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投稿版)

主题:写给上海的诗·散文随笔奖

参赛作者

姓名:郝亚娟

出生年月:1993.08

正文:

上海,上海

今天,公司的一个小伙伴宣布离职,不是常规的跳槽,是非常规的回家,有更好的打算,接下来要撤离上海。为他开心,为他的选择开心。因为在哪里并不重要,开心才重要。不管去哪里,心中有梦想,就能生根发芽。

记得,某个领导曾经说过,“当你们奋斗累了的时候,不妨回顾下,相信曾经与你们奋斗的小伙伴,很多都陆陆续续要离开上海,说待不下去了。上海是什么地方啊?是魔都。在上海生存很难的,那些离开上海的人走了,待不下去,但是你们待下去了,你们就是胜利的。再咬紧牙关。”关于这位领导的说辞,我认同前半部分,因为确实挺累挺难的;但是不认可后半部分,留在上海就是胜利。如果这只是自我激励的心理战术,无所谓;但是一旦真的这样想,还是很偏颇的。坚守在上海就是成功?回了家乡,就是败将?那不是我的价值观。也许是很多人的价值观。希望明白的人,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影响自己的选择。是否回家,还是留在上海,全是个人的选择。比如,家里那边是否更适合开展人生的规划,事业和家庭兼顾。

每当这样想时,我总会联想起大学的朋友们,有三个玩的很好的小伙伴,一毕业就回家了,碰巧他们都是云南的。回家爽不爽?爽啊。工作也找好了,房子也不用愁。但事实是,云南VS上海,或许前者买房不是大问题,但工作在哪里都一样。我看到,那个小伙伴也天天跑业务,一到考评就急;也会吐槽工作中遇到的琐事身不由己。然后一个微信群里的我们,就说各种奇葩事,逗一逗,乐呵下,生活得继续。虽然大家不在一起,但那颗年轻的心脏以相似的频率跳动着。在哪里,都得奋斗!

在这个城市,每个人都在努力拼搏着,上海是座什么样的城市呢?夜晚走在灯火中,下班挤在地铁的热流中,看看工资卡的数字,心中呐喊着那首异乡人的《北京,北京》;可是,这座城市又是那么通情达理,繁华的陆家嘴发射着金融奇才的梦想,安静的大学路上也有文青的情怀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个城市偶尔也会让你吟唱起《成都》。有时候人和城市的关系,是相互包容。你选择了这座城市,他便开始包容你,也许起初磨合得不顺利,最后,总会在现实面前,咬咬牙,fighting!

我也曾犹豫过,选择哪个城市,尤其是选择了去广州读研后,做那个选择,太纠结了!而一旦真的选择定下来,以为人生马上不一样了,开启新篇章了。哪知,我和广州的缘分,截至目前,只有一年。未来的事,还说不准。但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城市再大,也是人选择城市,而不是城市选择人,中国的城市那么多。比如我,不也在上海待了四年,又去广州体验了一把,然后又回归到上海。分分合合,我对这座城市的感情更加明朗,不害怕重逢,也不期待分别。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我总结出来的"talk with Shanghai"攻略。

你看那往来穿梭的人潮,你看那鳞次栉比的大楼,你也看那关了又重开的饭馆儿,这个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好多事儿。不要怕,你还在这里,上海与你言和,在你的青葱时光里。当我感到疲惫时,我并不会把这份疲惫归根到上海,这个城市是无罪的,是人选择了城市。夜晚的风从黄浦江上吹来,带给陆家嘴加班的游子一阵清凉,也是送给五角场啤酒撸串的夏日晚风;夜晚的风微凉,感受着地铁的行驶,脚下的那片土地也跟着震动;夜晚的风飘来了外卖箱里的饭香,外卖小哥穿梭在办公楼和小巷子。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在奋斗,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心底都藏着喜欢上海的理由,享受着服务和被服务,在自己的位置上创造价值。

我在这里,在上海,开始这段拼搏的摸索岁月。上海的人与城市互相成就!


投稿花絮:

我把原稿修改了下,传扬社会主义向上价值观,然后开始投稿了。邮件发送之后,收到了“复旦诗社”的自动回复,顿感人生何处不相逢啊!我朋友的朋友是复旦诗社的老社长,我跟朋友笑谈说“可以走个后门不?”。当然,这都是玩笑话。其实,在坚持写作的这条路上,收到了身边很多人的题材和鼓舞,有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句话怎么说,当你所向披靡,清风都为你歌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