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之盛处

​阳之盛处:

壮族医药的

形成和发展

这是

汉族中医

经典著作

关于针刺疗法

来源的直接记载

这里的,“南方”

不一定,特指壮族地区

但应当,包括壮族地区

对现存的

壮医陶针的考证说明

其针型与《内经》的

九针之首(chan)

最为相似

二者又与砭石最为相近

“九针”已是金属医疗工具

按照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石器时代与铜器时代之间

曾有一段灿烂的陶器文化

陶针当是陶器时代的产物

汉族中医

“九针”

形成齐备之前

由于

壮族地区的

地理环境、

人民体质和

地方病、

多发病的

防治需要

壮族先民已经知道在砭石的基础上

敲击陶片,使之能比砭石更锋利

有目的地进行针刺治疗

陶针在壮族地区的使用

至少

在战国之前

就相当流行

1985年10月

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

(壮族聚居地区)西周末年古墓中

出土了两枚青铜浅刺针

(其中一枚出土时已残断)

针体通长2.7厘米,

针柄长2.2厘米,

宽0.6厘米,

厚0.1厘米,

呈扁的长方形

针身短小,

长仅0.5厘米,

直径仅0.1厘米,

锋锐利

经考证认为是二枚

浅刺用的医疗用针

其锋微细,与古人

对“微针”的描述一致

广西“微针”

迄今为止

在我国

范围内

唯一

见诸报道的、

年代最早的

“微针”

它为研究

壮医的历史

提供了可靠

的实物依据

事实说明:

壮族先民是最早创用

针刺疗法的民族之一

对壮族聚居的

左、右江地区的

古代大型岩壁画

花山岩壁画的

考察表明:

先秦时期壮族先民已经广泛应用

气功导引、引舞疗疾的防治方法

宁明县的一处面积约

6干平方米的岩壁画上

绘制了1370多个人像

这些人像正面的多为

两手上举,肘部弯曲成90°~110°

半蹲状,两膝关节亦弯成 90°~110°

侧身的人像

多排列成行

两腿向后弯曲

两手向上伸张

可以说

不管正面图

还是侧面图

都是典型

的舞蹈动作形象

或功夫动作形象

且似有首领示教

人们

对于这些

舞蹈动作

间接表现的

社会生活内容

当然可以作出

种种猜测分析

但决不能忽视

它的直接效果

却病强身

特别是对

腰、膝、肩、肘

关节肌闪的锻炼

显然肯定是

岩画所用的

赭红色颜料

经鉴定

主要为

氧化铁

专家们已经有

比较充分的证据证明

花山岩壁画基本上是

战国时期的作品

此外,在壮族地区

出土的铜鼓饰纹上

也有大量的

舞蹈气功的

图案

先秦时期

壮医除了

针刺疗疾、

舞蹈导引、

按矫治病

对药物也已经,有所认识

并积累了一些,临床知识

知道用:

蒿苏

(紫苏)

煮螺蚌

解毒去腥;

佩带某些

草木母根

防病治病;

某些草药内服

可以减轻疲劳;

某些植物

内有大毒

不可内服

但总的来说

这时的壮医药是

萌芽和草创阶段

壮族是我们中华民族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医在骆越先民开创

珠江流域文明的时候

就已经创立了

目前广西共有中医民族医

等各类医疗机构1200余所

中医药服务覆盖面达70%

壮族作为,祖国南疆

人口众多的土著民族

是我国

最早种植水稻和

最先培植棉花的

民族之一

高山畜牧业

也较为发达

而与

这种物质

生产活动

相应的是

壮医药的逐步

形成和发展

从柳州、桂林、南宁等处发掘的

旧石器时代和薪石器时代的遗物中

壮族先民们

所使用的工具

先后有砍砸器

刮削器、尖状器、石片、骨器、骨针

以及陶器等并有捕获生物及用火的遗迹

这些原始工具当中

就有可供医疗用的

砭石、陶针、骨针

壮族人们

生产活动

采集食物

识别百药

制造简单

医疗工具

随着

壮族地区

社会经济、

政治、

文化

的发展

壮医药

逐步形成了

自己的特色

并有所发展

壮族先民最早

创用针刺疗法:

1985年10月

考古工作者在

广西武鸣县马头乡

西周末年的古墓中

出土了两枚

青铜浅刺针

经考证是,二枚浅刺用的医疗用针

其锋微细,与古人对"微针"的描述一致

广西"微针"

是迄今为止

在我国范围内

唯一见诸报道的、

年代最早的"微针"

它为

研究壮医的,历史

提供可靠的,依据

事实说明:

壮族先民是最早创用

针刺疗法的民族之一

我国医史上第一张

实绘的人体解剖图

北宋庆历年间

在壮族聚居的广西宜州

曾经发生了一次壮族农民起义

统治者以诱捕的方法,捕获了

区希范、蒙干等义军首领56人

全部杀害并命宜州推官吴简

及一些医人对尸体进行解剖

绘下《区希范五脏图》:

