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攻坚】辛苦寒何以不辛不散不苦不泄
首诊医案
江某某,男,65
主诉
反复咳嗽5年,加重伴发热3天
刻下
脉浮弦数,舌紫红质厚,苔白厚腻,尖有红点,下眼睑淡白边暗红,面色晦暗不华,腹满膨隆,手潮手凉,耳廓凉,额温,下肢血络。
无怕冷,怕热,手足不凉,汗多,盗汗,汗后不凉。时口干苦,饮多饮茶,纳可,腹可不凉,肠鸣不频。大便一日一行,质可,小便可,无灼热,起夜0-1次。眠可无梦,无心慌胸闷。咳嗽痰多,无血丝。
病史:既往体健,饮酒30余年,平素每日约2两半酒。
家族史: 无 。
服药史:止咳及感冒药,具体名称不详。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中风
太阴伤血,血少轻证,水饮
阳明里热,里结,外热
许师分析
表上风寒不解,里位淡饮冲逆和结热攻冲,因为怕热,汗多,口干苦,消水,所以阳明是实火实热,那么我们治表加淡饮加火证。患者他觉资料是手潮凉,面色晦暗,津血不足,兼有表证和火证。身热口干口苦,怕热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消水汗多,提示火证兼表,咳嗽咯痰兼水,他觉资料显示兼寒兼虚,所以是酸寒法。
处方
千金百痛壮热方,四小时服完一剂,再观察。
条文
备急千金要方 卷九 伤寒方上(凡九类) 宜下第八
治伤寒头痛壮热百节疼痛方:
柴胡 栀子仁 芍药 知母(各四两) 升麻 黄芩 大青 杏仁(各三两) 石膏(八两)香豉(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温三服,若热盛加大黄四两。
用药后反馈
患者咳嗽发热4天于22日收入急诊,痰黄难咯痰,量多,无咽痛,少许鼻塞流涕,低热。许师5月23日查房,后患者晚上8点服千金百痛壮热方1剂后,24日凌晨剧咳20余分钟后安然入睡。24日早晨7点解水样便,量大,之后热退咯痰顺利,汗出休止。24日下午住院芳村呼吸科,咳嗽减5成,咯痰易出,白滑。 25日及26日各服第二、三剂千金百痛壮热方,26日咳嗽次数减少八成,痰白质滑,大便溏烂。5月27日晨起大便成形1次,大便后感觉精神清爽,咳嗽次数减9成,咳痰量较前少,痰白滑。
治疗前后血象变化情况
2019-5-22血常规:WBC:16.78,NEUT%:82.2%;降钙素原:0.09
2019-5-27血常规:WBC:12.21,NEUT%:61.4%;降钙素原:0.03
2019-5-22:胸部X线:1.右肺中叶,作废下舌段及双下肺散在炎症;2.肺气肿征象;3.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主动脉、冠脉粥样硬化。
以上。可以去吃粽子了。O(∩_∩)O哈哈~
且慢!医案虽小,但里面的理法却非常丰富。且看许师精雕细琢的艺术。
按语:以下分享两点:一、用放大镜看许师辨证(许师细致入微的辨证遣方太精细,师兄们都说要用显微镜了,水平有限,暂时只有放大镜)。二、从方子特点窥探方势与药势的关系。(水平有限,希望抛砖引玉。)
先重新看医案,带着病机去看。
主诉
反复咳嗽5年,加重伴发热3天。(咳嗽是表束)
刻下
脉浮弦数(浮是表证,弦是水饮,数是火),舌紫红质厚,苔白厚腻,兼有红点(舌紫红是火,质厚是偏实证有水饮,苔白厚腻是有水饮,有红点是里热),下眼睑淡白边暗红(下眼睑淡白是血少,边暗红是有表束或水饮或伤血),面色晦暗不华(有水饮或火热攻冲,以致津血凝滞失于濡养),腹满膨隆(里结,水结或热结),下肢血络(伤血),手潮手凉(表寒),耳廓凉(表寒),额温。
无怕冷,怕热(里热,外热),手足不凉,汗多(中风),盗汗(里热,中风),汗后不凉。时口干苦(里热),饮多饮茶(里热),纳可,腹可不凉,肠鸣不频。大便一日一行,质可,小便可,无灼热,起夜0-1次。眠可无梦,无心慌胸闷。咳嗽痰多(水饮),无血丝。
