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的古代处方整理研究

研究目的 本课题以《中华医典》为基础,检索其中收录的针灸推拿类古代文献,以计算机处理检索出的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处方,分析古代医家对失眠的针灸治疗的常用穴位及取穴特点,从而为现代针灸治疗失眠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从而使针灸在失眠的治疗中发挥更好的疗效,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研究方法 以《中华医典》为基础,检索其中收录的50部针灸推拿类古代文献,并检索针灸推拿类古籍中有关失眠病症的针灸治疗处方并录入数据库。采用MicrosoftExcell数据库,整理针灸推拿类古籍中有关失眠病症的针灸治疗的处方规律及治疗失眠的常用处方和配穴规律。 结果 1.《中华医典》收录的针灸推拿类中医古籍共50部。其中,通论共有古籍41部,针灸法收集古籍7部,推拿按摩类收集古籍2部。 2.在《中华医典》收集的针灸推拿类50本古籍中,有关失眠盼针灸处方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针灸甲乙经》,在唐、宋、元代均有出现,至明代达到高峰,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籍中亦有记载。 3.在《中华医典》收集的针灸推拿类50本古籍中,有关失眠的针灸处方的记载共有274条条文,共计用穴64个,处方可以分为单穴处方、对穴处方及多穴处方。主要以单穴处方为主。 在64个处方用穴中,出现最多的是太渊、阴陵泉、章门、中府、辄筋。其中单穴处方用穴49个,出现最多的是太渊、阴陵泉、章门、辄筋、期门;对穴处方用穴16个,共出现对穴10对,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对穴为胆俞与章门;多穴处方共用穴30个,共出现处方9条,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处方是气海、三阴交、大巨。 在64个处方用穴中,根据穴位所处的经脉不同,以手足十二经脉为主,出现穴位最多的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根据穴位所处的部位不同,以四肢部出现穴位最多。根据穴位分类,以特定穴为主,在特定穴中,又以五腧穴及交会穴为主。

4.失眠的针灸治疗建议处方为: 主穴:太渊、阴陵泉、章门、.中府、辄筋。 配穴规律:按脏腑辨证循经配穴,主要以特定穴为主,四肢部多用五腧穴及交会穴,躯干部多取背腧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