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张颖、李开复、胡润、梁建章等人的35个「非标准答案」

后浪研究所

 · 20小时前

关注
相信你能从中收获惊喜,有所感悟。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采访:大倪、十一、薇薇子、刘旌、苏建勋、大冬,策划、编辑:十一、大倪,36氪经授权发布。

告别2020,我们迎来了全新的2021。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无数个跌宕起伏的瞬间,在一次次阵痛中迷茫、反思、成长。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2020年,你会用哪个词呢?前不久,36氪邀请了一千多名年轻朋友们留下自己2020年的关键词。

我们发现被提及最多的词是「迷茫」、「焦虑」以及「混乱」。

在一系列应接不暇的黑天鹅事件面前,个体的渺小与脆弱暴露无疑。对于当下与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叠加,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焦虑、不安以及困惑。

这一次,我们从1000个年轻朋友们的困惑中,挑选出了18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并请来了各行各业最顶尖的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经济学家等等。

让这些「最聪明的头脑」给出一些「非标准答案」,解答年轻人的困惑。

01 不平凡的2020

Q1:非同寻常的2020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认知,对你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张颖(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2020年的疫情确实对全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客观现实下,个人能掌控的事情非常有限。

对于我来说,能做的事情就是尽量不让疫情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坚持把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全力以赴地做好:在投资、骑摩托、做纪录片、在每一次对外活动或者内部分享上,我都是抱着这种态度。

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抗击疫情的方式。

事实上,2020年经纬在投资上比以前更加地凶悍和全力以赴。我们接触了大量的创业者,如果见面不方便,就通过微信、电话积极地去沟通。

我们内部统计了一个数据:截止12月初,我们的投资团队和创业者有效联系超过5767次。在早期投资领域,一旦我们想清楚了,就必须有拼命的狠劲儿。

胡润(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我认为2020年是「回归」的一年。全球华人的投资资本回归中国成了一个大趋势,这也说明他们看好中国的长期发展。

梁建章(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今年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直播彩排、对流程、在镜头下扮演各种角色,这些是我从未尝试过的事情。但在2020年,它们都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彭韬(爱彼迎中国总裁):我觉得最大的改变是在意识层面,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大家都深刻地意识到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活在当下,珍惜当下能带给我更多的勇气,也让我更加勇敢无惧地面对未来。

同时,深刻地理解了「危机的机,也是机遇的机」:2020年的疫情不仅仅是对中国,对全球的旅游业都带来了冲击。但我深信,危机的机,同时也是机遇的机,我们要学会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

吴声(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变化就是,以前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前会想得非常多、非常远,但现在的聚焦点是——想得越具体越好。今年我们提出「具体的智慧」作为场景实验室的Slogan,也是出于这种考量。

解决具体的问题,做具体的事情,就像查理·芒格所说的,「宏观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而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

Q2:如果2020可以一键重启,你会给年轻人什么建议?

何帆(知名经济学家):先买口罩,再买股票。买口罩是要有防范危机的意识,买股票是要找对中国经济未来的趋势,和中国经济、中国企业一起成长,分享中国经济转型的红利。

梁建章:如果可以重启的话,我会希望我们把这个疫情周期当作一次放空的好时机,我会在这个阶段重新思考公司的战略布局,也要放下一些固有思维,多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02 迷茫的应届生

Q3:学历真的重要吗?现在很多大厂都要求985/211学历,身为一个双非毕业生该如何自处?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唯学历论」和「是否去大厂」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先来看唯学历论。学历不是衡量一个人优秀的唯一标准,但同时,我们不能否认它的确是用人机制中的一个重要考察维度。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双非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的确比985、211 学历的大学生要弱势。

双非出身是一入大学就知道的事实,大学四年,有很多改变的机会,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提前做好规划并加以执行。你需要有「三力」:规划的能力、追求的毅力、执行的魄力。

计划的能力——多渠道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考专业技能很高的从业资格证(CPA等)、参加含金量高的竞赛夺奖等都能提高自己就业竞争力。

大学四年,多参加能提高专业能力、同时符合自身发展兴趣爱好的第二专业也是很大的加分项。

如果找到了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且发展前景很好的专业,申请调换专业也是一个选择。这过程,需要你追求的毅力和执行的魄力。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一开始主修的是学校王牌专业法律,毕业后保证有个金饭碗,但后来发现自己所爱计算机专业后,在放弃已有学分的情况下毅然选择更换专业,在大学时光勤奋刻苦,最后以最高荣誉毕业。

