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你的城市,藏着你生活的样子
1936年7月15日,鲁迅先生夫妇设宴为故人践行,许广平以夫妻名义赠予她红豆,希望慰藉她远去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位故人,便是鲁迅先生最喜爱的学生——萧红。
至此,萧红远去香港。
异国他乡的漂泊,让身染重病的她无比惦念小城的岁月。神伤之余,她写下了这本自传体的小说《呼兰河传》。
回不去的故乡,成了萧红笔下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经典作品。
从小城走出的人生里,有着最温暖的记忆,也有着人性的荒凉。
岁月如歌,童年的回忆,既是一个人前行的动力,也成为了人生的底色。
萧红的人生,从呼兰河开始,也为我们揭露出生活最大的“谎”。
(图片来源于电影《黄金时代》里的萧红,侵删)
1
贫穷,是谎言最后的遮羞布
萧红出生在一座东北的小城,因城外有一条呼兰河,小城的名字也因此所得。
小城并不繁华,只有两条大街,分别是东二道街和西二道街。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烟火气里,人们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奔波着。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五六尺的大泥坑,平日里人人避之不及,唯恐连人带车跌下去,伤着了自己和财物。
可不论天晴还是下雨,这个泥坑总是人们竞相调侃的谈资。
有铤而走险的人,赶着车想冒险过去,却没想翻了车,自己从泥坑里爬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马儿倒在泥污之中,奄奄一息。
然而,眼看周围的人越聚越多,真正出手相救的却没几个。他们大多吆喝着或交头接耳地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好生热闹。
直到有车夫、瓦匠等人,取来绳索将马从泥坑里拉出来,才算平息了这场惊险。
冬去春来,始终没有人提议将这泥坑填平。
而大泥坑的威严,时时刻刻提醒着呼兰河小城的人,贫穷又闭塞的生活,是怎样滋生出人性的冷漠和麻木。
大泥坑的存在,不止成了人们生活最关切的话题,也给大家带来了些许的“好处”。
一旦市面上有卖便宜的猪肉时,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认为它是泥坑里淹死的猪拿来卖,却没一个人愿意承认它是瘟猪肉。
对呼兰河的人们来说,生老病死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活着就是唯一的奢求。
看尽世事苍凉和数不尽的人间悲苦,小城的人们只能在忘却的痛楚里,继续辛苦地谋生。自欺欺人的谎言背后,不过隐藏着对贫穷的深深恐惧。
特蕾莎修女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贫穷衍生出的谎言,遮住了内心最深处的痛苦,却也让人们离爱和温情越来越远。
唯有将爱根植于心,才滋养出源源不断的善意和良知。
2
认命,是无法抗争而说的谎
呼兰河城里的生活是闭塞的,也是愚昧的。
人们热衷于各种鬼神的庆典,将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鬼神之上,只苦了真正的受苦之人。
团圆媳妇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邻居家的童养媳,团圆媳妇的命运是悲惨的。
原本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却因为性格较外向,被婆家认为不怯生,遭受了婆家一轮又一轮的殴打。
被吊在房梁上打,被烧红的烙铁烫脚心,团圆媳妇经受不住轮番的摧残,彻底病倒了。
可怜的小姑娘躺在床上早已病入膏肓,婆家担心人财两失,甚至听从迷信之谎,不惜花大价钱请人来跳大神。
之后,又将团圆媳妇放在烧开水的大缸里洗澡,试图洗去她不详的病根。
滚烫的热水一遍又一遍从可怜的团圆媳妇身上浇过,曾经那个活泼大方的小姑娘,就这样活活被虐待死了。
曾几何时,夜里凄惨的叫声不绝于耳,令人怜悯痛心。
如今,寂寥的夜里,倘若有死去的鬼魂,定不再忍受这世间的荒唐与愚昧。
正如萧红所写的那样: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不幸和迷惘的人们,在一次次的生离死别中,只留下了落进心底的孤寂和凄凉。
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恰恰印证了在封建旧时期,选择认命的人,命运是如何任人摆布的。
旧时代里女性逃不出男尊女卑的观念,只能将所有的不公视为无法改变的命运。
做人,别让自己的人生,输给了认命。
所谓认命,不过是无法挣脱世俗的压迫和羁绊,给自己说的谎。
毕淑敏曾说:
“命运是我怯懦时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
不论面对何种境地,都不要用命运之说的谎言来搪塞自己。
生活再多的困顿和磨难,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终会翻开人生新的篇章。
3
童年,有人生最美丽的谎话
一个人的童年,记录着成长的历程,也承载着爱和梦想的最初模样。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当萧红写下这句时,犹记起祖父的后花园,是否依稀得到过些许的慰藉?
