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境内的汉代武城县与沈阳县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境内的汉代武城县与沈阳县
作者 闫广勤
今华州区在古代长期称郑县,鲜为人知的是,西汉时,今华州区境内除有郑县外,还有两个县,一个是武城县,一个是沈(音chén沉)阳县。
西汉时郑县、武城县、沈阳县位置示意图
《汉书·地理志》记西汉时,设有武城县、沈阳县。南北朝北魏的《水经注》记,东石桥水流经武城县东,又向北经沈阳城注入渭河,又记东石桥水原名沈水。北宋《太平寰宇记》称沈水北迳沈阳城西。清《关中胜迹图志》认为,东石桥水即华州东部的构峪河。构峪河从柳枝镇构峪流出,现北向注入二华干渠,但历史上曾向北直接流入渭河。
1986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记,西汉置武城县,治所在华县(今华州区)东。武城县名应当与春秋时的武城有关。公元前619年,春秋时的秦国与晋国曾发生“武城之战”,此武城,据唐朝的《括地志》说:“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华州郑县东北十三里。” 武城遗址今尚存,位于柳枝镇骞窑村东北、伏中村西南,当地人今称其为“武伯(方言为běi)城”或“武城营”。
柳枝镇街南的武城遗址
故老相传,该城为郑桓公之子郑武公未东迁前所建,是他南狩打猎时的别墅,常驻于城内,因郑武公为伯爵,故称“武伯城”。1958年9月,由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组成的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此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了这座古城。调查报告“确定城墙的建筑年代当在西周后期之后,废弃年代应不晚于战国早期,城建筑及使用年代约当春秋时期。”此结论与武城在史籍中的记载吻合,也证明柳枝镇的这座古城遗址应就是春秋时的武城。
沈阳县,1986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认为其治所在华县东北。北宋的《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九记:“沈阳故城:在州東北十五里驿路南,石桥东有沈阳城。”此石桥,历史上又称东石桥,即今位于柳枝镇的南关村与丰良村之间的沟峪桥。柳枝镇的南关村之名,顾名思义,应是因地处一座城池的南门外而得名,但华州旧志对此一无所记,当地民间也无相关口述。从以上资料看,这座城池有可能是沈阳县城。
清《续华州志》认为,沈水即西溪,沈阳县在今侯坊、辛庄一带,武城县为今赤水郭村。但此说与《水经注》、《括地志》、《太平寰宇记》、《关中胜迹图志》等的记载相去甚远。
《水经注》
王莽篡权,西汉灭亡,建立新朝,武城改名为桓城,沈阳改名为制昌,但为时不久,新朝覆灭,二县名又改回。但在东汉时,这两县被撤销,只是被撤时间不详。有两条资料或可窥此二县在东汉的存废情况。一条是: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25—57年在位)征讨隗嚣时在武城驻跸,因而武城又称武平城、光武城。这段传说,正史无载,如果属实,当证武城县在东汉初尚存。另一条资料是《大明一统志》记载,沈阳原在渭河北岸,东汉安帝(107—125年在位)移治于此。那么,沈阳县起码保留至东汉中期。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