这个选择让我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不仅做得更深更好,也让我受益终生。

在大学四年提高自身竞争力后,你选择的机会变多了:是去跟同学一起创业,还是去互联网大厂?或者选择读研读博继续攀登学术高峰?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有规划能力,追求毅力和执行力,梦想会照进现实;但如果大学四年毫无规划、碌碌无为地混日子,就算你是985、211 学历的学生,大厂也很难向你招手。

何帆:学历重要,也不重要。在大厂的人事经理眼中,学历很重要,但对你个人的成长来说,一点也不重要。如果你是一个双非毕业生,你要学会避实击虚,扬长避短。

不要和985/211的学生硬碰硬,去他们不愿意去,但却能锻炼自己才能、成长更快的平台;做他们不愿意做,到最后他们很可能会干不了的事情。

粟裕没有上过军校,但他是我军最能打仗的将领之一。

张颖:学历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我除了硕士在美国西北大学,那算是一个很好的名校,剩下的经历就是上三流的小学、三流的初中、三流的高中、三流的大学,硕士的时候到了一流的硕士。

但硕士阶段美国的名校跟中国的名校一样,本科是最难进的,美国名校的硕士,其实相对是很容易进的。

但是我本科也读了很烂的学校,可能在美国大学中连前300名都排不进。不是说人家坏话,事实就是这样子。

我的高中,也是在欺负链里面的最底层。但这个高中给我带来的,是能跟各种种族的人打交道,能融入、从容、不被经常欺负、不被别人打,然后在这段时期,我就学到怎么真正地在社会上生存。

有时候生活给你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长远才是好的。但恰恰是这些让人非常煎熬的、非常不好的事情,放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里,你才发现它给你的东西是无价之宝。

没有那个时候的煎熬,没有那个时候的痛苦,没有那个时候给你带来的压迫,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对于年轻人来说,世界很广阔,有很多新兴的机会,可以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哪怕当下很边缘,也可以先去积累和创造。

Q4:疫情之下,体制内工作的优势被进一步放大,是否值得为此改变自己的职业规划?

何帆:50年前,售货员被认为是最好的工作。40年前,跑长途被认为是最好的工作。30年前,干外贸被认为是最好的工作。20年前,金融行业被认为是最好的工作。

我们的职业规划往往会很快过时。所以没有必要用一个职业把自己的终生圈死。如果你只能靠体制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那这份工作到最后也不可能是稳定的。

Q5:考研人数年年攀升,在这个研究生都快遍地走的时代,普通高校的学生真的应该考研吗?考研之后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很迷茫。

梁建章:‍‍‍‍‍‍‍‍‍‍‍‍‍研究生考试其实兼具协助企业选拔优秀大学生的部分功能。‍‍‍‍‍‍‍‍‍‍‍‍‍对于那些在大学期间刻苦学习的年轻人来说,将以此获得一块能让就业前景变得更开阔的敲门砖。

很多知名企业招聘时,对于非985/211大学毕业生的简历连看都不看,这就加剧了整个社会对于名牌大学的狂热追求。

但实际上,企业如果仅仅看学校牌子,就等于只看学生的高考成绩,完全不顾整个大学的成绩。

这种选择的思路,自然会导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不认真学习。

所以,这种用大学地位来筛选简历的方法不仅是低效的,而且也对于广大非名牌大学生造成很大的不公平,剥夺了他们在大学阶段通过努力学习来实现逆袭的机会。

其实有一种破局的方式,就是企业不再歧视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是参考一些其他客观可比的指标,比如说考研成绩。

携程旅行网用考研成绩来筛选简历就是一项很有意思的尝试。在携程2019年春季招聘中,应届生如果考研英语和数学成绩达到一定标准,无论学校背景如何,都可以免除相关笔试环节,有机会直通面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必须读研究生才能找到好工作,而是让研究生考试兼具了协助企业选拔优秀学生的功能。可以为大学期间刻苦努力的年轻人提供再一次的机会。

Q6:如何判断一家公司和一个老板是否靠谱、值得追随?

彭韬:「始于梦想,成于文化」。判定一家公司或老板是否值得追随,我认为理想主义、公司价值观和使命感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在创业之初,便是想做「既能跟人产生连接又能给人创造幸福感的事」,也就是希望能为旅行者带来「家在四方」的旅行体验的信念。

加入爱彼迎,正是因为发现自己希望重新定义旅行的信念与爱彼迎的愿景不谋而合,同时爱彼迎是一个既能帮助房东获取收入又能创造价值的美好标杆,我相信,契合的价值观及崇高的使命感是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远的。

03 徘徊的职场人

Q7:在职场上,保持自己的个性更加重要还是融入集体更加重要?

