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亡经》│书海遨游 No.999
书海遨游
No. 999
死和生都是轮回的一个过程
——《度亡经》
推荐程度:****
(经典本身必是经典,虽好但不推荐给对佛学没有了解的朋友)
作为莲花生大师的《奥妙喜怒佛慧自度密法大成》的中译本,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密法经典。如果不修密的人,可能不太适合看。也像译者自己说的那样,“后怕的是因本书含有极其深奥密法,按照藏传佛教规制,绝不应擅自向大众宣扬,违规解译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罪惩。”
其实这还是要看发心的,就像译者的发心,“但译者窃以为传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这代人应有的责任。”而且在书中也说到了,“无论是持戒行者、讲经上师,还是违戒密法师与普通大众,均不能没有此《闻教得度》。”
而从我自己的理解,密法是需要一定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发挥其强大的作用帮助我们证悟。然而大多数人还是困于无明之中,如果用无明的眼光去看待密法非常容易误解。就比如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甚至于观想到忿怒本尊都会觉得恐惧,这种恐惧就是来自于无明。试问这种情况下,如果举一个关于胎门的例子,“不要对高等胎门有所爱恋,也不要对劣等胎门有所憎恨。”有谁能真正的做到,或者说意识到背后的涵义。
说到这里,那我看密法的发心是什么?还是在于这些在现世似乎已经被普及的密法已经影响到了很多人。有人从不懂到不屑,有人从不懂到盲信,有人从不懂到好奇,有人从不懂到正见,有人从不懂到顿悟…也许这也是种六道轮回。而我的发心就是在体验着这些轮回,试图去觉察所有轮回中奥妙的地方,也许这是我自己的修行方式。如果你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就必须理解和你意见相左的观点。或者说用一个空杯的心理去听闻些广为流传的密法,然后虽然并不能理会其中的真谛,但也许在修行自己的信仰同时,能帮助那些误解的人走出泥潭。
总体来说,这本书主要说的是度亡的一个过程,有许多的仪轨,更多的内容还是在于临终中阴、法性中阴和世间中阴,其实大多都是在说一个轮回的世界。坦率的说原本中阴的概念只是修密的人去理解运用的。如果误解了,会产生很多强力的业障。并不适合所有人去听闻。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依我的经验判断,如果可以给大家选择的话,大多数人都会想轮回到天人道?就像基督教死后都要去天堂一样。然而这并不是经书介绍这个轮回世界的目的,或者说其实每一刹那我们都在经历着六道轮回。没有修为的时候,我们只是用我们被蒙蔽的眼睛去看,试问如何能看的穿轮回本质呢?
从经书的仪轨部分看,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自度篇,各种角度去介绍你会见到发生的事情,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可能性,而且穷尽坛城中所有的寂静和忿怒本尊。这对于记性不好的人来说还是蛮辛苦的,或者这些经文都是要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的念诵才能真正的滚瓜烂熟。具体到那个境界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状态,我不得而知,只是感觉到,当你熟悉了中阴的状态之后,也许对于死亡这件事本身就不再恐惧,也能知道有什么可以选,或者该怎么走下去。
另一块是对于死亡征兆的判断及拖延死期的办法,没看的太过仔细。一来描述的足够详细就像字典一样,没事也不用去看,需要的时候去查下就可以。也许更适合做一个大师给别人算命的时候用用。其实当你看开了生死这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再者,这部分如果非常了解了,总是觉得会有些先证预言的感觉。而且既有立法也有破法,所以一切可能都是在其框架里面,你只会是庸人自扰,过份担心。与其思考何时死去,还不如想明白当下怎么活。不过我还是下意识的看了下自己的鼻尖和舌尖,还好还好。
最后分享下对于意识挺有意思的讨论,
“对心识的认识有三方面的内容:过去识无有后续而显明空;未来识则是尚未生而处初始;现在识无为正处自性中。而“三世合而为一的秘诀:抛弃过去观念不再论先后,以心相断不再迎前后,不执著现在而留住于空寂中。””
相对一些仪轨或者论法来说,这样的描述更直接些,同时也能理解这是正视死亡的一种心理建设基础。
其实我更想说的这也是对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很好理解,了解死亡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活在当下。
20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