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即无用,无用即有用丨探析庄子所主张的“无用”是什么意思?

庄子和弟子曾经一次出游,见到一株大树,高入云霄,粗壮如钟,枝叶之繁茂仿佛遮天蔽日。周围皆是伐木者,却无人将目光放在这株参天大树上。

庄子不解,遂问道:“为何无人伐此树?”

伐木者答:“此树不中用,因沉水而无法作舟,因腐烂而无法作棺,因易毁而无法作器具,因脂液而无法作门窗,因虫蚀而无法作柱,实乃不材之木。”

因此,庄子对他的弟子们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

故,此无用之用,传承千年,后有世人不解:无用即是无用,“无用之用”何以可能?

一、庄子的“无用”主张

庄子此人,向来与时代格格不入,后世千年,知晓此人之神通,可当时的人,只当此人患有“疯病”。

他尚自由,遂拒绝了楚威王的官场聘请,从容的去水塘里玩泥巴;他乐死善生,遂在妻子离世之后鼓盆而歌,惠施认为他得了疯病...

后世自知,他虽然以“宁愿烂在泥巴里”为由拒绝官场,却是崇尚自由,不想被官场的纷纷扰扰所束缚,以其他方式爱戴百姓、尊敬国家

他虽看似不为妻子的去世而感到悲伤,反而载歌载舞,实则想念妻子,却认为妻子终于“从小屋迁向了大屋”坦然安卧...

他善观察、善思考、善辩证、善哲学,遂看到树木因无用而未被伐,说出一句“无用之用”。

1、无用之用——既是否定又是肯定

庄子的生活与常人并无不同,只是“术业有专攻”,遂庄子看待生活中细节也能引发一场哲学上的思考和深究,“无用之用”也是庄子对日常见闻的一次思考和启发。

无用之用,即看似没有用的用处,才是最大的一种用处。这一句话,似乎颠覆了世人对于“无用之材”的认知,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

庄子的弟子也问过他:先生您到底站在哪一边?

庄子却说:我站在两者的中间,世间其实并没有绝对的事情,没有绝对的有用,也没有绝对的无用。我不愿意认某一种专一的死理,我愿意顺势而为,遵从内心和道德。

若我锋芒太过招来祸端,我愿意敛起锋芒,低调做事;若我低调做事从而使我失去了本真,那我便遵从本心做事,如此一来,虽免不了遭受祸患,但也不会依仗一方失了自我。

所以无用之用,实则是对有用的否定,对无用的肯定。

树木作舟船、作门窗、作器具、作棺材...并非树木本身的职责,而是来自人对它的需求,这是真正的有用吗?焉知对于树木本身,“长命百岁”才是真正的有用呢?

遂庄子有言:“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也就是说,树木生长中途被人砍伐而用于其他,对于树木而言,实则是一种患难。

“有用”与“无用”,其实并不是按照人的需求而判定的,遂庄子否定了以人为中心的“有用观”。

既然有否定,那便也有肯定,世人所认为的“无用”,实则有时是对事物本身的“有用”,甚至于这种“无用”才成就了事物本身,正如这株大树可以高耸入云。

总而言之,世人评判有用与无用是从人的内心和需求出发的,是以人为中心的,而庄子的有用无用则是依据物质本身的需求出发的,是以事物本身为中心的,两者出发点不同,重心不同,在世人看来自然难以理解。

2、“无用之用”到底蕴含了什么深意?

这个世界上,不被世人所轻易接纳的事物,一般分为两种结果:一则被当作胡说八道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二则深入剖析后得到深奥的真谛。对于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来说,显然成为了后者。

所以“无用之用”四字,实则蕴含多重意义。

其一,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存在即“真理”,只要存在就有意义,只要存在就有价值,只要存在就是有用的,所以其实,“无用”也是一种有用。

只是人与自然对于有用无用的界定不同,自然所产生的“有用”,或许只是普普通通的存在即可。而人所认为的无用,第一是源于人的欲望,即人总将索取当作理所应当,对自然如此,对他人也是如此。

