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方歌方解,五苓散原文解读,五苓散医案

【组成】猪苓(去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

【现代用量】桂枝6克,泽泻15克,茯苓9克,猪苓9克,白术9克。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按:以上置作煎剂也可,但水逆证仍以散服佳。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本方集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诸利尿药,重在逐内饮,泽泻用量独重,取其甘寒之性,为方中的主药,以解其烦渴,并与猪苓为伍兼清里热。复用桂枝不但解外,而且能降气冲,使水不上犯而下行,五味配伍,解外利水,故治脉浮有热、气冲水逆、渴而小便不利者。其适应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
【仲景原文解读】
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解读】太阳病,依法治疗应当发汗,但发汗应取微似有汗为最恰当,若发汗不得法而使大汗出,使人体津液大量亡失,胃中水液被夺而干燥,故使患者烦躁不得眠。这种情况,如口渴想喝水时,可少喝一点,使胃气和即能愈。
如果发汗后而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是里有停饮,误用发汗而致表仍不得解的证候,则宜用五苓散治疗。
按语:里有停水本来小便不利,此时如用发汗治疗,脉仍浮而微热,表证也得不到解除。此与前边所述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证相似,可互参。不过这时的消渴,主要是由于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出,新水不能吸收、组织缺少水的滋养,故渴。再加上误发其汗,伤失津液,则渴益甚,如饮水亦以留胃中,遂成随饮随渴的消渴证。用五苓散解表利其小便,水液代谢恢复正常,则消渴自己,热亦自除。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解读】发汗后而脉浮数,为病仍在外,因表热未解,故烦;水停化热,同时正常水液不能上布,故渴,宜五苓散主之。
按语:此亦应有小便不利症,未明言属省略。
《伤寒论》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解读】中风发热,即指发热、汗出、恶风的中风证。六七日不解而烦,是说病已六七日,虽然服了桂枝汤仍发热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是说既有发热而烦的表证,同时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的里证。发热烦渴本来是五苓散方证,故与桂枝汤,不但表不解反而烦渴更甚。这种因水停不化,故渴欲饮水,水伴冲气以上逆,故水入则吐,就是水逆之证,宜用五苓散治疗。
《伤寒论>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解读】太阳病,误用下法治疗,使邪热内陷出现心下痞,这种心下痞可用泻心汤治疗。但也有误下后,水伴冲气逆迫于心下而成心下痞者,患者表现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为水停不行之证,这与泻心汤证明显不同,故用泻心汤治疗则痞不解,应用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解读】太阳病,脉浮缓弱为中风脉。发热、汗出、复恶寒,为中风证未传少阳,故不呕。所以出现心下痞,是由于医者误下所致,言外之意应先用桂枝汤解外,外解后,再给服泻心汤来攻痞,此为第一段。
如果是上证未经误下,并且患者已没有了恶寒、口渴,这说明表证已除而转属阳明病了。若有小便数,则大便必硬,而有心下痞,此属津液竭于里的脾约证,即不大便十日亦不感痛苦,患者如渴欲饮水,则可以用少少给服的方法解救,此为第二段。
如果是上证未经误下,并亦未转属阳明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这种心下痞正是水逆心下的五苓散证,则宜用五苓散治疗,此为第三段。
《伤寒论》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解读】霍乱发作初起,亦常见头痛、发热、身痛的表证。若病人渴欲饮水,为有热,宜用五苓散两解表里;若病人口中和而不用水,为里多寒,宜先救里而后解表,用理中丸主之。
按语:霍乱上吐下泻,耗人精气至烈,虽有表证,亦不可发汗,热比较明显者,只有用五苓散两解表里一法。寒比较明显者,五苓散也不能用,须用理中汤(丸)先救其里。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沬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解读】脐下悸为水动自下,吐涎沬为水泛于上,故脐下悸、吐涎沐而癫痫眩冒者,都是水饮为患,因此用五苓散主治。

【方证要点】本方证为外邪内饮,饮停化热,因成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

本方证常见于急慢性外邪内饮证。本方在临床应用很广,不但应用急性病,而且用于慢性病,还用于急性传染病如霍乱。有人怀疑古时的霍乱不同于现代的霍乱,这是对经方不了解的缘故。梁代陶弘景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记载:“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外感天行,即急性传染病、瘟疫。二旦、六神、大小,即《伤寒论》中的主要方剂。问题的关键是不论什么病,只要认清有五苓散证,即可用五苓散治疗。

按:曾治一小儿患癲痫吐涎沫,每脐下跳动则犯病,服五苓散(汤)六剂而愈。一些注家多把癫眩改为巅眩或颠眩,以为头眩之属,但临床屡依本条所述用本方治愈癫痫证,足证癫眩二字无误。