祖父的后花园,不仅给了萧红童年最美好的时光。
祖父的爱与关怀,也陪伴她走过了孤独的童年。
祖父在花园里劳作,年幼的萧红便在一旁捉蝴蝶,摘花草。
祖孙二人常常在花园里嬉戏,萧红会偶尔故意在背后捉弄祖父,逗得自己哈哈大笑。
可这位慈祥的老人从来不生气,脸上总是充满了笑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生活虽平淡,但有了祖父的相伴,日子总算欢快了起来。
祖父会为萧红做各种好吃的,每次都等她吃剩后,自己才肯吃。
祖父还会给她讲诗词,在耳濡目染的吟诵中,文学的种子在萧红的心底开始悄悄发芽。
倘若没有祖父温暖的关爱,萧红的童年也许是另外一番景象。
从一出生开始,重男轻女的思想,就让她受尽了其他家人的厌恶。
父亲会将她一脚踢出门外,祖母曾恶狠狠地用针扎她,连母亲也对她常常恶言相加。
每当她感受到不被善待的痛苦时,祖父都会用温暖的话语化解她内心的冰冷。
让她不再为此而耿耿于怀,以至于留下满心的失落和创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祖父爱的庇佑下,萧红有了融进骨子里的自然和纯真,也有了体察和感知生命的细腻和敏感。
每个人都有未曾忘却的童年,但只有历经人生沉浮后,才能打捞起回忆里最珍贵的片段,铭记住那些善意的谎言。
童年的“谎话”是美丽的。
因为,它是爱你的人对你最深沉的爱,是你获得信心和勇气的来源,更是你抵抗未知风雨的一把伞。
萧红无疑是幸运的。用“谎言”包裹着的爱,成为她灵魂漂泊处最安稳的港湾。
每个人终其一生想探究人生残酷的真相,但最终却都在爱的谎言中,汲取生活的信念与希望。
(图片来源于电影《黄金时代》里的萧红,侵删)
4
唯有爱,能击破生活所有的谎
呼兰河小城的故事,虽是一曲曲乡土的挽歌,但依旧有爱在延续。
磨官冯歪嘴子和王大姐自由恋爱结婚了,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在那个媒妁之言的年代,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于是,各种议论和诬陷声音不绝于耳。
有人说她眼睛长得不好、力气又大,没有姑娘样;有人说她不听家人劝告,非要找个秃秃的磨官,估计不是个好姑娘。
说的人多了,谎话夹杂着恶意的揣测,使所有人都在唾骂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
生活清苦,谎言伤人,可夫妻俩却无视闲言碎语,过得踏实知足。
破败不堪的草屋,以席为床的一家人,熬过了一天又一天,挺过了人生一道又一道的坎。
不久之后,王大姐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冯歪嘴子喜出望外,买来棉花和花布,甚至还买来鸡蛋给她补充营养。
生活没有预设的惊喜,带来的却是更加黑暗的深渊。
在一个乌鸦停满树林的夜里,王大姐在生产时不幸去世,只留下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众人唏嘘之余,都等着看冯歪嘴子的笑话。
有人说他买了菜刀,肯定打算自刎;有人却说他躲在草屋里,怕是要上吊了。妻子王大姐的猝然离世,让本就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可冯歪嘴子的崩溃与绝望,在看见两个孩子后,反倒镇定了下来。他不断告诉自己必须要生根,牢牢地存活在这世界上。
绕不开的贫穷,夹缝中的生存,让他无法停下前行的脚步。
时间飞逝,流言不再。
冯歪嘴子凭借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养大了两个年幼的孩子。
大儿子已经会帮他拉驴饮水,瘦弱的小儿子也学会了拍手。冯歪嘴子苦涩的心,也慢慢敞亮了起来。
不在绝境中沉沦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新的生机。
唯有勇敢爱过的人,才懂得生命的伟大。
人生碌碌,只有坚守这份活下去的愿望,就一定能击破生活的一个个谎言,活出生命最顽强的力量。
5
《呼兰河传》的结尾处,萧红如此写道: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这些粗陋的往事中,有凄婉的悲歌,也有着欢快的幸福。
感受过冷漠与麻木,也渴望着爱与自由。
如今,长大后才参透的谎言,让我们学会了面对真实的世界、残酷的现实以及如何在挫折与困顿中寻找新的契机。
点个「在看」,共勉。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