第二是源于人的主观臆断,对人类而言可以产生积极意义的就是“有用”,否则即为无用。

所以就是前面所说的,“无用”实则是对人世普遍意义上“有用”的否定,对事物本身“无用”的肯定。

其二,就如同一个人总有精力旺盛和精疲力竭的时候,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不代表永远不会颓废堕落。所以同理而言,万事万物也总有有用和无用的时候,一个事物不可能永远有用,也未必会永远无用。

所以按照世人普遍认同的“有用”观来说,一个事物的“无用”性,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的,有一种树十分适合做木材之用,那就代表这个树种内的每一棵树都适合做木材吗?倘若土肥不够而长得歪歪扭扭呢?倘若它生长在永远攀不上去的高峰上呢?人用不了、用不到,那这棵树还是有用的吗?

所以其实,“有用”自身就包含着“无用”;“无用”是“有用”的一种可能性,它与“有用”是共存的。

其三,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庄子的思想是道家思想的主流思想,那么“无用之用”,自然也属于道家思想的范畴。而道家的思想是什么?——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顺势而为。道家以不干涉自然,顺从自然的发展为基点,展开了对世界的思考。

所以其实,“道”实则是“无为”的。在道家人的心里,道家思想并没有对任何事物产生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就意味着,道家思想,实则是“无用”的。

道家思想探究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他们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来源于自然,而自然即是互不干涉、互不影响的,所以自然是“无用”的,世之本源是“无用”的。

源头是“无用”的,基点是“无用”的,那么这个思想下的一切事物,都是“无用”的。

其四,从字面意义上来讲,“有用”和“无用”是反义的,是相对的,但其实,“有用”和“无用”也可以统一的,也就是说其实有用即无用,无用即有用。

两种不同的生物一般为竞争或者捕食关系,这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决定的,但也存在一种关系,两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补给,一方死亡,另一方无法独活,在生物学上,这种关系叫做:共生。

有用和无用,有时便如同这种关系。

比如,黄山上的迎客松,因其奇特的外形,引来无人游客参观黄山,将黄山的旅游业发展带动起来,迎客松于黄山而言,产生的是积极意义。

但也因其产生的积极意义,使得迎客松成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似乎与黄山共生共存起来,因为它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即便它不必成为木材,也是“有用”之物,而这种有用,也是迎客松本身的“有用”,因它免受了成为木材之患。

此时,难道不是“有用”即“无用”吗?

二、无用之用何以可能?1、人本教育观

正如庄子的“无用之用”所传达的思想,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无用之用”的存在。

中国是一个应试教育很严重的国家,有些家长将接受教育作为日后生存的必须条件,有些人为了某一目的迫不得已的接受教育,其实,这都是世界原本的“有用”观,而非庄子的“有用之用”观。

接受教育应该是人类作为智人的一种本能,一种接受、吸纳并转化提升自我的本能,而不是达到某一目的的必需条件,这就是人本教育观。

人本教育观对人类本身看似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它追求的是人像植物一样本能的、遵从自然的去生长,所以是“无用”的,然而实际上,人们在本能的接受教育之后,自我会提升,社会会进步,世界会发展,周而复始,创造一个新时代的世界。

这是一种宏观的智慧,是一种大格局。

2、意象存在的意义

“无用而用”的其他体现,在于一些抽象的东西上,比如:美术、音乐等艺术类意象的存在。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使人获得实质性的东西吗?欣赏达芬奇的画作会得到实质性的回报吗?显而易见是不会的,但听音乐、作画赏画可以陶冶情操,这就是音乐和美术的“有用”。

再者,一个国家都有其国歌和国旗,它们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是为“无用”之物,但实则,它们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是国家内国民的自信和归属,它们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精神意义上无可替代的存在,这又是其“有用”性。

所以实则,一些意象的、不具有实际实用意义的存在,都是庄子的“无用之用”

三、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世人总将索取当作理所应当,对自然的索取、对他人的索取,看似“有用”,实则伤害了自然、伤害了他人。

世上无用之物数不胜数,它们未必会对人类产生实际的积极意义,但它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些颜色与美好,若因它们“无用”而嗤之,却又是毫不讲道理的行为了。