李开复:在职场上,保持自己的个性和融入集体并不冲突,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概念,而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专业度。

一项任务布置下来,大家明明知道该任务不切实际、无法完成,但为了逃避责任,都心照不宣地随大流集体性选择「沉默是金」,谁都不愿将实际情况告知上级领导——这是典型的「负面默契」。

这样的「负面默契」有百害无一利。这时候,摆脱「负面默契」,做出冷静客观的专业建议才是最为重要的。

正确「融入集体」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保持专业度,避免个人英雄主义的团队合作方式。不只创业团队需要高度的team work合作,学生的报告与社团、甚至大公司内的各部门分工都需要团队合作。

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的。

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像Windows 2000这种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

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浩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

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靠个人努力、单打独斗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

因此,必须时刻警惕「负面默契」的出现,同时悉心学习团队合作的原则和技巧,保持自己的专业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融入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现代社会。

彭韬:两者同样重要,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保持个性可以避免自己在职场被同质化,建立个人风格并发挥创造力,这将会成为一个人职场竞争力;而融入集体也是十分有重要的。

我在高中时打篮球时,很喜欢双手暴扣,而现在更愿意配合团队战术、做传球等辅助任务,帮助团队高效得分。这一点也体现在工作中,无论大环境如何,我都喜欢为团队制定战略和目标,促进并帮助团队达成目标。

爱彼迎就是这样一个互相支持、共同前进的团队。中国有句古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在团队协作中,也能和身边的同事学习到很多东西,保持个性和融入团体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做好二者之间的平衡。

张颖:如果你自己足够牛逼,那就保持个性。总之,自强则万强。

Q8:关于职业,是选择一个方向一条路走到黑,(可能成为经验资深的专业人士,也可能只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还是在不停尝试拐弯突破,摸索出自己的无限可能?

吴声:我认为今天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一条道走到黑」。真正的「一条道」,应该是在不同领域可迁移的方法论。

当下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系统竞争,让自己具备复合型的跨界思维,成为维系基本生存的必需策略。

从这个意义上,既能探索多样的可能性,又能时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和优势的复利,才是这个时代职场的「长期主义」。

Q9:人人都在问:你有什么职业规划?到底应该怎么规划个人发展?

胡润:我认为进入职场工作的前3到5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能够利用好这段时间,学习专业技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搭建有价值的人脉关系网络……这些对于未来的个人发展都很有帮助。

何帆:三个要素:你的兴趣,你的天分,社会的需求。最重要的是你的兴趣,有了兴趣,你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其次是天分,有些事情,只靠兴趣是不行的。把兴趣和天分结合起来,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未必在社会上成功。比如你热爱打猎,又有天分,但这个世界上已经几乎没有猎人这种职业了,你只能把它当成一种爱好。

只要你能找到一件事情,你感兴趣,又有天分,还有社会需求,成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Q10:30岁左右的人找工作更应该看重什么?薪资、价值还是未来发展?

胡润:如果你承受的生活压力没那么大,能够接受较少的薪资,那自然是工作的价值大过其他的。

但对于大多数处于3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需要面对很多的生活压力,例如买房、养家等等,如果需要平衡这些,也许选择一个没那么感兴趣但薪资待遇比较好的工作更适合他们。

Q11:2020年催生了副业的发展,在没有任何其他特长技能的前提下,应不应该发展副业?发展什么副业合适?

张颖: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长板技能,那想必也做不了什么高回报的副业,所以培养出在自身专业领域的能力才是第一重要。

经纬过去和今天的成绩,带给我的影响力,带给行业的影响力,是非常直观的。没有人不喜欢影响力。而获得影响力的前提,就是在你所在的领域,做到第一,并且持续地去赢。

经纬内部也有一个说法,叫做冠军心态,我们对创业者的要求,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在自己的主业上持续地去赢。

如果一个人在自己核心的专业领域做到第一,那么他去跨界做任何其他行业的事情,都会事半功倍、易如反掌。

像我也会去投资纪录片,例如《徒手攀岩》、《蓝色防线》、《燃点》系列等等。现在我去做跨界的事情,从资源、人脉上,都会容易很多。

这背后,是因为我和经纬在投资领域的成绩与影响力做到了足够好,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李开复:要发展副业,一要认真评估是否符合兴趣爱好和自身特长;二要计算投入产出比。

副业至少要符合兴趣爱好,或者自身特长两个要素中的一项,两者兼而有之最佳。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甚至可能把副业发展成为主业。

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也无任何特长技能,那么不建议你发展副业。

投入产出比的计算,需要认真考虑几个因素:

首先,评估自己主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评估自己岗位的天花板是高还是低。

如果行业发展趋势是良好的,且岗位的天花板很高,那么应该好好地做好自己的主业,职位上去了,薪水也提升了,如果有额外的精力,再考虑接洽一些能辅助主业继续精进的副业也不迟。

否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精力分散主业副业都做不好,得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果你的工作处于夕阳产业,或者处于简单重复劳动的「螺丝钉」状态,则可以考虑通过从事适合自己的副业,实现人生突破或者切换跑道。

再一点重要提醒,人工智能时代已然揭开序幕,请认真检视你所从事的主业副业,是不是有可能5年内被AI取代,确保自己站上正确的赛道!

