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刘玉功:【寻访柳青故里】(散文)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寻访柳青故里
文/刘玉功

在陕北文化名人中,我最敬佩作家柳青。这位与我们同生在黄土高原、同喝黄河水长大的前辈,以文学为信仰,放眼世界,专注社会人生,创作了新中国建设初期最有价值的史诗性作品,滋养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他勇敢地冲破了官本位的思想束缚,视权利如浮云,在挂职长安县副县长期间,穿农民衣服,吃农家饭,抽汗烟袋,长住乡下,完全与农民融合在一起,被乡下人亲切地称为“老柳”。但是谁能想到,这位“老农”却时时处处以文学眼光观察着一切,每天读两份英文报纸,密切关注着世界;他那黝黑发亮的脑门下面进行着怎样的文学思考?长篇小说《创业史》就是他长期积累生活、潜心创作、呕心沥血的结晶。

为了缅怀这位土生土长的文学大师,陕北各界在柳青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设立了许多纪念性标志。我走过榆林中学的“柳青广场”,这里曾是作家的母校;我去过米脂县吕家硷村柳青曾经住过的窑洞,在那盏小油灯下,柳青创作了他描写土改的小说《种谷记》;我也到过吴堡县“柳青图书馆”,这里曾是柳青接触现代文明的窗口。前年初秋,我又特意去寻访柳青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为此,我选择了一位称职的向导,他是我的同事,也是地道的柳青老乡——柳青邻村人。他以自己家乡出了柳青这样一位名人而自豪,对柳青的故事如数家珍。

柳青故里在吴堡县张家山乡一个叫寺沟的小山村,地处吴堡、佳县、绥德三县交界,位置十分偏僻。我们的车子在弯曲狭窄的县级公路上穿行,两边是连绵不断的黄土丘陵,下面是青石见底的小河。眼前景致随着车子的前进而不断变换。由于实行封山育林政策,山上到处是毛茸茸的树木和杂草,地势稍微平整的缓坡上也有小片庄稼地,以糜谷、黑豆、洋芋为主;山下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园,生长着红薯、花生、萝卜和白菜,也有少量高杆作物高粱和玉米。村民大都居住在半山坡的窑洞里,院子周围被枣树笼罩着,已经“红眼圈儿”的枣子挂满了枝头,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色调。

到了寺沟村口,一条拦空悬挂的红色横幅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柳青故里欢迎您”!在村间十字路口有块空地,周围开了几家小商店,聚了不少晒太阳的老人。这里形似街心,我们就在此停车。一下车,就看见路边竖着一块巨大的石碑,黑底白字,上面是诗人贺敬之的题字:“柳青故里”,字体潇洒不羁,龙飞凤舞,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石碑后面是一条砖砌的小路,顺着小路走上一道斜坡,就到了柳青故居。

我们从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进去,眼前出现一线五孔石窑,一个长方形的土院儿,低矮的院墙,近门的两孔窑洞据说就是幼年柳青(原名刘蕴华)的家。为了满足游客观览,当地政府对柳青故居进行了简单的开发,对窑洞做了一些装修和保护,其中一间作为展室,雪白的墙上挂满了柳青不同时期的照片;另一间虽然没有装修,但土炕、锅台都保持完好,据说是柳青出生的地方。院墙内外都是枣树,枣子落了一地也没人拣。地上蒿草没膝,草丛里沉睡着古老的石碾、石磨,还有鸡窝、狗窝,院墙上挂着几件生锈的农具,好像在对游人诉说着它们被闲置多年的冷落。

从柳青的一些散文作品可以看出,他家曾是村里的富户,有不少土地,长年雇工,父亲是一位勤劳耿直的可敬老人,母亲也很善于持家。可以想象,这个坐落在山腰的农家小院,曾经有过它的辉煌,有过它的热闹,也曾经为乡民所羡慕,但尤其了不得的是,从这里走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我们用随身携带的餐巾纸拂拭了挂在门前的“柳青故居”铜牌上的灰尘,每个人都采食了院子里属于柳青家的红枣,还在柳青家的碾盘上稍坐片刻,然后踏着柳青的足迹走下了斜坡。有村民告诉我,柳青在七十年代曾经捐资六万元稿费,为村里修建了一座石桥,把村子南北两面连成一体。我走过“柳青石桥”,轻轻抚摸着钢管做的桥栏,俯视着桥下青石板上缓缓流淌的小溪,小溪两岸参差不齐的菜园,想到这里曾是少年柳青耍水游戏和捉蝌蚪逮青蛙的所在,便觉得这个小地方特别亲切、特别温馨。

柳青故居归来,我趁热打铁再次翻阅了所有能找到的柳青作品,特别是他几次回故乡写下的散记和以故乡见闻为题材的小说,深感作家观察之细腻、用笔之精到、思想之深邃和对民生关注之真切。其中有一篇建议陕北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林果业的纪实散文,给我印象颇深。

为什么有人不辞辛苦、跋山涉水来到这个荒僻的小山村去寻访他的故居,为什么在那杂草丛生的院子里硬是踩出了一条小路,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以自己身为柳青故里人而深感自豪?

