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潮与他的归义军——日落鸣沙,曹氏归义军的败亡

张议潮与他的归义军(11)——日落鸣沙,曹氏归义军的败亡!

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张议潮的后裔张承奉去世,历经67年的沙州张氏政权终结。

曹议金随即接管了沙州(敦煌)的统治权,他废除张承奉创建的“西汉敦煌国”,重新恢复了归义军的称号,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史称“曹氏归义军”。

随后几年,曹议金凭借与甘州回鹘、于阗国间连续通婚,稳定住了张承奉时期紧张的局面。

沙州政权严重依赖东西方的贸易

一、沙州政权的经济基础

在政治上,甘州回鹘和西州回鹘(高昌回鹘)对沙洲的包围态势,迫使曹氏归义军不得不与回鹘保持一致。

在经济上,沙州却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了中原与西域贸易的中转站,并以此大获其利。

在汉地史籍中,西域与中原的贸易中最主要的玉和马匹,其次为绵、毛等织品。

河西地区本为良马产地,所以敦煌文献中记载的马匹交易极少,而玉石、毡、褐、硒砂的交易量却非常多。

在这些交易品中,西域玉石主产自于阗国(新疆和田地区),毛毡等织物也非沙州特产。

而向西贸易的大宗货品——绢、布帛,同样不产于沙州本地。

因此,沙州更像是一个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而非货物产地。

要知道,沙州曹氏本身就很有可能为昭武九姓中的粟特人后裔(其自称为毫州曹氏汉人)。沙州的粟特人,在曹氏执政时期也确实采取了毫无保留的支持态度。

因此,商业贸易的利润,成了支撑曹氏沙州政权的坚实基础。

敦煌和丝绸之路

公元935年(后唐清泰二年),曹议金去世后,其子曹元德即位。

公元939年,曹元德卒,弟曹元深即位。

公元942年(后晋天福七年),借后晋册封于阗王李圣天的使者回京,曹元深与甘州和好,并遣使与中原王朝沟通。

公元944年(南唐保大二年),曹元深卒,弟曹元忠即位。

从年号上就可以看出,不过短短数年间,中原已经连续更换了三个朝代了,朝代延续短促而更迭频繁,这也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特点。

曹元忠统治期间,借助河西贸易的昌盛,归义军的文化及其繁荣,政局平和安稳。

970年(宋太祖,开宝三年),喀喇汗王朝(伊斯兰教)向于阗(佛教)发起了圣战,于阗不支,向归义军求援。

在归义军的援助下,于阗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但并未扭转与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的劣势。

974年,曹元忠卒,其侄曹延恭即位。公元976年,曹延恭卒,弟曹延禄即位。

曹延禄即位后,娶于阗公主为妻,双方再次通过姻亲,加强了同盟关系。

二、黑汗王朝的东侵

公元1002年(宋真宗,咸平五年),曹延禄被杀,族子曹宗寿即位。这一年是敦煌藏经洞文献中,最晚的纪年年代,之后归义军的历史,因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而显得模糊不清。

大概在公元1000年左右,喀喇汗王朝发动的圣战,以于阗国彻底灭亡而告终。

末代于阗王尉迟僧伽罗摩不知所终,新疆和田地区被纳入了,伊斯兰教势力的版图。

一度号称“西方佛国”的于阗,其国内佛教的寺院和影响遭到了彻底根除。居于东方的佛教势力,在130年后耶律大石西征后,才重新回归。

伊斯兰势力的强势东侵,让同样秉持佛教思想的沙州政权行破了胆。

沙州的僧人们为保存经卷文献,匆忙中将其封存在藏经洞中,而后四散逃命,这一封便是900年。

直到1900年6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才被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莫高窟第16窟时无意中发现。

敦煌藏经洞老照片

于阗国灭亡后,喀喇汗王朝与北宋成了稳定的贸易伙伴,但两国间的货物运输,却不再经过河西走廊运输,而是走吐谷浑故地的丝绸之路青海道。

失去了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使沙州归义军的实力渐渐衰落。

不久,喀喇汗王朝与自己的同族兄弟——高昌回鹘也爆发了战争,喀喇汗军队数次进攻高昌

高昌回鹘也不含糊,作为大辽国的盟友,来自蒙古高原的3万帐(一说30万帐)“异教游牧部落”(主要是契丹人和尚未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大肆进攻喀喇汗王朝的边境。

喀喇汗王朝的可汗阿赫马德.托干汗与这些游牧部落展开了长时间的交锋,阿力麻里叶密立等草原地带成了双方反复争夺的战场。

在这场决定西域归属的战争中,曹氏归义甚至连跑龙套的资格都没有。

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以贸易立国的曹氏政权,却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西域的地形被大片沙漠占据,能够通行的道路都仰赖沙漠中的点点绿洲。

但这些绿洲连成的交通线,既是商道也是军事通道。

和平时期,商队上缴的税收便是安全的保证书,但现在大漠上战火频仍,两边的军队都把商队当成了肥羊,哪有人再管安全的问题?

