弯,泉水叮咚。好一处幽谷胜景。
郑弘见日上三竿,不敢闲歇有时,赶紧在林中四处采柴。忽然,他在柴蓬里发现一支遗箭。捡起来仔细端详,见羽簇异常。
“咦,此深山野岭,何来此等异箭?”郑弘心里甚感纳闷。
于是,他用脖上所挂汗巾,把箭上上下下擦净后,挂在柴垛上,准备起肩,挑柴下山。
“小哥暂且留步!”一声招呼从郑弘身后忽然响起。
郑弘吓了一跳,担着柴,回身一看,见一白衣俊郎随尾而立。
“小哥,你柴垛上的箭是我遗落的,我已找寻多时。”来者拱手相告。
郑弘放下柴担,从柴垛上取下箭,握在手里。他仔细打量突然出现的寻箭人,见其剑眉星目,风神迥异,回想村人所传,心下明白了三分:“此君十有八九乃仙类也。”
又听来人说道:“若将此箭归还,定遂你一个心愿。“
郑弘闻之欣喜,便拱手回应:“采柴人常常苦于若耶溪刮乱风,运柴受碍,多有不便。愿日后朝南暮北风,助我行舟。”说罢,郑弘双手相递,归还遗箭。
“好嘞!”话音刚落,一阵大风忽地吹来。转眼间,白衣郎已飞上云天消失得无隐无踪了。
次日,早起来到若耶溪畔的郑弘,辨辨风向,果真是南风!郑弘对天相拜,以示道谢。
太阳落山前,郑弘满船而行时,发觉北风送船,不楫而舟。
“果不食言啊!多谢仙家,多谢仙家!”郑弘再次向天而拜。
从此,朝行南风暮送北风,成为此地风向规律。沾光的樵族,把此风唤作“樵风”,若耶溪这一段行船水路,也因此称为“樵风泾”。
郑弘后在官场,不论是当乡官还是作宰相,一直深得民心。他死后,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把“樵风”改称“郑公风”。
唐代,是云门寺鼎盛时期,络绎不绝的文人墨客,经由若耶溪而至云门寺。由此,若耶溪旁的传说故事,纷纷成为他们吟咏的题材。“郑公风”之传说亦然。
“碧山重叠水溶溶,南北朝来旦暮风,岩壑会稽真胜绝,樵苏犹是汉三公。”
“水南门外耶溪东,多少游人棹短篷。一自仙郎移羽箭,晚风归去趁樵风。”
“半肩樵采若耶中,暮向朝南一棹通。拾箭有缘酬尔愿,行舟无碍仗神功。挂帆应喜随波稳,归撸何虞扑面冲。堪笑村中同往者,淹留难趁郑公风。”
美丽的传说,隽永的诗文,相随云门寺的声名,笔墨飘香,遗世芬芳。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0)

相关推荐

  • 《通安南员外》连载(3) || 作者 刘军

    通安城的故事说不完 此摭南氏轶事一串串 作者    |    刘军 作者刘军,男,会宁大沟通安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会宁一中高级教师,现已光荣退休. 作者往期部分文字链接: <会宁县大沟通 ...

  • 《龙文鞭影》卷三 四 豪 郑弘还箭 元性成刀

    郑弘还箭 元性成刀 [拼音]:Zhèng Hóng huán jiàn  Yuán xīng chéng dāo [人物故事]: 郑弘入仕之前曾在白鹤山砍柴为生.一天在路上捡到了一支精美的箭,便站在原 ...

  • 和你一起看宋史(六):古今职场第一牛人

    李从厚挂了,但是很奇怪,当时掌管禁军的赵弘殷一家(赵匡胤老爹)都没事,赵弘殷仍然在禁军中谋了一份差事. 按道理,禁军是保护皇帝的,皇帝带着随从跑了,赵弘殷没跟着,而皇帝的随从全被石敬瑭的手下砍了.怎么 ...

  • 百家姓趣事典故——郑姓

    家谱传记 一.一字之师 源于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陶兵的<五代史补>第三卷.相传唐朝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 ...

  • 鉴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平水,李白笔下的两幅风景画之一

    山不在高,马山无山自有仙, 水不在深,平水有水岂无龙? 笔游马山,兴会淋漓:回眸平水,旧情翻涌. 我与马山本无约会,是马山人金华定给我牵了线,使我与马山结了缘.但我与平水却有一段旧情,这段六十多年前的 ...

  • 行走丨云门传奇:秦望山与秦始皇

    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南有天子气"的一句流言,在坊间甚为流传,自然也传到了始皇帝嬴政的耳朵里.无风不起浪,这还得了,要知道,皇帝的子孙都在咸阳呀. 此时四十九岁的皇帝,虽说正值壮年, ...

  • 行走丨云门传奇:丽句亭的来历

    云门山下云门寺前,有一亭,名唤"丽句亭".亭内刻有许多赞美云门寺的唐贤诗赋.亭名与唐朝诗人秦系相关,源自其所作<山中奉寄钱员外兼苗发员外>诗句,"高吟丽句惊巢 ...

  • 行走丨云门传奇:不负岭

    旧时,连着山阴与会稽两县有一覆斧岭,当地人又称它为不负岭.关于不负岭之名的来历,跟一段传说故事有关. 相传唐贞观年间,文武兼济的唐太宗李世民,对书墨大家甚为推崇,尤其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但他所收集的王羲 ...

  • 行走丨云门传奇:浮休公深居精舍

    元至正十五年盛夏,因不满朝中昏聩腐败,已辞官还里数年.被羁管于绍兴的刘伯温,受云门广孝寺大禅师浮休公所邀,相偕云门灵峰寺奎上人,一同前往若耶溪的深居精舍. 彼时,人们把修道之地称为精舍.此深居乃浮休公 ...

  • 行走丨云门传奇:“洗骨池”的来历

    相传,宝掌和尚手握珍珠.成拳出生,所以父母为其取名"宝掌".唐高宗显庆二年,宝掌和尚已高龄一千零七十二岁,人称千岁和尚. 离开黄梅双峰祖寺,走访名山大川,礼拜各地尊圣,并随处讲经布 ...

  • 行走丨云门传奇:“云门草堂”与“寿圣院”

    南宋绍兴四年.初冬的若耶溪,已是寒风瑟瑟.一只乌篷船朝着云门寺方向,缓缓地行进着. 竹乌蓬下,坐在草席上的男孩,睁着一双清澈的眼睛,朝船舱外望着.他的身旁,是一披着玄色香罗纱斗篷的妇人.俩前面,坐着一 ...

  • 行走丨云门传奇:刘基过普济寺与清远楼记

    一早,普济寺小和尚慧可随师父砥上人,在大殿做完两堂早课后,起身,便听师父吩咐道:"慧可,你待早膳后,速去清远楼准备些茶点,今日有客人来临." "知道了,师父!" ...

  • 行走丨云门传奇:雍熙院

    唐朝年间. 二月的云门山,还在料峭轻寒中,黄灿灿的迎春花已爬满了山坡. 这一日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狭长的幽谷里,云蒸雾绕,涧清泉鸣.山麓南面一处寺门开了,走出一个侧背着黄色香袋,穿戴整齐的僧人,急 ...

  • 行走丨云门传奇:葛仙翁与若耶溪钓台

    一早,铸铺岙的小牛听到鸡叫头遍,便起床了.他惦记着,昨日山上鸟窝里的鸟蛋,不知破壳了没. 小牛虽说只有十岁,却早会帮衬爹娘了.只要天晴,山路不滑,小牛都会去村附近若耶溪畔的山里斫柴,再把柴挑下山,卖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