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杨慧麟老师运用“一贯煎”的体会
杨慧麟老师临症治疗内伤杂病,特别是处治胁痛、脱痛、眩晕等病时,常举一贯煎加减,每获奇验。蒙其教诲,师其化裁,我亦每每学步而小有心得,今经过复习,结合具体验案例证谈点体会,请同道们不吝指教。
一、方剂来源
“一贯煎”为清代名医魏玉横所创制,见于《续名医类案》心胃痛篇内高鼓峰、吕庄生二氏院痛治验的按语中.高氏治一妇人胃痛,力辟前医从火从寒论治之谬,改从“肝病”处理,以滋肾生肝饮收功,魏按之曰:“此病外间多用四磨、五香、六郁、逍遥,新病亦效,久病则杀人矣。又用肉桂亦效,以木得桂而枯也.屡发屡服则肝血燥竭,少壮者多成劳,衰弱者多发厥而死,不可不知。”吕氏治一院痛患者,鉴于前药之不效,辨证认为系“火郁肝血燥”,“与以当归、芍药、地黄、柴胡、枣
仁、山药、山英、丹皮、山桅、泽泻顿安。”魏氏曰:“高吕二案持论略同,而俱用滋肾生肝饮.予早年亦尝用此,却不甚应,乃自创一方,名一贯煎,用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祀子、川糠六味,出入加减,投之应如俘鼓。口苦燥者,加酒连尤捷。可统治胁痛、吞酸、吐酸、庙痕、一切肝病。”
二、方义试析
方书有云:“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祀子麦冬襄,当归川棘水煎服,肝肾阴虚是妙方。”虽是歌诀,最后一句却扼要地道出了一贯煎的主要功能—是一张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的妙方。纵观一贯煎全方,是在大队滋养肝肾药中少佐疏利畅达之品而成,药味简要,配伍精当,方义似可简析如下:生地黄、拘记子滋肾濡肝为君,沙参、麦冬清肺养胃为臣,当归补血润燥为佐,川谏子泄郁疏滞为使,共成滋肝肾、清
肺胃、疏郁滞之剂.
三、治验举隅
如上所述,凡肝肾阴虚、津液亏损、血燥气滞而变生诸症者均可选用本方出入。
1.阴虚胁痛:胁痛隐隐不休,纳差腕腹痞胀,兼见心烦不安,口燥舌红,脉细弦或细弱者,乃肝血不足,肝用失常,木失条达,气滞络涩所致,治宜滋养柔和,切忌香燥走窜,一贯煎多获佳音.许多“迁肝”“慢肝”患者,在叠经西药保肝护肝、中药疏肝理气之后,常诩本方之功。
病案举例:张xx,男,43岁,干部,1973年春经治。云催肝炎三四年,虽经中西药
积极处治,但一直未能康复.就诊时右胁隐隐作痛不已,稍劳则加重,烷宇膜胀,暖气频繁,纳少,乏力,焦忧之至.颜面及颈项可见多个蜘蛛痣,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弦涩。肝功能呈慢性损害。西医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辨证乃肝血不足,木郁侮土,阴虚血燥,络脉淤滞,用一贯煎加炮甲、桃仁、红花等,药后诸症递减以至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蜘蛛痣亦悄然隐去,迄今康健,正常上班.该患者颇具耐心,前后服药三月而未间断。
2.火郁胃痛:素体苍瘦或内热素盛之人,肮痛日久,气郁化火伤阴,肝木肆横,中
土被栽,症见脱痛嘈杂,心烦易怒,口苦而干,舌红少苔或干黄苔,脉细弦数等,治当“忌刚用柔”,濡燥柔肝,泻热疏郁,一贯煎亦常奏捷。
病案举例:孙xx,男,69岁,工人,1976年9月就诊。自诉,’,合口痛”十多年,时
发时已,并不在意,因而未曾着意治疗。近月来症状明显9IJ重:心下顶痛,痛甚不能进食,或嘈杂如嗽蒜状,暖气不畅,或伴泛酸,口苦而干,夜寐不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有饮酒嗜好但不多。良由痰热互结中焦,郁热久而伤阴,血燥气滞,肝胃不和,予一贯煎合小陷胸汤,一服而病减大半,先后两诊共服药六剂,竟霍然病去若失,欣喜非常,嘱其戒酒及忌辛辣香燥食物冀获全功。
3.室女痛经:室女痛经,多由气滞血淤或寒湿伤及胞宫,血行不畅;但亦有察赋虚弱,肝肾亏损,或思虑劳神,耗伤精血而致冲任俱虚者,则滋养肝肾填补精血势在必需。临床习用傅氏调肝汤,笔者意为一贯煎或可媲美。
病案举例:潘Xx,女,18岁,学生,1980年4月6日门诊。其母代诉:患者自幼屏
弱,近年来更苦痛经,常因此告假而不能坚持上学读书,经量多,色鲜红,伴腰酸、胁痛、口干、心烦,不思纳谷。面色眺白,唇若涂朱,舌质红,苔薄,脉细。证属素体亏虚,肝肾不足,虚火内扰,气逆不顺。疏方一贯煎去当归,加白芍、甘草、萎皮、仙鹤草,当月经量大减,腹痛仅存些微.嘱其每月经前3~5日来诊一次,如此连续3、4个月,均以上方出入,病愈体壮。
4.火逆咳嗽:火逆咳嗽多由肝气郁而化火,气火乘肺,致肺气上逆而咳,俗谓“木火刑金”是矣,治疗勿忘柔肝平木以抑其悍烈之性。而木赖水涵,水仰金生,此又肺肝肾必当合治之理,清金润燥、滋肝益肾是其大法,一贯煎加减化裁,可望效果满意。
病案举例:张xx,男,6岁,1973年3月15日出诊:麻疹后忽作呛咳不已三天,日夜不宁,难以进食,不发热,胸透(一),曾服大力克、咳必清及肌注青、链霉素不效。面颊潮红,唇赤,舌红,苔薄干,脉数。是为麻毒耗伤气阴,木火用事,肺失清肃之令,当滋阴、降火、清肺、平肝,一贯煎去当归加桑皮、川贝、牛子,一服告已。
5.小腹胀痛:小腹胀痛多属厥阴肝经之病,选暖肝煎温肝散寒为多.有温散不效
者,改从柔润着手,一贯煎可建奇功.