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零度和无限,有的是平衡,而如何拿捏这般平衡,又是世人该绞尽脑汁的问题了。平衡是很微妙的,“无用之用”恰是一种平衡,它就像是这个世界稳定发展的基石一般,重要至极。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参考文献:

1.《 “无用之用”何以可能?庄子所主张的“无用”究竟是什么意思? 》

2.《“无用之用”何以可能?——《庄子》中“无用”的五重意蕴》

3.百度百科——无用之用

(0)

相关推荐

  • 《中国哲学简史》(7)庄子:“幸福”的两个境界

    庄子,原名庄周,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蒙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先秦最大的道家,道家在经历第一阶段杨朱.第二阶段老子之后,庄子是道家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 庄子是孟子的同时代人 ...

  • 国学笔记||老子炼丹吗?

    导语 看到这个标题,有人会说,这不是明知故问吗?道教就是把老子奉为祖师爷的,道教就炼丹药,追求长生不老.我们看过<西游记>,里面的太上老君就炼丹,太上老君的原型不就是老子吗?可是,我要说的 ...

  • 道法自然不是放任不管,无为也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源头治理

    有网友不断提出关于老庄哲学的质疑,说你们天天就知道谈道悟道,能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吗?能解决现实问题吗?那些追求悟道的人,不是"顺其自然"坐视歪风邪气不闻不问,就是逃避现实,归隐山林, ...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丨探析古代御厨机构的发展历程

    既然民以食为天,那么在古代社会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自然也就更加地讲究饮食,因此还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御厨",也就是专门为皇帝或者说为皇室人员烹调美食的人员. 这些人一般是长居深宫之内 ...

  • 于怀柔之中,寓羁麋之术丨探析辽东马市对于明朝的发展有何意义?

    明朝时期曾经提出过"于怀柔之中,寓羁麋之术."其意思就是想要用羁縻之术来统治明朝政府周边的其他民族,于是根据这项国策的推出,明朝时期的辽东马市开始蓬勃发展,最终成为了影响中国数百年 ...

  • 蛮夷邸、鸿胪客馆和四方馆丨探析古代对番客进行管理和接待的方式

    自从华夏文明有史以来对于蕃客的接待和管理就一直存在,而且从秦朝开始就有了专门的场所馆待蕃客. 比如说汉朝时期建立的蛮夷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客馆以及隋唐时期的鸿胪客馆和四方馆等等,都是专门用来款待蕃客朝 ...

  • 艺术教育——从最“无用”变成最“有用”

    文丨月月 · 主播丨小明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做过一个五万人的本科毕业生调查问卷.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你认为什么知识最有用?" 毕业1~5年的学生答案是"基本技能&quo ...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 弗莱克斯纳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导读: 正是十几年前土耳其数学家埃尔坎的一篇极化码论文,被任正非和华为发现,而变成今天世界5G的技术和标准. 正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众多领域,在大量"无用"的 ...

  • 越是无用,越有用

    艺述史官方原创 我发现可能在我们的身边都会有这样的两类人:一类是穷极一生都想争一个好的名声,想坐到更高的位置上.然后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能终日到处去奔波,没有真正地享受过几天悠闲的日子.而还有一类 ...

  • 无用离经叛道、有用可为宝刀,我的孩子叫“伤官”

    我有一个孩子,名字叫伤官. 也许因为他是我的血脉延续,也许因为异性相吸,总之我对他的付出和奉献毫无保留,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爱都给了他. 无论他喜不喜欢,我把很多事情都给全部包揽了.对他,有点溺爱! 如 ...

  • 胡绍卿丨​探奇葛仙洞

    探奇葛仙洞 作者:胡绍卿 探幽览胜入名山, 葛仙邀我看炼丹. 洞中只見炉火旺, 紫石倾刻化成浆! 童子引壶冷却后, 老道九转煅烧繁. 游客不识成功苦, 错把神丸当作糖! 文/胡绍卿 编辑/王孝付 作者 ...

  • 法大说法丨夫妻单方转让股权的效力认定及配偶权益救济路径探析

          夫妻共同财产的内部构成日趋多元,夫妻一方可能身兼婚姻法和公司法上的多重身份导致离婚财产分割中股权的认定与分割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仅以夫妻单方转让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效力认定为视角探讨婚姻法与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