按语:有一些症候是可以有不同原因,需要整体联系表里去看,再确定所对应的基础病机。还有,基础病机上升到复合病机的时候也会先进行病机的约分。
基础病机
表束(低热,脉浮,咳嗽痰多) 表寒(手潮手凉,耳廓凉,咳嗽)中风(汗多,盗汗 )
太阴伤血( 下肢血络)血少轻(下眼睑淡白边暗红)水饮(质厚,苔白厚腻,下眼睑淡白,边暗红,咳嗽痰多)
阳明里热(脉数,舌紫红有红点,面色晦暗不华,盗汗,怕热,时口干苦,饮多饮茶) 里结(腹满膨隆) 外热(恶热)
看到四诊支持的基础病机后,再看老师的分析就容易懂了,许师常说“哪串(行)最长治哪串(行)”,形象又高度概括,看似玩笑,其实恰是经典经方讲究证据的体现。
再看许师分析
表上风寒不解,里面淡饮冲逆和结热攻冲,
水饮和里热的四诊资料是最多的,所以毋庸置疑。
因为怕热,汗多,口干苦,消水,所以阳明是实火实热。
按语:许师这里的推导不是单从数量来的,细看可以发现其实是“表表里里”,就是,怕热汗多是表上的热的征象,而口干苦和消水是里热的证据。表里都热,那么就可以实锤了。
那么我们治表加淡饮加火证。
患者他觉资料是手潮凉的,面色晦暗的,津血是不足的,兼有表征和火证。身热口干口苦,怕热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消水汗多。火证兼表,咳嗽咯痰兼水,他觉资料兼寒兼虚。
按语:许师从水火气血四证再分析一次病机.而且着重他觉资料再验证一次。
火证兼表兼水兼虚,无疑是酸寒法。(有疑问可以穿越回2019年年会^_^,相信以后也会分享的,请大家继续关注吧)
按语:辨证过程再总结一下。先用表里观,正邪观看,有表证,无表邪,里热攻冲和淡饮冲逆,里证为主,辨太阴阳明,也就是辨水火。得出火证兼表兼虚兼水。火证用阳明四法,而四法就特点简单来说:辛寒解表,苦寒直折,咸寒软坚,酸寒治水。里位津血虚,兼有淡饮,不耐发散,更不耐攻伐,所以若辛寒、苦寒或咸寒法为主都不能对治,酸寒法就为这种情况而设,对治火证兼表兼虚兼水,酸寒法是阳明法中的厥阴法。
再来看方子
千金百痛壮热方
柴胡 栀子仁 芍药 知母(各四两) 升麻 黄芩 大青 杏仁(各三两) 石膏(八两)香豉(一升)
重新排列一下,(向左是阴旦,向右是阳旦。)
石膏 升麻 (辛寒), 柴胡(辛苦寒), 黄芩 知母 大青叶 (苦寒 ), 白芍 (苦酸 ), 栀子香豉(酸寒 ) , 杏仁(苦温).
方眼:酸寒法、栀子豉法
在方眼栀子豉的定位下,辛寒解表不散津液,苦寒折热不伤胃气,杏仁苦温兼顾表寒。在津血不足时代替麻黄。方势对应病势,丝丝入扣,所以取得“神效”。
千金百痛壮热方,方子里多数药能解表,但阳明法为主的情况下,解表的作用被牵制了,然后在酸寒法的牵制下,这种解表的力度更趋里,辛寒随辛苦(柴胡),苦寒随苦酸(白芍),而且苦温的杏仁也减弱的苦寒药的寒性,苦寒的力度减弱,苦酸又传到酸寒,使得整体药势趋于里位。体现酸寒法的特点。经方精妙的组合搭配,发挥药物特定的药势,形成特定的方势。许师“经方的药物绝不叠床盖屋,每一味药都是身兼数任的”,我认为上方典型的是柴胡,白芍等有兼味的药材,连通药势,使方子形成特定的方势。所谓同气相求,就是四气五味相近的药物,更容易互相影响。此外,还有大青叶(《名医别录》味苦,大寒,无毒。主治时气头痛,大热,口疮。),方子里苦寒药之中,连接栀子(偏上焦,连接辛寒,苦辛寒)和知母(偏于里位,中下焦,除热润燥治水祛湿)。所以整个方子辛寒不辛散伤正,苦寒不苦泄津液了,反而在酸寒法的作用下,有补益的作用。
许师曾说“你是谁不重要,你跟谁一起才重要。”一语道出药证玄机,方子有方机,方势受每一味药牵制,而里面的每一味药受其他药影响。
今日所获
细致入微的辨证,得出病机病势。经方药物巧妙的组合,得出与病势丝丝入扣的方势。难怪不少同门都有一种感觉,患者好像按着经方的方子来生病。历经岁月洗礼的经方,沉淀千年,是人类的瑰宝,愿追随许师,努力精进,与各同道共勉。
整理:吴嘉业
编辑:颜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