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四大村之一:郭村村名的五种传说
邮箱:3125136050@qq.com
郭村村名的传说
华州区四大村之一的赤水镇郭村,因有九楼十八庙三十二道巷而遐迩闻名。郭村城墙高耸,村内巷道排列纵横,老爷庙气势宏大,威武壮观。
郭村村委会(原郭村学校) 高振强 摄
郭村为啥叫郭村,众说纷纭,五花八门。
说法一:郭村是古郑国的西城郭,五里一市,十里一郭。这个郭指的是城郭和姓氏“郭”字没有丝毫关系。
据说,郑国都城在村东边的郑村,过去华州地面战乱连连,城郭多有高大城墙作为屏障,城外又设小城,派兵驻守。后郑国灭亡,京城不再,只有城廓得以存在,人口繁衍,房屋增多,人们习惯称之为廓村,后又觉得郭村顺口好写,就叫郭村了。
说法二:郭村住过郭子仪的军队。郭子仪功盖天下,再造唐室,威风凛凛,誉满天下。
郭子仪带兵几十万,关中大地到处留有他的足迹。平息安史之乱,出征班师回朝,都要从华州经过,那时的郭村是先前华州的州城所在地,驻扎官兵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国人有崇尚伟人的习惯,以便为自己以及后人带来幸福吉祥,安居乐业。后来就以郭子仪的郭姓叫作郭村。
说法三:周武王伐纣胜利之后,在这儿举行庆功大宴。凡是伐纣有功的诸侯和文武大臣,以功论赏,庆贺天下太平。从此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历史的基础。因此,郭村又名太平镇。
此名的来历,有古迹可考。古时的宴会是面南设宴,其左右有文臣武将出入的角门。右角门内是文臣就宴和休闲地,门额上写有“严趋仓”三个大字;左角门内是武将就宴和休闲地,门额上书有“骏奔走”三个大字。
郭村戏楼 魏俊先生所画
村内的老文人说:据史书记载,只有帝王建都之处才有这样的角门和门额。又在宴会遗址前戏楼的楼脊正上方,立有万字形雕凿精制的铁牌,六个角上有六个风铃迎风摆动,声音悦耳动听。万字铁牌正中,凿空的“天下太平”四个大字,既是证明;明代在戏楼南建成的火神楼雄伟壮观,楼门横额上书有“太平古迹”四字。
这些古迹,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毁坏,但它们是村名太平镇的有力证据,也表明了郭村村庄的久远的历史。后来,州城搬迁,风光不再,只有那个城郭依然,因此叫作郭村。
说法四:村名与东方朔偷锅有关。东方朔家里很穷,跟他妈住在遇仙河西的一个场房里。
一天晚上,东方朔给他妈热洗脚水,走了神,把锅烧炸了。没钱买锅,就把李财主家的锅背回来了。他妈问他,锅是咋来的?他说,是偷来的。
他妈说:“娃呀,你咋偷人呢?咱人穷志不穷,要活的干梆硬正。我娃赶紧趁天没亮,把锅给人家送回去。”
东方朔是个孝子,把锅背出门,呀,天亮了,这可怎么办呢?
东方朔正为难,他妈说:“老天爷你行行好,叫我娃给人家把锅送回去,天再亮吧。”
天一下子给黑了。东方朔赶忙背上锅就跑。送锅回来,天就亮了。
后来,东方朔刻苦读书,中了状元。后世人把这烂场房拆了,盖了一座东方朔庙。这个村子,叫会东方村。送锅的地方,就叫郭村。东方朔庙在后来遭毁坏,现有遗址可寻。
郭村基督教堂 贾平京 摄
说法五:有位穷人在晚上偷了郭村一只锅,天快亮时,在东方朔居住的村口遇到东方朔。东方朔是位神灵。
他对穷人说:“做人应该本分。你偷了人家的锅,这家女人坐月子,全家人拿什么做饭吃?你这是造孽啊!你家穷没吃没穿,偷锅没有什么用处。赶紧送回去吧。”
穷人看了看天快亮了,怕人看见,东方朔说:“只要你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我可以让天迟明一会儿。”这时,天立马黑了。这位穷人听了东方朔的话,把锅送回去了。
人们为纪念这个动人的故事,把送锅的村子叫郭村。这也是为了启示后人改邪归正。后来这个穷人发奋读书,做了大官,为人们做了不少好事。
不管村名有几种说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郭村是个遐迩闻名的大村庄。村名的五花八门,印证了村庄漫长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和东方朔、郭子仪连在一起,人们期望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光宗耀祖的愿望是真的。
注:
注:此文选自由“华州区民间艺术研究会”整理出版、贾平京先生任主编的《乡愁的味道——华州地名面面观》一书,“华州百姓”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