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出现职业倦怠,该怎么办?
一位职场人士已经在一家公司工作好几年了。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他逐渐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产生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他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只是依照惯性来工作。心理学上将他的这种情况称为“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障碍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它源自心理的疲乏。“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心理学上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
职业倦怠的症状
职业倦怠最常见的表现有三种:第一,对工作失去热情,且烦躁易怒,感到前途无望,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表现得漠不关心;第二,工作态度消极,尤其表现在服务行业中,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没耐心,比如客服人员解答问题没有耐心等;第三,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上班时常出现迟到早退现象,出现跳槽甚至转行的念头。
职业倦怠的起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兰和莱特,于1997年提出“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当个人与工作出现以下几方面不匹配时,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工作过量且压力大;工作中所需的资源无法得到或者工作方式无法得到认可;薪酬方面,达不到心理预期;社交方面,和周围同事没有积极联系,工作中常与他人发生冲突;工作量或薪酬的不公平可能引起不满,评价和升迁的不公平易带来情感衰竭;个人与周围同事或领导的价值观不一致。
职业倦怠的影响
首先,职业倦怠可使人丧失工作动力,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伤害。医学研究表明,倦怠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当人处在职业倦怠期时,持续的压力和不健康心态会造成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引起血糖、血压水平持续升高,胰岛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其次,存在倦怠现象的人还会表现出一种慢性衰竭,包括深度疲劳、失眠、过敏、呼吸困难等。其中,呼吸系统传染病和头痛可持续很长时间,有些人还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肠胃紊乱和溃疡问题。除了身体的症状之外,还可能会出现睡眠紊乱。有些人感到紧张,不能放松下来,导致失眠;有些人睡眠过多,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睡觉。
应对策略
怎样才能远离职业倦怠,做一个快乐的职业人呢?
第一,在工作中,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遇到挫折时,善于多元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当自我安慰是有益的。切莫过激地否定自己,使自己丧失自信心。
第二,面对压力时,要积极应对,及时放松。感到压力过大时,不妨尝试做运动、听音乐、陪伴家人等,这些都能有效舒缓压力。
第三,工作之余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一方面可增加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可以不再只关注工作。
第四,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应重新审视自己,尽量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换一个工作环境或许会带来新的工作体验。
第五,职业倦怠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本领恐慌”。因此,如果想从根本上防止出现职业倦怠,应不断给自己“充电”,主动应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