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连续飞行十个月,累了就边飞边睡,雨燕为何如此强悍?

在世界上存在一种鸟,它生命中几乎有99%的时间都在翱翔在空中。不仅是吃喝拉撒,甚至连交配都在空中完成,它的一生落地次数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由于长期不落在地面,它们的脚开始逐渐退化,失去力量,甚至站立都变得困难,因此人们甚至称它们为“无脚鸟”,它就是普通雨燕(A. apus)。

普通雨燕体长约16厘米,翼展42到48厘米,体重36-50克。体形近似家燕而稍大,全身除颈和喉为污白色外,几乎全为黑色。作为一种候鸟,雨燕在夏季出没于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从大陆西端的大西洋海岸直至东端的中国黄海沿岸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

曾有研究人员为了研究雨燕的飞行行为,为13只普通雨燕装上了微小的记录仪和加速计,以追踪观察它们每年的飞行路线和活动情况。结果发现,一些雨燕整整飞行了10个月,都没有降落过一次。科学家们还研究了它们的迁徙行为,发现雨燕秋季迁徙期间跨越的距离平均达到了9900公里,春季期间达到了7900公里,雨燕完全可以说是集速度与耐力与一身。

雨燕的迁徙路线

一次飞行数月,它是如何做到的?

认真观察雨燕的体型你就会发现,雨燕的翅膀相比于它的身体显得非常大,庞大的翅膀保证了雨燕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大的升力。另外雨燕的飞行速度极快,最快可达110公里/小时。

连飞数个月,它们是如何保持体力的?

首先这数个月肯定需要不断的进食,但雨燕的进食很有特点。它们会直接在飞行过程中捕食昆虫。由于它们的飞行速度极快,同时身体也十分轻巧,动作十分敏捷。当它们发现小昆虫时,便会张大嘴巴,迅速捕获猎物并进食。它们的这种技巧能够使它们在空中轻松进食,在空中便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能量。

既然捕食没有问题,那么它们总要喝水的吧,难道它们还能在空中喝水?诶,事实还真是这样,雨燕在想要喝水时,并不会像普通小鸟一样需要落在小溪边上,而是张开嘴后在水面掠过便完成饮水。

在空中吃喝都能完成,那拉撒可就更简单了。另外更为奇葩的是,它们连交配都是在空中完成的。我们知道大多数鸟类只拥有一个泄殖腔这么一个排泄口,也就是是消化、泌尿、生殖3个系统的共同通道一个通道。

雨燕的交配也是通过泄殖腔来完成的,在交配过程中,雄雨燕只需要将泄殖腔对准雌雨燕的泄殖腔后射精,就可以完成交配。整个交配过程速度极快。由于这种交配方式十分独特,因此鸟类的交配也被形象地称为“泄殖腔之吻”。普通的鸟类一般会在地面上完成,但雨燕在空中便可一气呵成,完成“繁衍”任务。

难道它们不要睡觉?

关于这个雨燕是如何睡眠的问题,科学家也纠结了很久,对此种行为最佳的解释就是它们会使用单半球慢波睡眠。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想象成间歇式休息。我们知道大脑主要分为左右两边,而有一些动物就可以通过让半边大脑进入睡眠,另外半边大脑保持清醒的状态来进行休息。

其实一些哺乳动物同样也会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睡眠,这是由于一些动物在野外会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长期保持这种状态也就让它们进化出了这种能力“单边“”大脑休息的能力。

另外科学家通过观察它们的飞行行为还会发现,雨燕还会在意识清醒时会快速拍打翅膀,飞向更高的天空,高度可达到两千多米,达到高空后再逐渐较少拍打翅膀的数次,逐渐迎风飘落,这种行为让科学家们猜测它们可能也会通过这种行为在降落的过程中休息。

连续飞行让它们双腿退化

由于长期飞行不落地,雨燕的双腿甚至已经失去了抓地力,一般鸟类的爪子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而雨燕的四只爪子已经全部在同一向,无法抓住物体。因此它们在需要降落时,一般只会停留在竖直面上,这样方便它们利用四只爪子勾住物体。

图中e为雨燕的爪子形态

除了爪子的构造逐渐变化,它们的腿也变得又短又细,与整个身体十分不平衡,因此一旦雨燕落在平面上,由于很难站稳,并且无法弹跳,雨燕就再次起飞就变得很困难,尤其是在凹凸不平的平面。如果长时间停留在地面上,很容易会吸引捕食者的进攻,因此除非雨燕需要孵育后代,否则基本不会选择落地。

这之后,孵育的雏鸟一旦学会飞行,便不会再回到原来的巢穴了。科学家们猜测,它们有可能会连续飞行直到两年后性成熟,它们才会停留,为雏鸟筑巢、觅食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

不得不说,我们惊叹与雨燕的速度与耐力,或许它们长期驻留在太空也曾是无奈的选择,毕竟地面相比于天空可要危险得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