04 成长、困惑与思考

Q12:年过三十,感觉对新鲜事物有一种潜意识地抗拒,该如何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彭韬:我认为保持好奇心最有效的方式是不断探索新的目的地,认识更多的人并不断发现、接收新的观点,越是从探索和发现中获取快乐,越能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而求知欲是好奇心的内驱力。

而作为一个在旅行行业多年的人来说,我也一直对世界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始终拥有探索世界的想法并愿意踏上新的旅途。

吴声:要让对世界的每一份好奇都能形成正反馈。每一次新鲜的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尝试,在行动过程中,产生新的意义、创造新的价值。

只有在正反馈的价值循环里,保持好奇心才会成为我们愿意拥抱的新常态

Q13:未来十年,普通白领实现阶 级跃进的机遇在哪?

梁建章:对于阶 级跃迁变难的现象,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才能促进阶层流动的顺畅,减少阶层跃迁的阻碍。这包括:需要放开户籍限制,让更多的外地人在大城市安居乐业,生儿育女。这样不仅能促进中国的创新和经济发展,还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我也建议,尽快全面放开生育,同时义务教育向下延伸,可以考虑提供免费的托儿所和幼儿园,并鼓励和扶助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试办托儿机构,以便切实减轻养育孩子家庭的负担。

让普通家庭愿意生孩子、生得起孩子、养得起孩子。这样每个家庭和整个国家,才有美好的未来。

Q14:人类在娱乐,人工智能却在不断学习。即便是高度依赖人脑分析判断的工作,在未来也有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学编程的广告,难道世界的尽头就是网络与人工智能吗?

梁建章: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东西有很多。创新实际上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需要越来越跨界,但是好在我们有更好的工具,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宏观的、跨界的人类知识的作用,但它在微观的、在搜索、测试方面,可以大幅度提高人类创新的效率。

虽然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生活,但创新的工作仍然需要人类来完成。因为人工智能无法触及创新的本质——主动提出问题。因此,其无法取代人类进行创新。

Q15: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里,各个媒体渠道总是不断向我们输出源源不断的信息和知识,而我们却经常来不及全部吸收导致囤积过多,今后应该如何应对这些过量的信息?

彭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过载,资讯过剩的时代。在信息洪流中,我认为要自己掌握主动权,自觉筛选有效信息、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所用。

我会多用逆向思维去看看待资讯或者新闻中的观点,这会帮助我更有效地过滤,获取有用信息。

其次,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若是我们反复接收同种类型的信息和相似观点的解读,往往容易迷失在狭隘的思维定式中,逐渐丧失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需要多角度去思考,通过不同的角度反复比对和验证,会得出更接近事实的观点。

吴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够更好地判断信息处理的优先级。在时间的分配上,要拥有真实的自律机制,唯如此才能在爆炸的信息中保持自由与效率。

理解这一点,你就不需要因为没有第一时间知道一个八卦而感觉到「Out」,或者因为没有Get到一个速朽的网络流行梗,而感觉到无法融入社交圈

何帆:多看书,少刷手机。

Q16:面对即将到来的5G时代,我们普通人能有哪些机会?

李开复:5G技术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在5G时代,人类将产生大量的用户数据,数据越多,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就会越理解人类的需求和喜好。

中国会在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世界,因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就拥有最大量的用户数据信息。

在5G时代,我们要积极拥抱AI新经济带来的技术进步,让它尽快触达每一个角落。同时,AI新经济所带来失业的问题,它会取代很多蓝领白领的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做客服BPO、客服等,这些工作都会被挑战。

我提出三种解决方案,在英文简称三个R:Relearn 二次学习,Recalibrate 二次定义,Renaissance 二次复兴。

二次学习——不仅用人单位需要对大量失业人员再培训,政府及有关单位需要提前规划大笔经费来支撑这个过渡阶段,学校需要及早检视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创造性、社交技能和跨领域知识的未来人才。

