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公开课无非就是个例子!

校长公开课无非就是个例子

我们为什么要用共同体的课堂模式,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起来,让老师真正退到后面。要把老师讲得太多话的时间,腾出来让学生去朗读,去练习,真正让一节课发生一节课的作用。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尝试改变,但改变不够彻底。老师们总是很喜欢用老的方式来上课,当然这是人之常情。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实践,老师们对让学于学生的理念,从刚开始的不认同到现在的基本认同。这几年,我们各个教研组都自发组织阅读了佐藤学先生的几本书。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改变的能力。

大家觉得通过共同体课堂的实践,都觉得老师在课堂上轻松了,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多了,课堂氛围也好了。但是,他们也觉得这样的课堂模式,在低段会比较困难。对于老师们这样的想法,我既认同又有些怀疑。我认同的是低段的确会困难一点,怀疑的是老师们可能因为这个理由而拒绝改变。

当然,我也知道教无定法,课堂本应该就不能有什么固定的死板的模式。但是,为了让老师们能够让学于学生,必须要有一个框架,来改变原有的课堂模型,改变原有的课堂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参照了其他学校的一些做法,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的课堂样式。

大家都觉得这样的课堂样式,在低段教学中的确有困难。那么,我就去试一试。今天上午在温州实验中学开会,匆匆忙忙赶回来,已经是十二点半了。吃了饭,坐下来处理了几件公务,我就去参加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了。

第二节课,由我来给大家上一堂二年级的语文课。虽然现在都没有上语文课,但是比起以往的公开课,我缺少了一种紧张感。过去,为了上一堂公开课,得折腾好久。备课、磨课、改课,到最后还是很紧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那都是因为过去很在乎大家对我的课有什么看法,而现在我只觉得这是提供大家一个可以探讨的课例。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听课的关注点,不是老师而是学生。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我还有一些内容没有上完。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们觉得对于低段孩子的教学,还是应该得要一些趣味性的图片,否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的,在我课件中没有图片,只有几张白色底的问题设计。我为什么不放图片,为什么没有诸如“摘苹果”等游戏的设计?我是想尝试一下,这样最简单的方式,低段孩子能不能专注学习。

其实,从第一个环节指导朗读时,是完全可以的。大家也感受到了二年级孩子在课堂上,是能够互相倾听,以及互相纠正字音,合作朗读的。另外,他们上台分享时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各个有板有眼、大大方方。尽管班级原来实行的二人小组织,而我临时采用的是四人小组制。

我想就这样的一种表现,都已经值得我们去坚持这样的方式。我说过这样的课堂不是老师都不讲,而是在该讲的时候出手。这堂课,我觉得自己就比在高段上的时候,要讲得多一点。比如朗读时,我会讲怎么读,还会给他们示范怎么读。

后来的一个学习活动,我设置了几个难度过高的任务时,学生明显就接不上了。所以,这又给我们一个启示:低段孩子的问题设计,一定要少而且不能太复杂。当然,这跟我突然进入这个班级上一堂语文课是有关系的。我相信,金洁老师平时的课会比我这个感觉要好一些。而且,会越来越好。

课上完了,说实话我是不过瘾的。如果班级多,我可以再尝试一下这样的课堂设计,不断去修改和尝试。

每个学期至少向老师们公开一节课是我的目标。到目前为止,我应该都做到了。

以后,可以上两节或者三节。

一节公开课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