病案举例:金xx,男,45岁,干部,1981年10月诊治。小腹胀痛一句,扣之绷急,
影响胃院痞闷,纳谷衰减,欲暖气而不得,大有不可终日之势,不发烧,无呕吐,二便正常。舌黯红,苔糙白,脉沉弦.经日“脏寒生满病”,前贤又有暴痛无热、久痛无寒之说,小腹乃肝经分野,剂以温肝散寒理气止痛必有立竿见影之效,不料数服暖肝煎之后,小腹胀痛依然不动,改投厚朴温中加减,仍不见功。患者愁眉不展,顾谓吾曰:莫非“怪”病?!因有肝炎病史,疑其有变.思虑甲再三:痛因胀甚,胀乃气滞,气滞是肝郁不达,疏泄之性失常。小腹为肝经所主,此证属肝病无疑,温散既不行,柔润又怎样?不妨试之。处方一贯煎加乌梅、青木香,岂知一中肯萦,效如俘鼓,三服后竟诸症霍然。
6.肝阳头痛:肝阳头痛属内伤范畴,治以平肝潜阳为主,如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而临床所见肝阳头痛者,多是阴分不足,木失涵养,怒则气上,引动肝阳上亢,且头胀头痛眩晕并见,心烦易怒、胁痛口苦、睡眠不安等是其伴随症状。一贯煎能滋肾水以濡肝木,加减得当,奏功可指日而待。
病案举例:吴xx,女,韶岁,本院职工家属.1973年4月11日初诊。头痛两个多月、两太阳穴处更觉胀楚,伴眩晕.形体苍瘦,性情急躁,口苦咽干,胁肋掣痛。脉弦,舌边紫,苔薄不润。云有头痛宿恙20年,曾多方图治,终未彻愈。年高气阴本亏,久痛入络,肝胆郁滞化火,气逆于上,干扰清空,是为肝阳头痛.方选一贯煎去当归,加牡蛎、白芍、山桅,三付。多年瘤疾,愈于一旦,迄今未见复发。
7.血虚身痛:血虚身痛是内伤杂病,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有视为经绝期综合症者,有冠以神经官能症者等等,而患者常不以为然。古人有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之说,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对入体情志的条达、气血的和平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补肝疏肝是其大法。而乙癸同源,肝肾一体,是又治当兼顾,一贯煎加减得体,于此足可胜任。
病案举例:陶xx,女,39岁,农民.1981年5月16日初诊。自诉病已数年,多方图治,见效不大,身形渐削,影响劳动。问其何所苦,答曰周身都痛(头痛、胸胁痛、腹痛、腰背痛,四肢及诸关节亦痛),月经周期尚可,经量不多,并无带下。舌淡红苔薄白,脉涩。妇检无异常发现,西医内科谓神经官能症.良由肝肾不足,阴血亏虚,气滞不运,筋脉失和所致,宜补肝肾益精血、疏气机和脉络。一贯煎加合欢花、木瓜、白芍、甘草,五付,嘱久煎取汁,每日一付分三服,尤当宽怀调养,不必以病为念。半月后复诊,云上药已十服,病痛减去大半,遂原药不动。后与其陪同来诊之亲友谈及,告以康复若常人矣.
四、体会
1.一贯煎加减恰当,不少内伤杂病可望应手取效,但多不离乎“肝病”,上述数
例可见一斑。“肝肾阴虚,津液枯涸,血燥气滞”是本方主治的病理基础,舌红少苔或无苔、口燥咽干、脉弦细等是本方应用的大致标准,若漠然无法,信手拈来,有违本方原旨。
2.本方是以脏腑制化关系作为遣方用药的理论依据,临症之际,在辨证识病加减药味时,当注意通权达变。
3.使用本方要注意化裁,不可胶柱鼓瑟,只有出入加减,丝丝入扣,才能投之应如俘鼓。魏氏本人的变化规律是:大便秘结加萎仁;口苦燥者加入黄连;有虚热或多汗加地骨皮;痰多加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解;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等。这也是运用本方很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