【辨证要点】太阳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者。

  【五苓散医案】

李某,男,47岁,会诊日期1975年7月27日。患者自感上腹有肿物已2个多月,因无不适,未曾检查治疗。近1个月来因感左上腹痛而来门诊治疗。经内外科检查,怀疑是肿瘤而收住院治疗。查体:上腹左右均可触及拳头大实性肿物,表面不光滑,轻度压痛,部位深在与体位无关。尿常规:蛋白+,红细胞15—20,白细胞3—5。血沉61毫米/小时。尿酚红排泄试验:一杯3%、二杯5%、三杯5%、四杯7%。静脉肾盂造影:左肾扩大,右肾未显影。临床诊断:双肾肿瘤?肾结核?因尚等待手术,要求服中药一试。会诊症见:左腹胀痛,头晕,心悸,汗出,恶风,口渴思饮,饮后渴仍不止,心下有水响,尿频涩痛,舌苔白,脉浮数,心率100次/分。此属太阳表虚兼心下停饮证,也即外寒内饮证,与五苓散加减两解表里:

猪苓10克,泽泻15克,苍术10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滑石30克,阿胶(烊化)10克,生大黄3克,生苡仁30克。

结果:上药服二剂后,小便增多,意想不到尿中排出绿豆大结石。三剂服完后,连续四五天排出细沙样结石,腹部肿物消逝于无形,其他症状也全消失。追访5年未见复发。

(0)

相关推荐

  • 协热利,虚寒利,霍乱,腹泻——桂枝人参汤

    6协热利--刑锡波医案 霍某,女,63岁,家庭妇女.病史:素有脾胃衰弱之证.因感寒而身发冷热,头痛无汗,心下痞满,医者用辛温解表之剂,而佐以苦寒消痞之法.服药后,汗未出,表不解,而溏泻数次,痞满加剧, ...

  • 经方: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利水袪湿)

    五苓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本方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及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    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里,空气中的水蒸化成了云:在人体里,水蒸化了就可以滋润全身,或者说为 ...

  • 论述学习五苓散方证

    五苓散是我们在中医临证中用得比较多的一首方,本方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本方在临床应用很广,不但应用急性病,而且用于慢性病,还用于急性传染病如霍乱. 本方组成有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 ...

  • 五苓散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猪苓去皮,十八铢(9克),泽泻一两六铢(12克),白术十八铢(9克),茯苓十八铢(15克),桂枝去皮,半两(4克)[服用方法]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

  • 七问五苓散

    赖海标 五苓散出自汉末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具有通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论中有关五苓散的条文共有11条,分列如下: <伤寒论>中有8条: 第71条:太阳 ...

  • 桂枝汤方原文解读,方歌方解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 ...

  • 小柴胡汤方歌方解,小柴胡汤原文解读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半夏(洗)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 ...

  •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五苓散方歌方解,五苓散医案

    本文详细介绍了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五苓散方歌方解,五苓散医案.之前本站还发布过多篇关于五苓散的临床运用文章,大家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阅读. 延伸阅读: 1.五苓散加减治疗消渴病引起水肿的临床体会 2. ...

  •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文,组成,方歌方解与临床运用医案

    [原文]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五篇) [组成] 桂枝12g 白芍10g 甘草6g 麻黄6g 白术15g 知母12g 防风 ...

  • 大陷胸汤方歌方解,大陷胸汤原文解析

    [方剂组成]大黄18克,芒硝12克,甘遂末3克. [用法]以水六杯煮大黄取二杯,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一杯,得快利,止后服. [方歌]大陷胸汤证真凶,水热结上腹胸痛,甘遂温服得快利,硝 ...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原文,方歌方解,临床医案

    [方剂组成]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炮附子3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歌]桂枝去芍加附子,只因表寒邪未去,病从太阳转少阴,加强温散解表力. [方解]本方是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 ...

  • 半夏散及汤方歌方解,原文解析

    来源:道医网 [方剂组成]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分. [用法]分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杯煎沸,纳散6克,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方歌]半夏散及汤方并, ...

  • 越婢汤原文,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

    [方剂组成]麻黄18克,石膏45-100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 [用法]煎服法同麻黄汤方. [方歌]越婢似麻杏甘石,加入姜枣去杏子,皆治外邪内热证,健胃逐水是目的. [方解]本方与麻杏石 ...

  • 凉膈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hide] 2 [凉膈散方歌] 3 [凉膈散方解] 4 [凉膈散主治] 5 [凉膈散医案] 6 [医案分析] 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凉膈散的论述 7.1 主证分析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