三、党项人敲响的丧钟

公元1014年,曹宗寿卒,子曹贤顺即位。

此时,盘踞于夏州(陕西靖边县)的党项人强势崛起,相继攻占会州(甘肃靖远)、灵州(灵武)。

公元1032年(宋仁宗,明道元年),野心勃勃的李元昊攻取了甘(张掖)、肃(酒泉)、凉(武威)三州。

、肃、三州的失陷,对于归义军来说,几乎就意味丧钟响起。

西夏截断河西走廊后,中原的史籍上再也不见沙州曹氏之名。

此时,失去立国之本的沙州政权,除灭亡以外,再不可能有其他出路。

四年后,公元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李元昊率军攻占沙州,曹氏归义军政权灭亡。

曹氏归义军可以说因贸易而起,因战乱而败。在其122年的历史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贸易城邦特点。

但随着河西政治力量的改变,像沙州曹氏这样的城邦国家,显然无力主宰其命运。

当河西走廊归党项人所有后,西域诸国为躲避西夏,恢复了往日吐谷浑经营的通商道路。

根据于阗拂啉(拜占庭)的使节报告,这条道路自于阗南道向东通过黄头回鹘达坦之地,经临谷城青唐(西宁)到达秦州(甘肃天水)。

吐谷浑故道(丝绸之路青海道)的恢复,使喀喇汗王朝对宋朝的入贡骤然频繁起来。

以至于,宋朝自元丰四年起,需要开始采取措施限制使臣的人数,可见当时贸易的活跃程度。

甘州回鹘灭亡后,其部众一部分南投唃厮啰,一部分则西奔瓜、沙地区,借助之前甘州回鹘对沙州的渗透,成为沙州回鹘势力的基础之一。

李元昊攻陷沙州后,归义军灭亡,沙州的回鹘势力并没有甘心蛰伏,而是分散于沙州的山谷之间。

为了复国,他们仍然积极地派出贡使同宋朝取得联系。争取宋朝的支持,共同对付西夏,其中曾有“沙州镇国王子”(不知其身世为何)致书与知秦州兵事的北宋名将曹玮,言道“我本唐甥,天子实吾舅也,自党项破甘凉,遂与汉隔,今愿率首领,为朝廷击贼”,可见沙州军民仍旧不断同西夏人开展斗争,直到收复沙州。

宋史记载“景佑四年(1037年,也就是李元昊攻陷沙州的次年)六月,沙州大使杨骨盖、副使翟延顺入贡。”

而后,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康定二年、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皆有沙州使臣入贡,使臣皆为回鹘人,宋史所载皆称“沙州回鹃”,而使臣称其首领为沙州北亭可汗王

这些史料说明,在这一时期,沙州存在一个回鹘政权。

可以作为旁证的是,在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洞窟中,能反映西夏人在敦煌活动的最早的洞窟,为莫高窟第444窟,时间为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该洞窟所用的西夏纪年为“天赐礼盛国庆二年”

既然景佑四年,李元昊便已经尽收甘、肃、瓜、沙诸州,为何其后数十年间,又出现一个沙州回鹘政权呢?

公元1038年(宋仁宗,宝元元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不要以为年号都是两个字的)。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

元昊称帝后,希望通过战争来扩大西夏的版图,用掠夺土地、钱财和人口来缓和国内的矛盾。他和周边诸部盟誓后,对宋朝发动进攻。

此后数年,李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

西夏虽然在战场上爆锤了北宋,但也严重牵制了河西的兵力部署。

同时,西夏截断河西走廊的行为,也切断了辽国与河西吐蕃及沙州回鹘的联系,这让当时国力强大的辽国深感不安。

辽国曾想用联姻的方式笼络西夏,将一位辽国公主嫁与李元昊

可惜,辽国公主和李元昊不睦。不久后,辽国公主郁郁寡欢而死。

对此,辽国上下颇为不爽,曾派使者责问夏国。

而急于扩张的西夏,又诱致契丹边境的党项羌部叛辽投夏,直接导致辽与西夏的关系破裂。

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辽兴宗亲率十万大军攻夏,深入夏境四百里。

两军在河曲展开激战,李元昊不愧为不世出的军事天才,续爆锤宋军后,也爆锤了辽军。

但同时招惹宋辽两个庞然大物,就是再胖也会吃不消。

史籍记载,当时西夏国内“然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财力不给,国中为'十不如’谣以怨之”

而且,宋、辽俩大哥还分别与河西地区的吐蕃、回鹘等小弟密切联系,撺掇他们从背后夹击“刺儿头”西夏。

其中,辽国曾“数遣使由回鹃路至河涅间,与嘉勒斯费约举兵取河西”。

宋朝也先后派左侍禁鲁经、屯田员外郎刘涣唃厮啰(青唐吐蕃政权进行接触。

宋史记载,公元1039年(宝元二年)四月,唃厮啰曾经向凉州发兵四万五千,欲与夏人交锋。

在这种大环境下,位于河西西部的沙州回鹘,有能力趁西夏无暇西顾之机,夺取沙州的控制权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书目:

