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健脾,端午养生正当时
端午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吃粽子、划龙舟外,端午节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
01
端午湿热交织易滋生病菌
端午过后,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最容易滋生病菌,酝酿各种邪气,使人生病。端午节前后,雨水充足,气温显著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湿气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湿气滞留体内,会引起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端午之后湿热渐盛,各种真菌、细菌大量繁殖,蚊虫活跃,日照增强,各种皮炎、湿疹、手足癣、荨麻疹等皮肤类疾病开始多发。
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脾胃虚弱是人们在端午左右的普遍状态。端午前后阳气外达,气血更多地运行在体表,这就造成人体内里的虚寒。
端午天气闷热,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还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
02
端午习俗中的养生道理
1、粽子养胃清热
虽然我国南北方的粽子风味、特点和做法不同,但都以糯米和粽叶为主料。中医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据“本草”中的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2、艾草补阳驱虫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端午时节阳气最盛,是最合适补阳的时候。端午时节做艾灸是最佳的补阳办法,能改进风湿病、关节炎等冬病。除了治病外,艾灸兼有防病保健的功效,可以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
推荐艾灸穴位:中脘穴、肚脐、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血海穴
3、雄黄酒燥湿杀虫
之前端午节有饮雄黄酒的风俗,雄黄性辛温,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的功效。但雄黄内含砷、汞等有毒物质,喝雄黄酒不当,易引起中毒。
擦雄黄酒的习俗是可以保留的,可将其外涂在毒虫叮咬、生痱子或长包长疖的地方。需注意的是,痈疖初期涂雄黄酒效果好,但出现伤口破溃就不要用了,而且不能长期、大量外用,儿童尽量不用。
4、香囊驱蚊防防病
端午节有佩戴中药香囊的习俗,也可将香囊挂于床头,能驱赶蚊虫。
将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雄黄、冰片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外包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也用以表达辟瘟除秽、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
03
端午养生:健脾养心调气血
1、起居有常调气血
端午节时值仲夏。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顺应四时补养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夏天养生重在“养生”,而午睡是中午养心的最佳方式。养成午睡习惯,可以帮助人体消除疲劳,理顺心情,避免发怒。
2、健脾祛湿调气血
三餐要规律,防止饥饱不均伤害脾胃的正常功能;饮食上应多吃菜,少吃肉;为了减少肠中积热,要有意识地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