‍‍‍‍‍‍‍‍‍‍‍‍‍‍‍‍‍‍二次定义——我们用「二次定义」的方案,充分把以人为本的人性特质,和AI善于优化的技术优势深度结合起来,许多工作职业将被重塑,不少新兴岗位也将随之而来。

AI和人类各展所长、分工协作,AI能既智能又敏捷地承担起各种重复性任务,从业者的时间就能花在需要温暖、创意、策略的人文层面工作,发挥1+1>2的纵效。

举例来说,人们生病了仍然最为信任人类医生,医师用着专业AI医疗诊断工具,快速准确地为患者计算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于是能匀出更充裕的时间和病人深入探讨病情,抚慰他们的心灵。医生的职业角色将会二次定义为「关爱型医生」。

正如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滴滴司机、美团小哥等职业,AI的崛起也将创造出渐显雏形的新工作。

目前已经有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数据标注员、机器人维修员等AI时代的新职业,我们应时刻关注AI新经济进程中涌现出的新兴岗位,确保就业大众掌握情况,辅以培训。

二次复兴——AI新经济时代将改写职场规划的固有模式,也将促成一套全新的社会契约。

AI将人类从重复工作释放出来,我们的时间宽裕了,我们的心志解放了,人们终于能够专注于最擅长的领域,释放激情、创造力及才华。

把我们的能力用于发明、发现、创造、创意等层面,人人都有机会通过AI时代的二次复兴,重新发掘内在的真实潜力。

在上述各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里面的角色都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运用集体智慧,人工智能就可让人们释放天性与创造力。期待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拥抱AI新经济。

何帆:当电的革命到来的时候,大部分普通人都没有获得什么发财的机会,但是,他们得到了电灯、电视、烤箱、空调、冰箱、电梯。5G时代也是一样。

吴声:5G对于普通人来说,更重要的机遇表现在创作的自由与「发表能力」的提升。

可能是成为Vlogger的机会,也可以是立足5G应用场景,在全新的「发表平台」上,实现「IP重制」的机会。

5G带来的真实机会,需要我们将5G应用场景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完成更好的连接,定义新的创作载体。

无论这个载体是视频号、抖音、快手,还是小红书。例如以车联网作为创作背景,以无人驾驶空间的内容作为发力点——选择全新的基础平台,可以让个体创作者脱颖而出,领先半步。

所以我个人认为5G对于普通人来讲,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一种创作的自由和他发表能力的一种提升。

Q17:30多岁的女性怎么在事业上更进一步?

胡润:我们每年都会公布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在前100名中有超过60位中国女企业家,这个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女性在全球女性中的占比。这说明,中国的女企业家在全球来讲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对于中国30多岁的女性而言,其实有很多世界级的女企业家榜样值得学习。我个人认为,上榜女企业家的故事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Q18:怎样的人生才算成功?你认为你的人生成功吗?

李开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当前社会有个急躁的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

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凌志军在其《成长》一书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也就是说,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张颖:我觉得是先有钱,然后让这些钱有意义地花出去。比如说对于财富自由,其实身价跟现金是有重大差距的。

很多朋友可能理解不了,有可能一个人值1000块钱的身价,但他现金只有10块钱。这时候身价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身价是不能100%去变现的。

所以,真正有意义的是赚更多钱,把它变成更多的现金,你就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有意义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慈善,比如对更好内容的投入,像纪录片、电影等等。我特别喜欢这方面的投入,从《燃点》到《徒手攀岩》,到今年还有两三部纪录片,到未来有意义的电影。

有了钱你可以照顾身边更多的人,有可能小圈子能放大10倍、20倍。你可以世界上挑各种各样有意义的事情,对你来说有意义的、对人类有意义的、对推动某件事情有意义的,然后随便给钱。

结语

也许这些答案并不一定是「最正确的」、「最标准的」,但相信他们的回答能够让你有所启发,有新的思考和感悟。

当我们站在2021年这个全新的起点时,虽然避不可免仍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但也请记住不确定性对应的是丰富的可能性,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考拉

2021年的计划:

1.希望考一个证书,无论哪方面的;

2.完成至少一次20公里挑战

3.每周锻炼次数不少于3次

4.一年看至少20本书籍,专业,运营行业知识至少5本

5.组织一次双方父母的旅行;

6.努力有一次升职

@恬暇

对未来想成为的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找到支撑前行的动力和意义,少一点迷茫,多一点行动。希望能顺利发一篇论文,能顺利找到一个好实习,能顺利通过CPA考试。

@Olly

学习更多技能,换一份满意的工作,在工作稳定后开启自己的副业,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教父

2021年要还清公司债务,沉淀,积蓄,理财,重启,再次创业!

@江城攻

从来无所求,所得皆惊喜。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