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猝死恐惧中的年轻人:六成00后担心猝死,亚健康如何压倒年轻人

时代数据

数据有趣 观点有力1小时前

  近日,连续三起年轻人猝死的消息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20 年底,就在大家都渴望摆脱最难一年的时候,年仅 23 岁的拼多多女员工在凌晨1点多下班后,于回家途中突然晕厥倒地身亡的新闻,给 2021 年开了一个不算喜庆的头。

  1 月 2 日,《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孙侨潞妈妈发文证实女儿于元旦当天心梗去世的消息,年仅 25 岁。

  不久后,1 月 5 日晚,知名时尚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在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由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年仅 27 岁。

  一连串关于年轻人猝死的新闻接踵而至,让人们在叩问社会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年轻人的身体怎么了?

  处于猝死恐惧中的年轻人

  自从「996」被提到网络舆论场以来,加班到深夜的年轻人在虚拟世界里发现了无数个「自己」,抱团取暖的同时,却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听到其他「自己」生命凋零的噩耗。

  猝死对于年轻人而言,似乎一下子就变得萦绕在身旁的黑夜,随时可能裹挟自己。

  2020 年丁香医生发布的《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越年轻,越容易担心自己猝死。曾经担心过自己猝死的 00 后占到 60%,而 70 前这一比例仅为 33% 。

  相对令人意外的是,随着每日工时的上升,人们担心猝死的情况并非线性上升,而是有所起伏的。

  具体来说,每天工作 12 小时以上的群体担心猝死的比例最高,达到 70% ,接着是每日工作 8 小时和 8 小时以下的群体,分别为 60% 和 50%,反而是工作时长介于 8 小时到 12 小时间的群体对猝死最不恐惧,只有 43% 曾担心猝死。

  工作时间 8-12 小时的群体,恰恰是「996」的工作群体,或许当初他们敢选择这份工作,就已经具备了无畏的勇气,又或许在残酷却又不能摆脱的现实面前,与其担心,还不如安慰自己。

  不过几年前,猝死在媒体的报道中还跟年轻人关系不大,人们更经常听到的,是附近某户人家的一位老人,不小心从楼梯上摔倒,不幸去世的消息。

  这主要是因为 80% 的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源性心脏病引发的,而心血管疾病在当时普遍还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

  精神刺激诱发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时激动,导致心脏病发作,一度是猝死最常见的情况。2007 年的一份研究显示,这种传统诱因仍处于主导地位,占到 38.76%,但与此同时劳累诱发的猝死在当时已经初见端倪。

  2020 年 4 月,《中国急救医学》上刊登了一篇研究《我国 5516 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情绪激动仍是猝死的最大诱因,但和劳累诱发的猝死案例占比已经几乎不分伯仲,分别占到 26% 和 25% 。

  年轻人确实有理由害怕忽然哪一天倒在办公桌上,就再也起不来了。

  

  过劳猝死是积出来的

  

  年轻人害怕猝死,但却好像把猝死当成流弹,当成命运的骰子。「朋克养生」的年轻人似乎很少真正为预防猝死做些什么。

  但过劳猝死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如果没有已经缺血的心肌和代谢异常、水电解质紊乱等异常的机体,一天两天的劳累,固然很大地增加了心肌耗氧的负担,也很难就诱发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根据国内心血管领域多位权威专家联袂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数据,至少有三点原因都很可能与过劳猝死的年轻人息息相关:运动、情绪和睡眠。

  数据显示,对于 30 岁以下的 90 后、95 后和 00 后,忧虑身材过于肥胖或消瘦,折射出他们在运动上的稀缺。

  而焦虑抑郁已经超过无数形体的疾病,成为年轻人的人生大敌,即使对 00 后、95 后来说,皮肤状态是首要困扰,但这很可能只是颜值焦虑、衰老焦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丁香医生联合 KnowYourself 的调研显示,在高学历的年轻群体中,怀疑自己有抑郁焦虑的比例都已过半。

  2020 年 9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

  虽然有争议,但可确定的一点是,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再是社会羞答答不敢面对的问题,已经得到广泛重视。

  而另一个健康问题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在丁香园的报告中,睡眠障碍还算不上最困扰 00 后的健康问题,但对 95 后和 90后来说,已经是一道迈不过的坎儿。

  毕竟,00 后还待在象牙塔里,仍能保有充足的睡眠,即使有时熬夜赶大作业,也有的是时间把觉补回来。

  相比之下 95 后和 90 后大多已经接受了「社会的毒打」,晚上睡不好,早上不清醒,也只能日复一日挨到周末才能补补觉。

  亚健康何以致死

  然而不知不觉中,这些长期的亚健康成为积累猝死风险的元凶,就像桶里终于被灌满了火药,只需要一次加班来将它引爆。

  许多针对中国民众的大型研究都表明,缺乏运动、长期的心境障碍和睡眠困扰,都是猝死的危险因子。

  加班熬夜的年轻人很少有时间进行额外的活动或业余锻炼,《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显示,2014 年中国 20 岁及以上人群经常锻炼率仅为 14.7% ,其中 20~39 岁人群最低。

  身体活动量越少的中国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也越高。一份研究显示,每天身体活动量在 33.8 MET·h/d 以上的人群,比活动量小于 9.1 MET·h/d 的人群相比,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能降低  41.0% 。

  同时,身体活动量每增加 4 MET·h/d ,相当于正常骑自行车一小时,风险就能降低 12.0% 。

  另外,正如一时的情绪激动是猝死的最大诱因,长期的情绪困扰也与猝死密切相关。

  INTERHEART 研究发现,虽然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对照组的抑郁患者低于世界均值,但抛却失真等问题不谈的话,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患病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抑郁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国家。

  在睡眠问题上,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每周至少 3 天出现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白天困倦等症状的人,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且对于年轻人风险系数更大。

  其中,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与急性心肌梗死密切相关。在丁香医生的报告中,37% 的95后报告有入睡困难,42% 的90后报告有睡不沉、梦多、易醒的情况。

  真的建议大家都该好好休息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