《沙州政权与回鹘扩张》_杨圣敏;

《敦煌曹氏族属与曹氏归义军政权》_冯培红;

《张氏曹氏归义军政权的胡汉联姻》_郑炳林;

《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_荣新江;

《 归义军晚期的回鹘化与沙州回鹘政权》_陆庆夫;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0)

相关推荐

  • 简说8位曹氏归义军节度使

    简说8位曹氏归义军节度使

  • 18 (6)、末路黄花

    二.河西乱局 2.归义后事 末路黄花 公元935年(后唐清泰二年),曹议金去世后,其子曹元德即位.公元939年,曹元德卒,弟曹元深即位.公元942年(后晋天福七年),借后晋册封于阗王李圣天的使者回京, ...

  • [煮酒论史]五代残唐之:曹氏归义军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曹议金倾覆已经统治这片土地六十余年的张氏家族,成为沙州之主的过程,由于史料阙如,详细情况后人已不得而知.如果按照<宋史·沙州传>的说法,是张承奉死后,张氏绝嗣,沙州百姓遂推举沙州长史曹议金 ...

  • 乱世浮生,归义军继任者曹议金

    唐末五代沙州人.归义军节度使索勋婿,张议潮外孙婿(见莫高窟第98窟供养人题名).张承奉没有子嗣,所以他死后,州人推举曹议金为帅,掌管归义军政权,归义军从此由曹氏家族掌管.曹议金本是沙州长史,张承奉的部 ...

  • 五、归义军统领时期的敦煌

    归义军统领时期的敦煌   848年沙州豪族张议潮率军驱逐了吐蕃守将,奉土归唐.唐中央政权遂于大中五年(851年)遣使河西设立归义军,并以张议潮为首任节度使,敦煌从此进入归义军时期. 归义军统治时期的敦 ...

  • 张议潮归义军从未稳定控制过凉州,而温末集团控制当地百余年

    现代人有感于张议潮"手捧河西归大唐"的伟业,很喜欢夸大归义军的力量.但其实,归义军不过是割据河陇,众多势力中的一个,甚至难称是最强大的一个. 归义军在咸通二年(861年)收复了凉州 ...

  • 唐朝为什么不惧吐蕃?晚唐时白发老将张议潮血战收复河西走廊

    题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文人大放异彩,武将开疆拓土,以恢弘开放的心态开创了继往开来的盛世.今天朝文社带您走入中晚唐时期的一场血战. 公元848年,正值唐宣宗大中二年,远在河西走廊的沙 ...

  • 大唐孤忠张议潮与少数民族关系: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

    自建中元年(公元781年),吐蕃举大兵历时十一年攻下大唐在河西最后一块领土沙洲后,河西.陇右一带就彻底从唐王朝版图中被分裂出去.沙洲汉族人民的生活便从天堂坠落到了地狱,而张议潮便是此地汉人首领. 投稿 ...

  • 张议潮:鲜为人知的晚唐战神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率15万大军长驱直入,下潼关逼长安,史称"安史之乱". 烽火历时八年才熄,整个华夏大地从高度繁华急转直下,唐 ...

  • 晚唐《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中的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敦煌# [晚唐 ·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壁画 规格:纵130 厘米*长830 厘米 敦煌莫高窟 第156窟南壁 我们在上周五的文章中看了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的<宋国夫人出行图& ...

  • 张议潮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信念就是民族大义!(两宋繁华往事239)

    死罪能免,活罪难逃.在异族的残酷统治下,那些身陷囹圄的汉人们,开始了漫长的屈辱生涯.直到,一位英雄的出现. 英雄的名字,叫张议潮. 沙州沦陷12年后,他出生在沙州的张府.张家是沙州的豪门望族,汉人的翘 ...

  • 叶落归根,张议潮不求富贵,但求忠义和尊严(两宋繁华往事240)

    张议潮决定派使节向朝廷报捷. 由于道路阻隔,加之山高水长,隔着沙漠.戈壁,还要躲避吐蕃军队的搜捕.为了确保将捷报传到长安,他同时派出了十队使节,从十个不同的方向出发,目的地都是,长安.每个使节所携带的 ...

  • 敦煌张议潮:被刻意忘却的河西走廊铁血英雄

    作者:杨博 1 大唐开元二十一年,黄沙漫漫,驼铃声声,一行从西域而来的商队缓慢的行进在古阳关道上,远眺山峦重叠,高大的山峰连绵不绝,河流蜿蜒,一路郁郁葱葱,顿时抵消了他们的疲惫,前面盆地有一座大城,正 ...

  • 一人收复四千里河山——被遗忘的民族英雄张议潮

    安史之乱,河西尽失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