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揭秘音乐养生神奇功效_儒佛道频道_腾讯网

中医揭秘音乐养生神奇功效

礼乐文华山西新闻网[微博]佚名2014-03-04 15:42

我要分享

0

音乐养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音乐疗法”,亦称为“音乐养生”或“音乐医疗”。音乐疗法是一门涉及音乐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而从源远流长的祖国文化中溯源音乐养生之旨,更能体验“乐者,心之动”,“乐者,德之华”之妙。

作为现代医学一个分支的音乐治疗学,它的一些原理,早在几千年前,就被我国的音乐家和医学家所了解。用《易经》上的这句名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正为说明我国音乐养生的历史悠久,它比Altshuler在五十多年前才提出,而后被各国音乐治疗家所认同的“同质原理”早了好几千年,而且含义更加深刻。

医和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音乐治疗专家,春秋时代,秦国医和为晋平公诊病,就对音乐与健康的关系作过深刻论述,医和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固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繁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己,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对于音乐治疗中如何选用音乐的问题医和已说得较为清楚。

孔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作为一代思想家,也都对音乐养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孔子提倡音乐应“中声以节”,庄子的“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的精辟论述其实已涉猎了音乐欣赏心理,荀子提倡礼乐治人、治国。

自唐宋以来,音乐空前繁荣,音乐的养生和治疗作用,被人所知晓,利用音乐治疗疾病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深谙音乐之理的伟大诗人自居易在诗篇中有很多关于音乐养生的诗句,曾有诗《好听琴》曰:“本性好丝桐,心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诗句强调了音乐对人的心理调节功能。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欧阳文忠公集》中记载:他曾因忧伤政事,形体消瘦,屡进药物无效。后来,孙道滋以“宫声数引”治愈了“幽优之疾”,欧阳修深有感触地说:“用药不如用乐矣。”这可以算是我国历史上以音乐治病的典范事例之一。

金元时期,四大家之一张子和善用音乐治病,如在《儒门事亲》中载“以针下之时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等。他还提出“好药者,与之笙笛”,提倡学习乐器,以提高音乐素养来冲淡疾病的痛苦。

至明清时期,音乐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音乐治病的机理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代的张景岳对音乐疗法推崇备至,并对其治病机制研究颇深。他在《类经附翼》中对音乐疗法有专篇《律原》进行论述,提出音乐“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明代龚居中提出“歌咏可以养性情。”清代名家吴师机,尤其重视音乐疗法的作用。他在《理论骈文》中赞曰:“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医家徐迪、万全、张潮均有关于音乐疗疾病例的记载。清代医书《医宗金鉴》更进一步深入地将如何发五音,五音的特点与治病的机理作了详细的描述。

综观以上,音乐养生,在中医历史上早已有辉煌的成就。正是音乐以声音的形式将人们的欢乐、悲哀、忧郁、幽默、愤怒……的情绪体现出来,其魅力抵达到人们的心灵、拨动人的神经,让人在流动的、玄想的体验中浇注心灵的药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