这是有记载的我国医史上

第一张实绘的人体解剖图

解剖过程

医学角度

进行观察:

蒙干多病嗽,肺胆俱黑

区全少得目疾,肝有白点

这次

解剖事件

在我国医史

有一定地位

它发生在壮族地区

据悉,壮医与

传统的中医相似

不同之处主要是:

地域性和民族性

药材采自

本地深山

治疗方法

以壮族的:

目诊、药线点灸、

药物竹罐拔罐

等为主

没有文字记载

全靠口授心传

壮医

在东南亚

有广阔的

发展前景

尤其每年

端午药市

有大批的

越南边民

慕名而来

寻医问诊、

交易药材、

学习中医

端午药市是

推广壮民族文化

打开中草药

对外市场的

重要平台

(0)

相关推荐

  • 【广西】神秘莫测左江宁明花山岩画

    2018.3.发小一行四人一车,自驾前往广西宁明.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位于宁明县城西南约25公里处的明江河畔,有一座断岩山,临江断面,形成一个明显内凹的岩壁.岩壁上留存有大批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的赭红色岩 ...

  • 治疑难杂症 壮医最“牛”

    名医简介 黄瑾明 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诊疗部专家.主任医师.中国医学史.壮医学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善于运用中药.壮药.壮医针灸等综合 ...

  • 甲骨文记载殷商时期的治病法

    殷商以前的医疗方法,目前尚无可证的史料,但从甲骨卜辞的字里行间,可以知道殷人对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祭祀以外,已有多种体疗的形式见诸史料. 刺法 原文:今日殷,瘳.(出自<殷墟文字乙编>,编 ...

  • 邓石如 七言联 万华盛处松千尺,群鸟喧...

    邓石如 七言联 万华盛处松千尺,群鸟喧中鹤一声

  • 阳虚寒盛才是疾病的本质!《寒症案例大全》

    真寒假热(外阳内阴) 真寒假热证,如同命理学中的从格.寒者热之.真寒假热,外阳内阴,如同大离之卦.当治对则成乾卦,当治错则成坤卦全阴死也.      <景岳全书·传忠录>:"寒热 ...

  • 诗词丨人间烟火盛处,正是心安吾乡

    有句歌词这样写: "慌慌张张匆匆忙忙, 为何生活总是这样,难道说我的理想, 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时光: 不卑不亢不慌不忙, 也许生活应该这样,难道说六十岁以后, 再去寻找我想要的自由...&q ...

  • 人间烟火盛处,正是心安吾乡

    有句歌词这样写: "慌慌张张匆匆忙忙, 为何生活总是这样,难道说我的理想, 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时光: 不卑不亢不慌不忙, 也许生活应该这样,难道说六十岁以后, 再去寻找我想要的自由...&q ...

  • 北方雪国南方阳,静处想到朱自清

    睡到7:30闹钟响,不想起床还是起床,因为又不想睡,这种矛盾的睡觉状态不多,因为今天是周末. 9点多,背着包,带上东西,下楼去机场.外面飞着雪花,雪花还不小,只是不太多,可能很多已经在空中化了.我没有 ...

  • 中药验方调理阳虚寒盛

    体寒分为外寒和内寒,外寒是由于外感寒邪或者过食生冷,损伤阳气,以致阳气虚衰.内寒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阳气素虚,或者久病伤阳.外寒或者内寒导致阳气虚衰,不能制阴,所以阴寒内盛. 外寒之邪侵犯人体,必然损 ...

  • 李计忠一卦多断六爻实例:男测婚姻 五阴剥阳 阴盛阳衰

    推断: 你一生婚姻不顺,很可能有两次失败的婚姻. 反馈:你说说婚姻不顺的原因. 1.卦象<山地剥>为五阴剥阳.阴盛阳衰.阴进阳退.腐朽堕落.妻子欺负丈夫之象. 2.世为自己.应为他人,财为 ...

  • 阳热盛,容易损伤阴液。例如胃阳热盛,耗伤...

    阳热盛,容易损伤阴液. 例如胃阳热盛,耗伤胃阴,胃津不足,受纳失职,饥不欲食,口于咽燥,大便秘结,取厉兑点刺出血,天枢.丰隆用泻法, 以泻热养阴. 阴寒盛,容易损伤阳气. 寒疑胃脘,病久伤阳,阳气不足 ...

  • 气盛火旺,心阳独盛:大黄黄连泻心汤应用广泛

    中医书友会第2119期 I导读:大黄苦寒泻下之力皆知,不知其道者惧其将军之威,而知其道者喜其临证之效捷.通腑.清热.泻下.逐瘀,所治不同,用法各异.本文所论,主言其清热逐瘀. 大黄黄连泻心汤之临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