我想,一个毕生致力于为人类谋幸福的人,不管他出身多么卑微,不管他曾经多么低调,也不管他做出了多大的事业,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他。时光流逝,大浪淘沙,有多少王侯将相都变做了尘埃,了无痕迹;而柳青——陕北人民的骄子,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文中插图来自作者

作 者 简 介

刘玉功,陕西米脂人,榆林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榆林日报》《黄丝带》《作家摇篮》等。

推 荐 阅 读 

刘玉功:【  到外面的世界去】(散文)
刘玉功:【进城的老人】(小小说)
刘玉功:【童年糗事】(小说)
本期编辑:徐萱波

三秦文学团队

(0)

相关推荐

  • 【文化之窗】贾平凹、齐雅丽赴礼泉,看望著名评论家阎纲先生

    贾平凹.齐雅丽赴礼泉 看望著名评论家阎纲先生 2020年10月30日,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齐雅丽前往礼泉看望回乡休养的88岁著名评论家阎纲先生. 阎老是著名文艺评论 ...

  • 常香玉故里

     巩义市的南河渡镇董沟村是豫剧艺术大师常香玉的故里.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豫西小山村.村口立着两通石碑,一通上面刻着"香玉故里",一通上面是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写的"人民艺术家常香 ...

  • 裴雪杰/人生的第一次大事记(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人生的第一次大事记 裴雪杰 慌乱的早上 ❤ ❤ ❤ ❤ 今天早上,天还没有大亮,我妈妈就喊我起床,一边喊一边嚷嚷,"快点,再不抓紧时间,就赶不上去白鹿 ...

  • 【散文】陈占超/“神笔”王铎故里行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知乎号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陈占超 庚子暑期,趁着星期六休息日,我和登封市书法 ...

  • 【散文】梁厚能/凤凰古城:,大师故里的书法表情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360个人图书馆七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只刊发 ...

  • 【望安山文学】孙鹤||柳青找骂(故事)

    柳青找骂 作者:孙   鹤     主编:非    鱼        柳青是我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他要写一部反映农民生活的小说.为了了解农村情况,他扎根到农村,住在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体验生活.他的小说中 ...

  • 【三秦文学】忆江南:【青 杏】(外一首)

    点击上方三秦文学关注公众号 青     杏(外一首) 作者:忆江南 杏花已开 枝头少许残红 绿翠丛中 正在孕成青杏 谁家年少 似乎刚刚及笄 稚嫩的脸 恰似一枚青杏 一头乌发 流泻在谁的心头? 顾盼的双 ...

  • 【三秦文学】袁胜民:【散文写作的智性抵达 ——《中国散文最大的危机》浅议】(随笔二则)

    散文二则 作者:袁胜民 作品展示殇 1 散文写作的智性抵达 --<中国散文最大的危机>浅议 很少对喜爱的文学评论文章只读一遍,而杨铁光那篇<中国散文最大的危机>放在我的案头上却 ...

  • 【三秦文学】朱泉利:【散文两则】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云雾中的日月潭 文/朱泉利 阿里山.日月潭是台湾的象征,可是我到日月潭的时候正赶上大雾,连一张像样的照片也没能拍出来. 大雾弥漫的南投县,一路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司机车开得 ...

  • 【三秦文学】彭坚:【夜话散文的“眼”】(文艺评论)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夜话散文的"眼" --杨朔散文赏析 作者:彭坚 我喜欢散文,酷爱杨朔的散文,钟情于杨朔散文的"眼".这个"眼",指 ...

  • 【三秦文学】米兰花:【自由】(散文)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自由 文/米兰花 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首诗关于自由的含义,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 或许只有追求自由和失去自由的 ...

  • 【三秦文学】张小鱼【望乡】( 散文 )

    望 乡 文/张小鱼 最近常常做梦,梦到骆驼巷,梦到桑葚树,还有记忆中的阿黄--我知道那是故乡,但始终却连不成一条完整的线,只有清晰的某些片断,好像烙在脑子里似的,一次又一次地在梦里浮现-- (一)遥远 ...

  • 【三秦文学】田园闲客:【散文二章】

    关 注 关注三秦文学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广州印象 文/田园闲客 雨的味道,诠释了南国的一切.除此以外我们显得多余,我也似乎多余.栀子花如期绽放,文明之花遍地盛开. 与此相关,勾起了我几年前的广州印象. ...

  • 【三秦文学】刘玉功:【浇园子】(散文)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秦文学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浇园子 文/刘玉功 上午放学后,撂下书包就开始吃母亲留下的早饭,没有洗手,没有漱口,大气都没有喘平,就揭开锅盖盛饭,狼吞虎咽地往嘴里送,一副十足的饕餮相 ...